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25日訊】兒子開學上五年級了,第一天上學的早餐上,他突然想起整個暑假沒有出去玩。
“媽媽,我這輩子只去過一次海邊,這個暑假也沒有真正出去渡過假。”
“現在已經晚了,為什麼沒有早些提醒媽媽?”
“因為我知道你總是沒有時間的,說了也沒用。”
“媽媽是忙,總有做不完的事,對了,我們不是去華盛頓開法會了嗎?還有燭光守夜?”
他默默的點點頭,然後不說話了。
看著兒子已經長成一個英俊的小少年了,心中甚感快慰,雖然他也有抱怨和不滿,但他是懂事的,從不會因為自己的一個願望沒有得到滿足而大吵大鬧。眼前這個令我驕傲的兒子正是十年前我向神祈禱的那個小寶貝啊。十年過去了,他在漸漸長大成熟,然而他出生時的情景以及十年來的成長歷程卻是那麼清晰的印在我的腦海裡……
小生命的誕生
打開封存已久的日記,日期是九年前的一個春天,裡面記錄了兒子誕生的過程:
寶寶終於在那個寒冬的夜裡出世了,在過去的二個多月裡,我從未離開過他─我可愛的兒子,我為他的神氣,他的健壯,他的純淨而自豪,更為他天生的靈性而感動,他是上天賜與我的最好禮物。
我仍清晰的記得那個夜晚,在經歷了二天的痛苦折磨之後,醫生終於在我腹部打開一扇門,把小東西請了出來,他用嘶啞的粗嗓子哭了幾聲,向世界宣布他的到來,然後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環視了一下這個世界……。
這是兒子出生後二個多月時寫的一篇日記,可能是剛剛從分娩和哺乳中恢復過來後記下的第一條消息。
還記得在決定要孩子之後,我曾向神靈虔誠的祈禱過: “願上蒼保佑我生一個健康英俊的男孩子,願他成長為一個能造福於人類的偉人,我不要他的錢,不要他的一切,只要他能成為一個有利於人類的人,我就心滿意足了……”
帶著這個美好神聖的祈求,我幸福的度過了十月懷胎, 終於如願以償的得到了這個可愛的男孩。說來也怪,在懷孕期間沒有任何不適的反應,如果說有反應的話,那就是能吃能睡能干活,天天快樂無憂。從醫學理論上講,孕婦的妊娠反應有輕有重,而沒有妊娠反應的母親是很少見的,你可以將我這種不尋常現象解釋為精神作用,而我自己更相信是神的保佑,人們都說三尺頭上有神靈,心誠則靈,也許是我虔誠的祈禱感動了神靈吧。
媽媽的太陽
兒子的問世為我帶來了無限歡樂,在那之前我對這個世道已厭煩到了無法忍受的程度,思想單純又追求完美的我不願看到人們之間的勾心斗角,爾虞我詐,可是現實中的人都信仰 “人不為己,天殊地滅”的歪理,世風越來越壞。既不願隨波逐流,又無力改變現實,只有郁郁寡歡度日。懷孕前的一篇日記正是那個時期心態的寫照:
