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老船﹕杞人筆記

老船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生活的相對性,使我們活的具體而繁雜。有時也會覺察到我們的獨立是那么虛幻和脆弱,它不僅能夠讓想象和事實輕易粉碎,而且即便能夠深入自省,去到精神層面里發展自我的個性,也會隱隱地覺察到:我們生活的,和我們的本身,真的只是其他什么東西的裝飾品而已。
    
◆知識是有罪的。
按照辯證法的推理,知識之于某個具體的人,到了積累与創造的及至,也便是無知。蘇格拉底說:我知道自己什么都不知道。這句話中刻意顯示的矛盾,也充分表現了知識使人容易展露出他沒有的气質。蘇格拉底的話既狂妄高傲,也充滿了不屑和悲憫,當然也有知識分子一貫的自得。知識使一個人更像一個人。在知識沒有完成它在思維中的成長歷程時,它是有罪的,它使得每個自認為有知識的人多少都有一點變態。
    
◆任何藝術的美感都有虛偽造作的成分。而且大部分的欣賞者都側重于崇拜這种虛幻美。生活屢屢成為人們背叛生活的理由,藝術也是如此:人們贊嘆藝術品時,不斷破坏著這些藝術品的來源和藝術的心靈。
    
◆時至今日,我們喪失了一個优雅醇熟的文學背景之后,卻沒有再找到一個新的背景。沒有人關心這些。現代社會對人的影響,很大程度上是使人們生活充滿了無數的不确定性。這种茫然也是一种背景,但是這茫然中總是充斥著浮躁和短視的聲音。然而文學,是需要安靜的,安靜的背景和安靜的人。
    
◆帕斯卡爾談生活,有一句大意是:生活里充滿著悲傷,于是人就用其一生來排遣它們。蒙田說快樂是人類生活的唯一目標。看來,不管人們生活的原因是什么,效果卻總是一樣的:比如死亡。
    
◆時尚是人厭倦自己的表現。時裝、化妝品、流行雜志制造著瞬息万變的造型,有人說這是自戀,我看不然:刻意追求外在和淺薄的精神的溫室效應,正是人厭惡自己,以至自輕自賤的表現。擁有自我并喜歡自己的人,有一個明顯的共同特征:簡朴。包括生活的簡朴和精神的簡朴。
    
◆魏荒弩《櫪齋余筆》記載:1949年7月6日,中南海怀仁堂召開全國第一次文代會。邵力子一頭白發,態度穩重,語調低沉而徐緩:“。。。。。。當年中山先生。。。。。。中山先生。”話未听清,在座的何其芳、趙樹理當場疾言厲色的斥責。全場無聲,一片尷尬。

嘉慶皇帝言:“朕既令人盡言,复以言罪人,豈非誘之言而陷之罪乎?”然后變臉。史云:罪亮言后,絕無言者。
    
◆從歷史上看,每當我們經歷一些大的挫折,之后的反思就伴隨而來。非此即彼,非左即右;三十年前是河西,三十年后必然是河東。“西學東漸”是這樣,“改革開放”也是這樣。我們的歷史到了近代,為什么總是難以平心靜气?外懮內患是客觀因素,主觀上看,我們總是在一條線上擺來擺去。這個過程中,有許多寶貴的東西丟掉了,而我們的空間,永遠只是彼此、左右這樣的兩點。中間的世界,不是絕不敢涉足,就是被社會整體刻意的忽視和遺忘。。。。。
    
◆文學始終有兩個世界:一個是獨立的、完全自主的私人寫作;不為發表不為謀求寫作之外的愉悅所進行的文學創作。這种文學在作者而言甚至不能被看作文學。然而,所謂永恒之書,也就是只有在人們心無旁騖目的單純的情況下完成的只字片語。那是心靈与世界親密無間的對話,最真實也最接近于真理和永恒的理想。

還有一种是公共寫作。它承擔了太多的任務:它要教化,它要求現世的名利,它要掌聲和鮮花。——它要的太多,文學也就像一只馱著棉花過河的驢子,慢慢被吸附進來的水分墜入水底。

有人說:我要寫一部永恒的經典。于是有一天他真的寫成了一本流傳千古的書。我們說這只能是一种神話,或者是對不經意間得到這名聲餓作者的誤會。真正的文學首先是為自己做的,它必然來源于作者內心的東西。在任何時代,有人宣稱要寫一部永恒之書的舉動,如果不是無知和狂妄,至少是一种天真。
    
