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雜誌專文討論美國與中國的利益衝突
【大紀元1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十五日專電)美國政治分析家布瑞莫(Ian Bremmer)在最近一期的「財星」雜誌發表專文指出,中國的經濟發展使能源需求量急遽增加,在積極尋求能源供應並拉攏供應國家的情況下,中國的外交決策有不同於美國期望的考量,兩國之間難免出現利益衝突。
專文指出,最近的事例就是中國未能支持美國對伊朗施壓以迫使其放棄發展核子武器。去年十一月中國與伊朗簽署了一項價值七百億美元的能源供應合約–未來三十年裡中國將向伊朗購買兩億五千萬噸液化天然氣,同時,在兩國油田開發計劃完成後,伊朗每天將供應中國十五萬桶原油。就在這項合約簽署之後不久,中國即表明立場:中國反對安理會就核武的問題對伊朗施予任何制裁。
中國為了鞏固能源供應不惜與布什政府唱反調的另一樁事例是蘇丹的問題。針對蘇丹的種族屠殺行動,美國在聯合國安理會中提出譴責並威脅將「採取進一步」的行動;中國則因為在蘇丹有可觀的石油利益,對於美國的決議案不予支持,採取棄權的立場。
對於能源與大宗物資的大量需求也讓中國與其亞洲鄰邦之間發生磨擦,專文指出,例如中國在東海與日本的衝突以及在南海與越南的磨擦。美國和中國都在爭取穩固來自俄羅斯的油源。
即使在西半球,中國基於能源需求而積極發展與阿根廷、巴西和委內瑞的關係,也讓美國感受到威脅日增。據報導,近年來,中國不但派遣軍事顧問到委內瑞拉,自一九九九年開始就和古巴合作運作一個電子情報中心。
面對中國的企圖心,布瑞莫認為,美國不宜以冷戰年代對付蘇聯的零和模式和圍堵政策。他指出,雖然美國和中國之間有競爭的關係,卻是合則兩利。中國的能源需求可以帶動全球經濟的成長和美國的繁榮;美國的貿易順差及外匯存底也來自大量的對美出口。
專文指出,華盛頓首先必須體認到今日的中國不同於冷戰時期的蘇聯。布什政府應該設法協助中國獲得穩定的能源供應,例如協助其發展替代能源並且協助建立亞洲的戰略石油儲存機制,讓北京不致於對於供應的問題感到恐慌。專文指出,如果沒有西方國家的資金協助,中國根本甚至難以建立九十天的緊急供應儲油機制。
目前中國的石油需求有一半以上是靠進口供應。二零零四年上半年,中國的石油需求較前一年同期增加了百分之四十,幾乎佔了全球石油需求增加量的三分之一。如果中國的石油需求量以平均每年百分之七的幅度成長,到了二零二二年,它每天的需求量將高達兩千一百萬桶,甚至超越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