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讀書偶感

曉拂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有一種書讀來就有花香隱隱,清風吹過,月映江河。字裡行間的芬芳淡淡地散開來,身心皆十分清爽。正如與有一種人交談一樣。

年齒漸長,什麼樣的人似乎都可以打交道了,因為心存悲憫。許多事情心裡明白就行了。別人做了什麼對自己不好的事也不會太在乎,因為明白他們其實是在傷害自己。

世上的任何事做了都會有印跡的,有些印跡或許眼睛看不見,但是存在著。對人心存善念的人總是有一種光彩包圍著,讓人想親近,哪怕他是破衣爛衫。而對人心存不良的人也總是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東西讓人想遠離,即使他富可敵國。

世上的人常常為貪嗔愛痴所困,所以,本性光明全失。對許多人許多事的理解加了太多自己的觀念,而不能按其本來面目去理解。

好的詩文應是將事物自身的美呈現出來,而不是呈現作者自己的許多觀念。──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清朝袁愚谷制台,名守侗,是長山人,謚號清愨,小時候與紀曉嵐一起讀書,又是紀曉嵐的親戚。
  • 我今年59歲,有四個子女,丈夫于1975年4月8日由于眼病雙目失明。自從丈夫患了眼病失明后,當時大女儿才9歲,小儿子才2歲,工資又低,因為要為丈夫治病,生活實在艱難,好不容易養大四個儿女。1993年底我開了一個小飯店,白天晚上通夜營業是為了還丈夫治病和儿女們讀書借的錢。由于忙做生意對丈夫照顧不好,他就不理解我,打我罵我。
  • 「媽,您少說兩句行嗎?」中國天津市婦聯兒童部日前的一項調查,可能讓不少媽媽感到意外。天津市婦聯兒童部從千餘名兒童心理問卷調查中得出結論:九成以上孩子認為母親太嘮叨。新華網報導,愛嘮叨是大多數母親的通病,但是這種特別的關心實際並不被子女認可。一名受訪兒童在問卷中表示,平時學習成績已經在九十五分之上,但是媽媽卻要他放棄一切娛樂;從他讀書、認字的那一天起,媽媽便年復一年地嘮叨。他說「我躲藏過、哭鬧過,有時我想我只有永遠離開才能解脫。」
  • 凡讀過溫庭筠詞作的,無一不為上面這首小詞傾倒。「花間派」詞魁工筆重彩繪製的《曉妝美人圖》,千百年來給人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然而,每一位琅琅吟誦、擊節讚賞這首詞作的讀書人,真正將其內涵全部弄懂了嗎?筆者以為「未見得」。
  • 昨日從中央戲劇學院傳出消息,張默打女友事件有了處理結果:張默被勒令退學。記者隨即聯系上張默助手,雖然他表示還沒有決定下一步怎么辦,但“這件事還沒完”。該助手還表示,張默不會轉往張國立擔任榮譽院長的重慶美視電影學院讀書。
  • 現代的學生讀書,多是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之下死記硬背,只為求得一個好成績及一張文憑而讀書。
  •   有一個人想拜見縣官求個差事。為了投其所好,他事先找到縣官手下的人,打聽縣官的愛好。他向縣官的隨從問道:“不知縣令大人平時都有什麽愛好?”隨從告訴他說:“縣令喜歡讀書。我經常看到他捧著《公羊傳》讀得津津有味,愛不釋手。”
  • 作者投稿/院士原來不讀書?不會吧。當今的院士,相當於從前的翰林、內閣大學士,人家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不可能不讀書吧?再說,現在信息爆炸,所說的「書」怕是雜書、閒書、非專業書吧?這隔行如隔山,工程院士當然不一定非讀解剖學書刊了。還有,是哪位院士不讀書?應該指名道姓,別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讀者問得有理,敬請讀完本文,便知哪位院士「不讀」的是甚麼「書」了。
  • 龐安時,字安常,是蘄州蘄水縣(今湖北浠水縣)的人。小時候就很能讀書,看過的書都能記住。他的父親是祖傳的醫師,曾經拿《脈訣》來教他。龐安時說:“這本書不值得學。”便自己找了黃帝、扁鵲的脈學理論來鑽研。過了不久,他便弄通了其中的道理,有時還能說出一些新穎的看法。和別人討論、辨詰有關問題時,沒有人能讓他理屈。他的父親非常吃驚,因為他當時還不到二十歲。
  • 黃觀鴻先生在「院士原來不讀書?」一文中,提出了一個問題:潘家錚院士讀書還是不讀書?具體一點,就是潘家錚院士有沒有讀過黃萬里教授反對三峽建壩的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