歲月的河流無情的沖走了一切,每一個人都是那河流中顛波著的一葉小舟,那河流從人類的誕生出發,流入人類的滅亡,不管你願意與否,誰也逃脫不了這個過程:從呱呱落地到白發蒼蒼,然後化為灰燼。我不知道有無陰間的存在,我希望它是有的,那樣好讓世間的故事繼續,也讓世間的恩恩怨怨在陰曹地府有個公斷,我希望因果報應也是存在的,而且是由一個無形的判官掌管著…。
縱觀天下人,多是求財圖名的小人,這也是我常常感到孤獨的原因。朋友越來越少,知音更是難尋。所以,我不如把這日記當做知音,想說什麼就告訴它,何苦又去到外面自尋煩惱?也許我這個人太清高,近來我覺得有必要再把自己的思想封閉起來,少與人打交道……。有時我感到自己很象《呼嘯山莊》的作者艾米利·伯朗特,深深愛著生活,卻難以被人理解……。
這段日記基本上代表了我的過去,那時的我,象一株渴望陽光的小草,在陰暗處顧影自憐……,不得已,常常以讀書來打發時間,從梁實秋,林語堂等人所著的清新儒雅的文字中尋找寧靜,也讀過各家修煉的書,冥冥之中在尋找人生的真諦,人生存的意義何在呢? 難道就是這樣無聊的打發日子嗎? 古代的人有去修煉的,到底這修煉成仙的事存不存在呢? 終於在《弘一法師》一書中證實了修煉的存在,我興奮不已,以為可以找個世外桃園去得真經了,可是戒台寺的和尚賣雜品的景象又使我的希望破滅了,人生的路走到此,我感到很迷茫,深深遺憾自己沒有出生在釋迦牟尼的時代,在這種迷茫中,兒子的到來無疑象是一片燦爛的陽光,將媽媽心頭的烏雲驅散,從此歡笑常常掛在她的臉上,幾乎每天都樂此不疲的寫寶寶日記,裡面記錄著兒子的每一個變化:
理查德演奏的鋼琴曲能使哭鬧的寶寶安靜,尤其是貝多芬的《歡樂頌》。
寶寶愛笑,也愛哭,哭聲比原來更大,見到人更急,夜間每二小時喂奶一次……
眼神更靈活,能自己轉頭,抓著姥姥的手往嘴邊拉……
類似的記錄幾乎天天都有,細心的母親記錄了兒子的一切,第一次出聲,第一次大笑,七個月時第一次正式的呼喚媽媽; 還保留了第一次為他剪下的軟軟的小指甲,他的臍帶……。和同事朋友聊天的一個主要內容也是兒子,他們也被我感染得非常喜歡孩子了,有的願做兒子的干媽,干爸,還有的提前就做了岳父。
在這些歡笑熱鬧的背後,這位胸懷大志的母親卻默默的為兒子的未來成才做准備了,每天教他背唐詩,每一句,我背前面的,留下最後一個字讓他接過去。然後,每一句再留二個字,這樣他很快就能背過一首唐詩了。
日記: (二歲半)
寶寶的聯想能力很強,他拿著一個塑料的數字模型4問我:“媽媽,這個4是不是姑蘇城外寒山寺的寺?”
同時還教他看圖識字,一面是圖畫和中文,後面有英文和拚音,比如警察,他會問什麼是警察,我就告訴他:“就是保護我們好人,幫著抓壞人的叔叔。”在他幼小的心靈裡就印下了這個印象,後來中國鎮壓法輪功,孩子不解的問:“媽媽,警察叔叔不是抓壞人的嗎?怎麼打我們好人呢?”這個問題真的很難回答,我為自己的祖國悲哀,更為孩子們擔憂。
日記: (二歲七個月)
寶寶最近又長大了許多,他問媽媽: “什麼叫科學家呀?”
