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居鬧市,不免常為早晚不斷的噪音和污染的空氣所苦。我的應對方法就是:進山。小時候,因為文革,在山村裡過了幾年與現代文明隔絕的日子。因禍得福,我不僅學會了欣賞簡單純樸的美,也與山林結下終身情緣。每到俗世的壓力到了難以承擔之時,「進山」,回到大地母親的懷抱,就成為最好的休息,也成為心靈小歇的方式。
住在美國東北部,連綿起伏的阿巴拉契亞山脈是最佳的登山處。西部當然就是落基山脈了。阿巴拉契亞山脈位於北美洲東部,由北向南,從加拿大的 魁北克省到美國南部的喬治亞州,全長1,600英里。阿巴拉契亞山脈連綿起伏,山勢柔緩,最高山峰是位於北卡的米歇爾峰,高6,684英尺(2,037米)。整條山脈又分為一連串較小的支脈,其中有好幾個國家公園,著名的有位於田納西/北卡的Great Smoky Mountains National Park和位於弗吉尼亞的Shenandoah National Park。山脈經過的各州也各有州立公園。
阿巴拉契亞山脈有一條聞名於世的步行山道-阿巴拉契亞山道(Appalachian Trail),登山者們簡稱它為AT。順便說一句,要是你初次踏上阿巴拉契亞山道,遇到老「山油子」,提起這條山道,千萬別用全名。否則,哪怕你渾身上下名牌登山裝備,捎帶(由於不老練)滾了一身泥,可你那身慘綠色頓時暴露無遺。 AT全長2,100英里,從喬治亞州的斯布林格山到緬因的卡塔丁山。據說是全世界最長的步行山道。這條山道有100多年的歷史,完全由志願者們如在下管理和維護。山道及其附近若干英里的土地大部分被阿巴拉契亞山俱樂部(Appalachian Mountain Club─記住,提起它時要說AMC!)買下,任何人不准開發,因此山道沿途基本保持了天然風貌。總部在波士頓的AMC目前有9萬多會員,下面有一連串分支,這些分支具體管理和維修「領地」範圍內的山道。 春末夏初是維修山道的忙季,也就是我們這些自願者們出大力,流大汗的時候了。
美國山道的原則是不破壞原始風貌,因此不可任意修建人工化的建築,橋樑等。山道的標誌也有統一規定。阿巴拉契亞山道著名的白色路標(white blazer)指示出全程,如果想下山整修,就得找藍色路標。藍色路標指示的山道會把你從AT帶到附近的小城,讓你重返文明,吃上頓像樣的飯,好好洗個澡。關於AT,我就不多說了,因為,實在不好意思,我在AT上的經歷非常有限,連一個州都沒走完,紐約州的這一段還是AT全程中最平緩的,用我曾經碰上的一個「AT全程登山者」的話來說,「紐約這一段兒就像逛公園!」可我連這公園都沒逛完。對了,這些「AT全程登山者」(through hiker)都特牛,仗著自己是貨真價實的「老山油子」,對我們這些day hikers/weekend hikers挺傲慢,我們碰上他們通常是不敢搭訕的。不過,如果我正好在出山時碰上這麼一個兩個「老山油子」,帶的礦泉水又有多的話,我會送給他們。 這些人很好認,通常他們健步如飛,帶一支專業登山棍(我們這號的就別假模假式的了,反正我不好意思柱那麼一根。再說,它特貴,沒有100美刀打不下來),渾身髒兮兮的,鬍子拉茬,灰頭土臉,背一個巨大的登山包,全部家當都在包裡,包外頭還掛著各種各樣的附件。對了,他們通常還挺瘦,因為,等他們走到紐約州,在山裡至少已經泡了4個月,那還算快的。
我的出沒地點是在紐約上州的Harriman State Park,有時也到新州和德拉華州交界的那一帶去。那裡有個AMC的營地,花上幾十美元,可以在那裡度週末,在一條大「炕」上下兩層的木頭床上滾倆晚。那可不是「星」級的,完全是「土」 級。夜裡門不能鎖,得給隨時可能進來,累得半死的through hiker們留門。為了防熊門全朝外開,笨熊們這麼多年愣沒學會把門掏開,還不如我們家貓聰明。
要是哪位想開始進山,又沒有經驗的話,建議參加一個登山俱樂部,跟老山油子們爬幾回,學學規矩,學習認路標,野外急救常識等,用不了多久,就能自己出入了。AMC一年的會員費才$40,西部的Sierra Club 會員費也差不多。參加它們組織的登山活動比較安全。我從96 年起就是AMC會員,勉強算半個「山油子」(正確的行話叫「山耗子」─Mountain Rat,我嫌難聽,拒絕自稱「耗子」,現在基本上是「單干戶」了。那一年$40算是支持環保吧。在旁邊旅遊指南中介紹一些登山基本知識,正牌山耗子略過可也。
最後,看完了這篇,但堅決不打算進山的人,還有一條出路,就是當個Armchair hiker(哼哼!),躺在沙發上讀上一兩本人家如何爬山的書,過過乾癮。你要是打定主意做個「安樂椅爬山者」的話,這本關於AT的書不可不看:Bill Bryson:A Walk in the Woods,這傢伙真絕了,估計他連我的爬山水平都還不到,居然敢闖AT,而且還給他闖成功了,真真氣死我也!
