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華:從NCC到TVBS (附:楊士仁:中資介入台灣17家媒體)
【大紀元11月13日訊】中共奪取政權與保衛政權﹐靠的是槍桿子與筆桿子。中國對付台灣的“文攻武嚇”﹐前者是筆桿子﹐後者是槍桿子。
在中國還沒有準備好對美國發動一場戰爭的情況下﹐自然不敢貿然對台灣發動戰爭﹐因此利用筆桿子來不戰而屈台人之兵﹐就成為目前中國“解放戰爭”的最重要形式。因此近來出現的NCC攻防戰與接著TVBS風波也就不奇怪了。
其實﹐中資滲透台灣媒體﹐威脅台灣的安全﹐已經不是新聞﹐同文楊士仁前年披露的情況頗引起外界的重視。兩年前筆者在台北參加群策會主辦的“兩岸交流與國家安全”國際研討會﹐與會者列舉多項安全漏洞﹐但又表無奈之感。這裡﹐除了有客觀上的原因﹐例如朝小野大﹐以及民進黨缺乏執政經驗﹐國家機器運轉不靈的原因外﹐也因為執政黨在主觀上並不重視。導致的惡果﹐就在這次TVBS的事件中爆發。
在野黨認為徹查TVBS是迫害新聞自由。其實並非如此﹐這從台灣民眾不斷指責親共媒體是亂象之源﹐就已經看出來了。而一個月前首先點名TVBS有中資股權問題的﹐也不是執政黨的立委﹐而是在野黨台聯立委鄭燦燈。政府過去在處置上有嚴重失誤﹐必須追究﹐但是不等於因此就可以積非成是﹐變非法為合法。
港資是否就是中資﹐因為香港已經淪為“一個中國”﹐從廣義上講當然就是。然而因為歷史的原因﹐有的港資並沒有完全屈從於中共﹐但是他們的生存越來越困難。經營媒體的港資﹐幾乎已為中共所不同程度控制﹐堅持反共立場的壹傳媒集團﹐除了廣告受到影響﹐中國也始終拒絕他們的記者到中國採訪。香港的廣播條例對外資的入股﹐比台灣規定更嚴格﹐外資不准擁有超過百分之十五的股權。但是二○○二年夏天具中國軍方背景的鳳凰衛視老板劉長樂收購亞洲電視﹐雖非香港永久居民﹐卻擁有百分之四十六股權﹐因為中宣部介入而逼退李嘉誠的TOM.COM﹐特區政府就沒有照章辦事。當時主管廣播電視事務的廣管局主席就是現在的TVBS董事長梁乃鵬。至於梁為甚麼在這個事件後會從官員搖身一變成為商人﹐香港人也很有興趣﹐但是還沒有人敢公開提出﹐否則恐有支持“台獨”之嫌。這就是香港目前的言論自由。
海外的華文媒體絕大部分也已經不同程度受到中共滲透﹐非共媒體經營困難﹐一旦台灣媒體也淪陷﹐中共的霸業也就大部分實現了。因此不但台灣民眾關心台灣媒體的政治生態﹐海外亦然。(轉自201期 Taiwan News 財經文化周刊)
附:
楊士仁:中資介入台灣17家媒體
中國對台文攻武嚇之外,積極滲透台灣媒體,影響台灣輿論走向,使台灣隱藏另一項危機。
中資入股某大報社十億台幣
根據情治單位長期追蹤,近年來,台灣的17家媒體,疑似接受中資資助,並有中國力量介入。其中一家歷史悠久、頗具規模的平面媒體,曾在2001年9月間獲得中資間接投資新台幣十億元。
這家平面媒體當時每月虧損約新台幣8000萬元,因而積極向外尋求金援,獲得英屬某個群島一個集團的奧援。這個集團具有中資背景,以入股方式投資台灣這家平面媒體。雙方約定,未來仍可持續挹注資金。其次,這家平面媒體同時獲得中國首肯,可在北京與上海兩地成立辦事處。
這家平面媒體的高層人員頻頻前往中國,拜會「國台辦」新聞局長張銘清及《新華社》、《中新社》、《北京日報》等單位,推動合作事宜,除在中國成立辦事處外,允許每日轉送一萬餘份供「台辦」系統參考與部分台商零星訂閱,惟未獲同意開放在中國發行銷售。
設立辦事處、限量發行之外,這家平面媒體原本有意與《新華社》或《中新社》等媒體合資在北京創辦一家報社,並自2002年2、3月間發行,後來因故暫緩。
情治單位獲得的訊息,中國認為這家平面媒體的立場較為「騎牆」,才將它列為爭取的工作重點,並透過一位曾經任職這家媒體、現在中國的高層媒體人積極建立雙方合作關係,企圖影響這家媒體的走向。
