site logo: www.tvsmo.com

台南市做十六 外婆見証外孫轉大人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張純瑜台南市十四日電)台南市特殊的七夕「做十六」習俗源自昔日的五條港地區,五條港發展協會今年延續傳統做十六,除了與當地教會及廟宇一同舉行,今年更鼓勵青少年的外婆一起參與,發揚做十六連結孫子與母親娘家情感的意義。

「做十六」過去源自於五條港地區,青少年長到十六歲,就可以領全薪,也代表這個孩子已長大成人,通常家庭會有一些慶祝活動,並到廟裡感謝孩童守護神「七娘媽」的庇佑。

除了開隆宮的過七娘媽亭活動,「做十六」發源地五條港地區,也由五條港發展協會結合當地的神興宮、媽祖樓、崇福宮、集福宮及景福祠等有進行做十六傳統道教儀式的廟宇,在八月十一日舉行「咱來做十六歲」活動,並和看西街教會合作,舉辦基督教做十六的儀式,希望呈現不同宗教的多樣文化內涵。

不過五條港發展協會指出,今年還有一大特色,是為延續過去藉此拉近青少年與母親娘家的情感,因此鼓勵「外嬤」帶著外孫參加這個活動。

活動內容除了有做十六不同的宗教儀式,也會舉辦「轉大人」法律及身心講座,以增進青少年對責任及法律的觀念,另外,響應政府的「每日一萬步」健康概念,也舉辦「一萬步的五條港之旅」,讓在地青少年一面運動,一面了解在地文化。當然「苦力扛米」體驗昔日碼頭工人生活的重頭戲也少不了。

協會表示,「做十六」文化意義不只有童工變大人可領全薪而已,昔日孩子與母親娘家相處機會不多,「做十六」還有藉此拉近孩子與外婆之間感情,及外婆對孫子祝福等文化內涵,尤其是現今社會,孩子與外祖父母之間的情感逐漸淡薄,因此歡迎更多的﹁外嬤﹂與孩子,一同參加這個屬於他們的活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