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16日訊】幾年前我在劍橋大學校園,發現一個不大罕見的現象。寒冷的十二月黃昏,一個瘦小的年青白種女子推著嬰兒車,在我跟前緩緩地停下來,帶點畏縮地望著我,喃喃地道:「可不可以給我一點錢?我家裡很窮,孩子今天仍沒有吃東西啊!」
當時我剛到英國不久,對周圍還沒怎麼了解,但閱讀過一些英國名著,感覺仿彿置身於19世紀工業革命時代,無數被剝削的、沒有得吃的窮人,走投無路的母親和孩子,要走到街上盼人拖捨。但那時已經差不多21世紀了,四周商店又在招聘人手,理應沒有多少人會被迫走到街上行乞罷!我看著車裡臉色蒼白、似在沉睡的嬰兒,在不忍心,又有點兒難為情下,還是給了母親數元。她向我道謝時,幼氣的臉上還是無甚表情的。我不由得暗忖:英國大概真是多窮人,青少年問題又嚴重得可怕。
那數年間,我偶爾也會看到這些情況,而當地居民又好像習以為常似的,因為我心想那始終是他們國家的負面東西,於是一直沒有跟當地人提起。這次重回舊地,才抵不住跟我所住房間的英國人屋主討論起來,結果不但令我眼界大開,也迫使我改變原來的觀點。
他說,英國縱使到處都有窮人和乞丐,但我遇到的卻極有可能不是本地人,而是遠自羅馬尼亞的非法入境者;那個女子,也可能不是真正的母親。「是姐姐嗎?」「姐姐也不是」他說。「那是租借回來的孩子。」
他向我提起東歐政治,說到羅馬尼亞於1989年共產極權統治解體之前,國家強迫婦女生育,甚至要每個女人至少生五個,要是養不了,便將孩子送往政府的大型托兒所。有被洗腦的人民深信國家政府是最好的家長,至於較理智的父母,縱使不願意生育,卻因為不想受到嚴懲而被迫遵從政府命令。
沒有金錢、物資支持下,仍要推行強迫生育的惡果,是無數被人棄掉了的孩子,他們說不出自己名字,也說不出真正的父母,親生父母可能健在,卻早已成為孤兒。早期出生那一批批的「孤兒」沒有機會接受適當的教育,很多繼續生產更多「孤兒」,於是極權被推翻多年,惡性循環依然沒完沒了。
「她們有些徒步至英國,也有乘坐汽車的——由羅馬尼亞坐車到英國,需時其實不過三天罷了。」可是,我仍然感到難以置信——到底是遠赴他國啊,還帶著出生不久孩子,有的更不是來自羅馬尼亞,而是更遠的其他東歐國家﹗
「下一回,你再見到類似的情況,嘗試留意她們的外表吧﹕東歐人的膚色比英國人要深一點,頭髮也多是偏黑、或深褐色的。」當然還有口音問題——那些喃喃的話,是要掩飾不純正的口音嗎?
「因為在類似劍橋的寧靜的市鎮,他們不易被捉個正著,知情者也多數不會舉報。要是他們真被捉到了,大不了被遣返,之後又可以再偷渡入境。」因為打嬰兒牌,是最有效的行乞方法。有貧窮的村莊,便是依靠這些女子帶著嬰兒到別國行乞,在短短數年間便賺了巨富,終於演變成最富有的村莊。
當然,依靠孩子行乞的個案,早已不是什麼新聞。有說在中國大陸一些地方,要是碰到了殘廢又年幼的乞丐,要硬起心腸來拒絕施捨,以免間接鼓勵那些惡霸繼續去擄走孩子,並強將他們弄致傷殘,又利用他們來討飯吃。這個建議,聽似理所當然,卻絕對不是可以解決問題的折衷方法﹔套用到我描述的個案,更加是不適合了。
要是你在西歐國家遇到以上的「母親」和「孩子」,你會可憐他們生於一個恐怖的年代,還是驚訝他們的氣力和恆心﹖看著那些既虛假又真實的表情、跟那些即使回到原來父母那裡依然免不了要受苦的嬰兒,你又會怎樣做﹖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