不用說,專業的裝備特貴。我那套裝備,包括爬山靴,爬山襪,背包,帳篷,氣墊,瑞士軍刀,地圖,指南針,防蟲膏,腰帶包,吸汗內衣(shirt lining),吸汗襪(sock lining),羽絨睡袋等等,估計不少於上千美刀,光一個週末包就$140。我慘淡經營了好長時間才買齊。不過,連半個「山耗子」都不打算當的,以上單子裡的東西大部分可以去掉,只需照顧「足下」和「背後」就行了。
「足下」的那雙爬山靴是必不可少的,普通的「死泥克」萬萬不行。那「死泥克」是為城市設計的,進了山可就不行了,除非你進的是那種專為小孩子和老人修的公園一般的平坦山路,又平又寬,吉普車都能開,連我這號半 「耗子」都不屑一顧。真正的terrain就是一條 footpath,用油漆往樹桿,岩石上畫上個豎長方形的標誌,跟著標誌走就是路了,很多時候根本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路」。因此,磕磕碰碰是少不了的。
爬山靴通常是高幫,可以保護腳脖子不會扭傷。靴頭上裝了高質金屬片,一腳踢到岩石上不會傷了腳指頭。加上靴底厚而有彈性,保護大腦不受太多的震動。還有個優點是防水,碰上不深的水□子,淌過去就是了。 再加一點是輕。我的爬山靴別看笨頭笨腦的,可比「死泥克」還輕。可別小看這點,一天走個10英里試試!最好的爬山靴是「特殊材料」製成的,也就是Gore Tech,等閒也得100多大洋,又輕又結實。爬山靴的設計有為day hike設計的,有為長途設計的,跟你背的重量也有聯繫。買的時候要想好。
背後背的那背包也不可小視。專業設計的爬山包寬帶,腰,胸部都有帶子可以扣起來,背起來時那沉甸甸的包就是自然地捆在背上,背帶和後背還有個自然距離,不至於緊貼在背上,悶出一後背的汗。就算出一後背的汗,背包後層還有層海棉,保護你包裡的東西不會被汗水濕了。我通常的day hike包是20-30鎊重,週末包是50-60鎊重,包括帳篷,沒個好包可不行。半路上帶子斷了,你哭都找不著地方。
服裝嘛,最好別一身短打進山,因為得防蟲還得保護皮膚不被有毒的植物劃傷,更別提一不小心摔一跤了。我從來不穿短褲圓領衫爬山。好幾次看見那些偶爾進山的人胳膊腿劃得血淋淋的,還沒帶創可貼,這些我每次都帶,以防萬一。
辨認標誌
忘了具體的標誌尺寸是多少了,但是,所有的標誌應該是同一尺寸的,用不同顏色來標誌,叫做blazer。一條山道的開頭,必是三個品字形的標誌,把「品」字倒過來,表示這條道到底了。山道拐彎時,是兩個長方形的標誌上下列出,上面那個在左邊,表示路往左拐。反之亦然。每隔若干米就會有標誌,通常是在樹幹上,跟著路標走就對了。就連我這樣毫無方向感的人在山裡都還從來沒有迷過路,在城裡倒常常迷路。
野生動物
東北部有黑熊,但我從來沒有碰上過。有次在山野裡露營 ,半夜裡聽見土狼嚎。碰上最多的是白尾鹿和野火雞。還碰上過幾次蛇,嚇得我慘叫。夏天要小心響尾蛇,不過我從來沒碰上過。這也是穿爬山靴的優點,高幫特厚,一般的蛇咬一口也咬不透。還要小心ticks,不過即使被它叮了也沒什麼大不了,一個月內吃點藥就行了。我給叮過兩次,啥事也沒有。有種防蟲膏也防ticks,用那個就行了。
環境保護
愛山的人是自然的環保主義者。爬山者的倫理是簡單的4個字:Nothing in,nothing out─什麼也別留下,什麼也別帶走。我在「學徒階段」跟著老山耗子們爬山時,他們通常把別人扔下的飲料瓶什麼的也帶出來,我因此也養成了習慣,每次進山不忘帶個塑料袋,把自己的空飲料瓶什麼的帶出來,別留在山裡破壞環境。
另外,在AT上碰上through hiker時,通常我會把多餘的水和食品送給他。畢竟這些老山耗子在山裡要走六個月,我特佩服他們。@(//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