媽媽說: “用科學道理做實驗的人,經常解決一些難題,到他老了就是科學家。還有,唱歌的是歌唱家,畫畫的叫畫家…”他馬上接著說: “媽媽,睡覺的就是睡覺家,開門的就是開門家,吃飯的就是吃飯家,對嗎?”媽媽不知道怎麼回答了。
天才兒童
兒子在過了三歲生日之後隨母親出國探親。下了飛機他的第一聲感歎是:爸爸怎麼住這破地方? 但他很快適應了新的環境,自己通過看電視學會了英文口語交流。最初我為他讀英文故事,同時用中文翻譯過來,後來他自己學會讀書了,再後來,他要幫我糾正發音了,再往後,根本不讀了,一目十行的自己看小說。
今年暑假後,兒子繼續在天才班的學習,他是去年被選入天才班的,說起來也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兒子的生日小,上學時他是班裡最小的,才五歲半。但他回到家總抱怨學校教的東西太簡單,沒意思。當同學們學習字母和單詞的時候,他已經能夠讀一本小故事書了。西方國家的老師個個能稱得上兒童心理專家, 他們不但在短時間內能記住全班孩子的名字,而且對每個孩子的特點都了如指掌,兒子的班主任很快就發現了他的特點,腦子反應快,精力太旺盛。
到了七八歲狗都嫌的年齡,他活潑得不能自控,一天天的難得閒一會兒,走路連蹦帶跳,嘴巴連喊帶叫.老師喜歡他,又拿他沒辦法。三年級時老師對我們說:”他在班上發言很活躍,他的發言能夠將全班的討論提高一個檔次。只是該他發言的時候他講,不該他發言的時候他也講,不過沒關系,這只是他太聰明的原故。”
到了三年級後一學期,教務處長通知我們去學校討論測試兒子智商的事.我對先生說:”這下完了,人家懷疑兒子智商有問題了,肯定是查查他是不是有多動症。”誰知教務處長見到我們時,高興的說: “我們省每年對三年級學生進行一次統考,考完之後,選出尖子學生,准備參加天才班,當然不是所有成績好的都能進得去,先要向班主任老師了解平時的表現,是不是真的超常,還要請心理專家測智商……。”原來是這樣。
測完智商,心理專家又找家長談話.我們問兒子的智商是否達到了天才班的標准,這位專家興奮的說:“何止是達到了,他的智商是超超常(over super),絕對的天才! 我非常喜歡他,他真是太棒啦!” 告別母校時,班主任老師伏在兒子耳朵上悄悄的說:“你寫的那個小說我收藏起來了,將來你成名那天我再拿出來。”
兒子告別了母校,進入新的學校。第一天回來對我說: “這個老師比較嚴厲,媽媽,這是好事,我需要這樣的老師,不然管不住我。” 看來他還是有自知之明的。不過盡管老師嚴厲,兒子仍舊悠哉悠哉,根本沒有壓力感。一個需要二三個月的長期課外項目,他一直要拖到最後一二天才做,得分還湊和,當然達不到最好,老師說:”他本來各門課都能達到最好(excellent),但因為他的粗心貪玩,卻成績平平。”聽到這些話,我的心情有點沉重,兒子的智力是沒有問題的,然而一個人光聰明是遠遠不夠的,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一定要具備其他方面的優秀素質。我意識到這些素質的形成還得需要家長的精心培養,而不是與生俱來的。讀名人傳記是我所想到的可以培養孩子整體素質的好辦法。
素質培育
兒子除了游泳之外幾乎什麼都感興趣,小提琴,寫作,數學,畫畫,跳舞,表演, 當然還有讀書,他讀書的速度極快,感興趣的書一天就能讀一厚本。
他的讀書范圍多是關於探險的,神奇的,有趣的,以及孩子們公認的暢銷書。他不喜歡讀嚴肅的傳記。最近在我一再開導下,他終於開始閱讀名人傳記了,從美國歷代總統及傑出人物開始,為他選這些書,倒不是因為我想做總統母親,而是想讓他從這些人物的傳記中學到做人的品質,也就是學會做人。我自己在大學時曾讀過一些名人傳記,居裡夫人很偉大,不但成就了科學大業,還是一位合格的賢妻良母,她的毅力和安靜對我產生過影響,但對我影響最深的還是《簡愛》這部自傳體小說及其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她對名利淡泊的態度,骨子裡那種不俾不亢的氣質都深深的影響著我。我對兒子說: “你在讀書的過程中,能找到一個性格和愛好與你相近的人,你會從他的一生中看到自己的未來,當你在人生中遇到困難的時候,你會想到這個人是如何渡過的。”