疑有中資資助及中國力量介入的17家媒體,包括平面媒體8家、電子媒體4家、周刊3家、出版社一家及科技雜誌社一家。
8家平面媒體中,兩家南部的媒體,與香港一家商報洽商,有意讓售經營權。這家商報由廣東□□日報轉投資,大部分為中資。
一家南部的平面媒體開價新台幣3000萬元讓售經營權。但要求對方承租原有硬設備。另一家媒體開價6500萬元,願意讓售經營權。
某電視台獲挹注5000萬美元
電子媒體方面,中國國家通訊社《新華社》利用台灣一家電視台負債多、資金缺口大的弱點,以旗下兩家境外網際網絡網站名義,挹注台灣這家電視台及一個網站總計五千萬美元資金。
這家電視台自一年半前即在北京、上海派駐記者,駐點期間為45天,偶爾派駐福州,採訪當地台商新聞,與中國地方電視台合作,以湖南、蘇州、上海、北京地區為主,雙方先採互購節目播出方式〈僅限戲劇節目〉,再合作製作節目,包括新年特別節目的跨海合作。這家電視台會同另一台灣電子媒體與中國一家電視台合作成立「□□信息台」,三家電視台各擁有25%股份;台灣的電視台預計三年後正式在中國設立辦公室,地點以蘇州、上海、北京最有可能。
此外,中國的這家衛星電視台協助台灣的購物頻道和中國市調單位合作,共同開發中國地區電視購物市場。中國的電視台以每年120萬美元租用台灣這家媒體在台的設備及辦公室。另一方面,台灣這家電視台與北京一家信息公司策略聯盟,主要業務合作內容為交換各類市場訊息。
中國這家衛星電視台由前解放軍軍官與澳洲媒體大亨於1996年共同出資成立;成立五年後,在中國擁有的收視人口超過13.1%,且獲中國特許發行綜合性周刊,強化這家電視台在中國的宣傳力度,並進軍台灣市場。
與港媒共同投資 直播國台辦記者會
台灣另一家電視台,自2001年年中與中國一家電視台開始協商,原定當年10月1日合作開闢兩岸性質的節目,後因籌備不及,決定延期開播。雙方協議,此一節目分別在兩岸的電視台同時段播出,包括節目經費、收入及主持費,由兩家電視台分攤;節目內容的撰寫及採訪,則透過台灣這家電視台派駐中國的記者及中國這家電視台在台駐點記者協助完成。
另一個台灣電子媒體集團與香港媒體共同投資衛星頻道,以不違反兩岸、港澳條例「境外衛星」直播方式,在台灣取得營運許可,而中國官方也已批准這家電視台可以固定時段、專時專用等方式,直播「國台辦」每月例行記者會。另外與香港同業合資成立公司,資本總額約新台幣一億元,雙方股權比率為55%及45%,主要營業內容為提供寬頻網絡內容及寬頻網絡撥接服務,包括娛樂及網絡服務等。
台灣一家媒體在改組前,每月虧損約新台幣4000萬元,原本有意整合,後置中心在中國,計畫與中國的電視台策略聯盟,接洽對象包括北京中央電視台、湖南電視台、上海東方電視台,另在出版刊物辟設「大上海」版,增派上海駐點記者,後來因為虧損擴大而改組,原有計畫被擱置。
一家營運穩定的電視台,情況比較特殊,一方面與中國的電視台合作,一方面投資中國某一個聯網新台幣一億元,擁有40%股權,作為雙方的合作平台,俾成兩岸「媒體王國」。
綜合上述情況,台灣媒體藉由節目合作、活動交流及人力支持等方式,與中國媒體增強關係,惟因中國媒體生態特殊,肩負「為黨喉舌」的重責,外界不宜以西方的觀點來看待。另一方面,中國利用台灣的民主與開放,加上媒體遭遇經濟不景氣的煎熬,營運普遍陷入困境,中國即以直接或間接方式支持台灣媒體所需資金,甚至入股投資。長此以往,台灣媒體漸失自主權,一旦言論受到箝制,立場傾向中國,則台灣政治、社會岌岌可危,不可等閑視之。(南方快報轉自63期 Taiwan News 財經文化周刊 2003-1-9)@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