◆最好的東西往往与最坏的東西結在同一棵樹的同一個樹枝上。
    
◆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學,缺少閉門造車的精神。做文學的人需要安靜,躲避時尚要像躲避瘟疫一樣。任一個年代制造的大量的有形無形的產品,几乎絕大部分都會被時光淘汰,留下來的如果不是最好的,也一定是在那個時代最有代表性的。——找到生活的本質,也就抓住時代的本質,也就會成為你所生活的年代的歷史符號。當然,這個過程具體到作家本人,也一定不是去刻意追求的。
    
◆我們的文學從來不缺乏傳統的人文精神。我們缺乏的是如何使得剛剛由西方學習來的人文精神分出优劣,并与傳統融合。
    
◆整死詩人之后,所有的人都會成為行尸走肉。災荒之年過去,總會有一兩個詩人幸存下來,也就總有几個人不是行尸走肉。

現在,他們打算餓死詩人。——又一個災荒之年?
    
◆知識分子?知識給一些“分子”裝上了尾巴,而且是翹的尾巴。不過,縱觀橫觀、左看右看,翹起來的也只是尾巴而已。

文學作為人性的孩子,總是難以反抗這种天生的父權。這也許就是文學和文學家的悲劇的根源。
    
◆國家与民族的區別在于:國家仿佛一种文化符號,會在歷史中以寓言的形式存在下去;而民族,只是一個事實,它來講述國家這個寓言。
        
◆大哲學家斯賓諾沙靠磨鏡片謀生。
第歐根尼認為亞歷山大擋住了他的陽光,他自稱狗崽子,靠乞討謀生。
我但愿我在想好自己靠什么謀生以前就死去。
    
◆文學作品的任務是引導別人去思考作者在思考的問題;哲學家的任務是思考別人呢沒有時間思考的問題;而我宁愿永遠只做“思想”的旁觀者。
    
◆甘地說﹕“沉默是信奉真理者的精神訓練之一。”吉辛說:“人世一天天越來越吵鬧,我不愿在增長著的喧囂中加上一份。單憑我的沉默,我也向一切人奉獻了一种好處。”

如果不能沉默,如果無法确信說出的就是真理,那就只說已經存在的事實吧。
    
◆救世者堂吉可德和救己者桑丘一同上路了。除此之外,我們只知道仆人總是比主人簡朴、清醒。
    
◆已故作家路遙曾說自己“早晨從中午開始。”他們那一代的寫作為別人想的太多,整個精神狀態受外界因素左右太大。我甚至想到,他們究竟有沒有自己完全私密的空間,如托爾斯泰所講的,有沒有在寫作時會產生那种對自己的“宗教感情”。人類和人民是一些空气般的概念,如果抓不住他們,不如把自己緊緊抓住。

文學對外界的“不介入”,有時卻會成全文學對世界的全面的影響力。比如卡夫卡。
    
◆。。。。。。在這樣一個動蕩不安、波瀾壯闊的時代背景里,即使猜測一番,也覺得應該從認得精神之樹上能夠結出一兩個什么果實。也許,時代總是要刻意隱藏它的果實,總要留与后人發現、品嘗吧。
    
◆智者抱怨說:“人們嫌我站的太高了,總是伸手將我拉下來。”其實這說明智者站得并不夠高。他應當高的仿佛就站在人群中間。
    
◆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寫什么就寫什么。這時會覺得与言論自由、出版自由有所瓜葛。不過若真是如此,就沒人會想到去管束你的口筆。只是,只是太多口筆所為,并非人之本意。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在郊區有一塊地,那真的很美好!」來春說。我似乎能聽出這話裡的得意。或許,在這片她小時候瘋跑瘋鬧、捉魚爬樹、恣意成長的土地上,她能迎來中年的蛻變,重覓兒時無憂光陰。
  • 槐花在美麗的月光下,像一個個小精靈,蕩蕩悠悠地在月光下飛舞著、飄落著。落在了擋風玻璃上,也飄落在真相資料上。真相資料因了這朵朵小花的點綴,而顯得更加美麗、端莊。
  • 能夠聽到葉落,那或許整個驛站沒有多少客人吧,甚至是只有自己。夜半時接待人員應該也歇息了吧。 整個詩篇,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孤獨、失落。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 神韻交響樂團演出的西方交響樂曲,經常有有十分貼心的安排,樂曲的選奏也極富巧思,不論觀眾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響樂,在精采的樂音引領下,總會體驗到層層的驚喜與無盡的感動。
  • 只記得那個衣衫襤褸的長頭髮的女人,拖著一跛一跛的腿,挨個翻著垃圾桶找吃的,他一邊找一邊咧著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說的,我們村老人給我講過的苦命女人。其實提起來,鄉下的人,哪個不覺得自己命苦:幹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擔不完的驚,受不完的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