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15日訊】今天是臘月三十,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天,明天就是新的一年裡的第一天了。人們都在忙著過初夕夜,準備好吃的東西守歲。性急的人乒乒乓乓地放起了鞭炮,房東在院子裡燃起了「旺火」,電視上新年晚會熱熱鬧鬧地開場,我在想著遠在四、五千里之外的女兒。她是在一個月前從我這兒走的,說是到外面闖一條生活的路,只要安定下來,我們也可以去那裡找工作了。女兒二十剛過,身體又弱,現在隻身到四、五千多里以外的地方去謀生,那裡無親無友,只有一個我在網上認識的朋友,從他的文章中,我知道他是一個很正直的人,是一個可以給以重托的人。女兒走時我只給了她三百元錢,買了車票,就只有不到五十元錢了。在送她時我哀歎道:「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啊!」她扭過頭對我笑笑說:「阿爺無大兒 ,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雖說已經立春了,天氣還是很涼,陰沉沉的,天空飄落著幾片雪花。
中國的文化是神傳文化,古人一直認為春是神造的,古書上說:「天者,群物之主也,故遍覆包涵而無所殊。建日月風雨以和之,經陰陽寒暑以成之。」「春者,天之所生也。」古人作事很講「順天」,視「逆天」行事為造孽,「逆天暴物」的統治者被視為最壞的統治者。不僅農業上講春種秋收,就是在處理刑事罪犯上,一般要在春季或新主上台大赦天下,處決死刑犯人則要選在秋季。「霜者,天之所以殺也;刑者,君之所以罰也。」據說,孔子子作《春秋》,也是上查天道,下證人情,參之於古,考之於今,以天地災異之變,見人之所為。如此看來,人們對春的情感,還不是止於季節和氣候的變遷,這裡還有更深的內涵,是一種很深的「天人合一」的情結。「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說的不只是自然景象,也是一種對生活境遇的嚮往和追求,人們苦苦等待的,更主要的可能還是在春天到來時,隨之而來的讓人驚喜的變化。
在一年之中,春天是最容易引發人們幻想的季節,春天的色彩是艷麗的也是朦朧的,一切都是不確定的,人們在春季裡浮想聯翩。夏天的色彩是濃烈的,秋天給人的感覺就有些沉重了。對於人們來說,最美麗的是幻想,是朦朧,當一切都確定下來了,也就沒有什麼趣味了,這也是對秋天人們不太喜歡的原因,尤其是深秋。
人生苦短,春也苦短,真正能仔細體砸春味的時候不多。古往今來,歌頌春的詩詞、文章很多,文彩斐然,絢麗無比,多表現為一種嚮往和期盼。人們對春的嚮往,在春之前、冬之末就開始很深切了。「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越近春天,嚮往就越濃烈。在人的一生中,儘管春很少、很短,由於各種原因還會丟掉一些。饑荒中度日的人,被迫害的人,流離失所的人,失去父母親人的人,他們都不能體會到春的美好。近來讀了一些新聞和時評,心情感覺很沉重。一些人僅僅是因為說了良心話,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追求,有了不同於當政者的信仰,或是參加了什麼人的追悼會,就被投入了監獄,有的還被迫害至死,這些人,這些人的父母、子女、親人沒有春天。2004年的晴明節,南京市一個年僅七歲的孩子,由於渴望讀書的願望久久不能實現,絕望地自殺了。媒體報導說:這是南京市有始以來年齡最小的自殺的人,小時候讀高玉寶的《我要讀書》,感覺他很可憐,五十幾年過去了,高玉寶一樣的孩子還是很多很多,好多人家每月生活費只一百多元,哪裡有錢讓孩子上學?他們也沒有春天。我漂泊在外已兩年多了,又何嘗不是沒有春天,我的女兒呢?她有春天嗎?她在春天即將到來時遠涉他鄉,找生活的出路,她也沒有春天。我們沒有春天,但我們有期盼,期盼著有一天,所有的人都能公正的,平等的,自由的,愉快的享有春天。不論他是平民還是高官,不論他是貧窮還是富有,不論他的膚色是白的還是黑的,也不論他住在高山還是平川、海島還是大陸,在享有春天上我們應該是一樣的。
天造萬物,萬物皆有靈,春不僅是人的,也是一切生命的。大地山川,鳥獸草木,都能體悟到春的來臨,它們甚至比人更敏銳。「五九六九,河邊看柳」,「五九萌芽向日生」,你說怪不怪,到了這個時候,即使氣溫比三九四九不高,也會出現上述的物候的變化。大地徐徐復甦,地氣上升,環境也變得柔和起來,河邊楊柳,枝條柔順,你說是不是比人更敏銳?蘇軾《惠崇春江晚景》的詩中說:「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其中也飽含著自然界萬物對春的感知。
春天來了,春天真的是來了,夜已經很深了,外邊的鞭炮聲劈劈啪啪響成一片。在這新一年的春天裡,所有的人能平等地享有上蒼這個最美好的饋贈嗎?人們要實現這個本來很正當的願望,難道非要付出很沉痛的化價嗎?我相信上蒼造出這美好的春天,決不是只為一部分人享受的,人為地製造出這種分別,是逆天行事,不會有好下場的。
遠方的親友們,你們好嗎?漂泊在外的女兒,你好嗎?自然界的春天來了,人間的春天還會遠嗎?
寫於甲申年臘月三十除夕之夜。(//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