兒子的悟性很好,很快他就喜歡上了被稱為美國之父的本傑明·富蘭克林,這個集政治家、哲學家、作家、音樂家、發明家、商人於一身的偉人,原來只是一個印刷工人,所有的知識都是通過自學獲得的。在所有偉人中,本傑明的做人標准對我影響極深,記得在大學時就抄寫過他的人生十三條准則:節制,緘默,秩序,決心,節儉,勤勉,真誠,正義,中克,清潔,平靜,貞節,謙遜。他曾經立下志願,凡是對公眾有益的事情,不管多麼困難,都要努力承擔。如果兒子能以他做為人生的榜樣,正好符合了我對他的期盼。
我不知道兒子將來能在哪些領域有所發展,可能是科學家,哲學家,政治家,律師,也可能是作家,畫家或音樂家,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他的生活一定是豐富多彩的。寫到這兒,我問兒子: “告訴媽媽,你長大了到底想干什麼?” 他想了想說:“昆蟲學家,因為我最喜歡蟲子。”我笑了,他說:“媽媽,我是認真的。”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他將來的終生職業,但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人各有志,人亦各有命。不管父母寄予孩子多大希望,未來的結果往往都不是家長原來設想的那樣。就說我自己吧,父母希望我做醫生,可我從心裡喜歡文學,盡管讀了醫學院,還是沒做成醫生,至今還為自己沒有去讀文學而遺憾。我提醒自己,不要做兒子的設計師,去做他忠誠的支持者和顧問。
入道得法
日記:(二00四年七月於美國華盛頓)
今天我們全家再次來到紀念碑前悼念同修。算了算,從99年7.20起,兒子已是第七次來華盛頓了。 淒涼的雨中,靜坐在紀念碑前,聽著那一千零一十個被迫害致死的同修的名單,與去年比,名單明顯的變長了,蒼天為之落淚。三歲的女兒實在太累了,躺在大人身上睡了,兒子和另一個小朋友手裡舉著熒光蠟燭,站一會兒,累了,在人群裡走一走,他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但我心裡多麼希望這場迫害早日結束,到那一天,一定帶著二個可愛的孩子去他們願去的地方玩一玩。
兒子一半的生命是在大法遭到鎮壓後的日子裡渡過的。說起來他也算是小老弟子了, 1996年年底,兒子兩歲的時候,我收到兒時好友的一封來信,他在信中告訴我,有一種很正的修煉法門在美國悄然盛行,叫法輪功,在中國早已遍地開花,既強身健體,又修人的心性,讓我趕快去找。孤陋寡聞的我竟然從來沒聽說過,經他一介紹,很快就在離家很近的地方找到了煉功點。書店裡買不到書,說是禁書,輔導員給我一本《轉法輪》,翻開一讀,發現這本書將我所有對人生的疑問都解答了,不喜歡氣功的我開始對法輪功產生了興趣。想不到小兒子也喜歡這本書,有一天,他拿起《轉法輪》翻來翻去,突然翻到後面第九講的一個小題目問我: “媽媽,這個字念什麼?” 我一看是一個“悟”字,就告訴他這個字的發音,他一下子就記住了,以後家裡來客人,他二只小手會熟練的翻到那一頁認真的告訴人家:“你看,這是悟啊。”
在他剛剛懂得修煉的時候,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有一次,我們將洗好的甜葡萄放在盤裡一起吃,他拿去幾個邊吃邊看電視,吃完了再來拿。先生也是個愛吃水果的, 又是個粗心漢。吃著吃著,就將最後幾個吃光了.等兒子再來抓葡萄時發現是只空盤子,他想了想問道:”不是修煉人要先他後我麼?你們怎麼自己都吃完啦?”一副煞有介事的神態,說得爸爸很慚愧。
上學後,也有過心性考驗,有一次在放學回家路上他對我說:“媽媽,今天有個小朋友打了我,給了我一塊德。” 我高興的親親他:“好孩子,你做的好。” “媽媽,我又給了他一塊德。” “什麼?你是說,你又打了人家?”他點點頭:“不過,媽媽,我心裡知道我不應該再去打他,不小心,沒控制住自己,只是一個不小心造成的事故(accident)而已。”“好啦,知道錯了就好,下次要忍住啊.”他認真的點點頭。
漸漸的,兒子長大了,修煉的意識也比原來強了,還能幫助大人。有時我因買東西買貴了,心裡不舒服,後悔,他會勸慰我:“好了媽媽,你不是說錢是身外之物嗎? 買了就買了,就不要再想了,你總想它不就是執著心嗎?”他也不允許大人們評論別人,他一聽到就提醒說:“看!你們又在說別人啦。”我們不得不馬上收住口。對於粗心的爸爸,他曾批評道:“如果你對自己的孩子不負責任,你還不如不要孩子。”這句話份量很重,對爸爸的觸動很大,他常感歎自己的兒子,還是一個小孩子怎麼能說出這種話來。
從99年夏天中國開始瘋狂鎮壓法輪功起,我們就不斷的走出家門,向各國政府和人民呼吁,請求全世界善良的人們幫助我們一起來制止這場迫害。我們家的外出旅游絕大部分是為這件事而安排的。兒子習慣了長途旅行,99年四次遠途的路上,四歲的他已經背過了《洪吟》中的七十二首詩。在車上練習雙盤打坐,記得一次大腦門上冒著汗珠,還不肯把腿拿下來,車上的大人都被他感動了。
今年的華盛頓法會,增添了小弟子心得交流會,兒子坐在最前面,從頭聽到尾,結束後,感慨萬分,說自己修得太差,回家後就開始每天讀法。
等待成熟
兒子是可愛的,但與班裡的同學相比,顯得不夠成熟,原因之一是他的實際年齡確實比其他同學小,但主要是他的純真天性決定的,或許與遺傳因素有關,我自己到了四十多歲還是被認為不成熟。如果說不成熟算不上什麼缺點的話,那麼他的粗心大意,坐不住可要引起注意了。為此我經常嘮叨他,他卻不以為然的說:“媽媽,不是說七八歲是最難控制的年齡嗎?我從九歲生日那天起一定變成安靜的孩子。”好不容易盼到了九歲生日,請來幾位小朋友為他祝賀,他也很高興,晚上還沒有忘記自己的諾言,他真的變成了另一個人,將自己房間的衛生徹底清理了一遍,半夜的時候,他還往外扔垃圾,我們勸他睡去吧,不在乎這一天,來日方長,他還是堅持把房間收拾得干干淨淨。
生日之後,發現他一天不如一天,很快又變回了原來的樣子。我問他:“兒子,你不是說九歲之後要變成一個安靜的孩子嗎?我怎麼看不出區別來呢?”
“媽媽,不要急,慢慢來,我在慢慢改變,等到十歲生日那天你才能看得出來。”天哪,我還得再等一年,不過在兒子的 “質變”到來之前,我的觀念已經發生改變了,活蹦亂跳原是孩子的一種天性,是他精力充沛的表現,如果一個九歲的男孩子天天呆在一個角落裡不動,那倒不正常了,更不能希望他象大人一樣,一有時間就坐在書桌前安靜的讀書做事。我不再夢想著兒子變得多麼安靜老成了,而是每天花些時間與他一起讀書討論,我相信這樣堅持下去一定會起作用的。
一天晚上,讀完書,我對兒子說: “晚上睡前躺在床上要想一想這一天做了哪些好事,哪些不好的事……。”他馬上想起了他讀過的書: “媽媽,你知道本傑明·弗蘭克林有一個類似的習慣,他每天早上對自己說:今天我要做好事;晚上再問自己:我今天做好事了嗎?”我暗暗為兒子高興,我的努力已經見效了。
孩子的大腦是一張白紙,畫上什麼就是什麼,而早期留下的印象對他們的一生都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對真善忍真理的不斷實踐,我懂得了人的品質是第一重要的,只有德才兼備的人才能真正造福於人類。中國古代史學家司馬光曾對人才有過這樣的見解:有德有才是聖人,有德無才是賢人,無德無才是愚人,無德有才是小人。 我想通過每天教孩子們一點做好人的道理,讓他們成長為品質高尚的人,我相信兒子一定會成長為聖賢之才的。@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