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唐詩欣賞】王維《渭川田家》

作者:文思格
font print 人氣: 1720
【字號】    
   標籤: tags: , , ,

王維《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作者簡介】

王維(公元700─761)字摩詰,盛唐大詩人、大畫家兼音樂家。其詩體物精微,狀寫傳神,清新脫俗,獨成一家。他和李頎、高適、岑參以及王昌齡一起合稱「王李高岑」,是邊塞詩的代表人物;和孟浩然合稱「王孟」,又是田園詩的代表人物。至於「禪詩」,他更是古今獨步。蘇軾稱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字句淺釋】

題解:作者以自然清新的白描筆法描繪了一幅恬然自樂的田家晚歸圖,以此抒發了自己急欲歸隱、希望儘早找到人生歸途的心情。
斜光:夕陽斜照的光。
墟落:村落。
窮巷:偏僻、僻靜的小巷。
野老:居住在郊野的老人。
荊扉:荊條編的門,即柴門。
雉:野雞。雊:野雞的鳴叫。
蠶眠:蠶子的生長階段叫「眠」,這裡指吐絲前的最後一眠。
閑逸:閑情逸致。
悵然:心中惆悵的樣子。
《式微》:《詩經‧邶風》裡的一篇,其中反覆出現「式微,式微,胡不歸?」作者藉以抒發急於歸隱田園的心情。

【全詩串講】

夕陽的餘光斜照著村落,僻靜小巷中牛羊正回來。
村裡老人掛念放牧小孩,拄著拐杖在柴門口等待。
青秀麥地裡咕咕的野雞,蠶兒吐絲前桑葉也稀稀。
農夫們扛著鋤要回家裡,見面後說話親切不離。
於是羨慕這兒生活閑逸,惆悵的吟「式微」急著歸去。

【言外之意】

夕陽西下,好像太陽跑了一天,也要回去休息了;被夕陽斜照著的村子裡,人們正趕著牛羊從僻靜小巷中回家;老人盼牧童回來,在家門口候望著;連麥地裡的野雞也呼雌喚雄的找伴同歸;桑葉稀疏時,蠶兒已經準備好吐絲作繭,為自己找到了歸宿;農夫們扛著鋤頭往家趕,相見絮語兩依依……如此種種,都在反映著一個「歸」字,以此反襯作者唯獨自己無所歸,後悔自己歸隱太遲、受盡混跡官場的孤單和苦悶。

最後一句是全詩的精華,是作者前面八句詩意盎然、自然清新的晚歸圖所要點睛的部分。但作者仍不直說,只借《詩經》語句婉轉而言,反而起到更好的強調作用,並且大大增加了全詩的韻味。#

──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宋朝文學的主流是詞。詞源於民間,始於唐,興於五代,而盛於兩宋。詞在宋代文壇上佔據著主導地位,與唐詩前後相輝映,有“唐詩宋詞”之稱,對後代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詩人報國無門,便登上幽州台慷慨悲歌,寫下了這首千古名篇。生不逢時、懷才不遇、報國無門,是歷來許多有才能的知識分子的共同經歷,所以此詩能廣泛的引起共鳴,經久傳誦不衰。
  • 華府詩友社十一月七日例會請由前社長現編委,劉平和博士主講。題目是「元曲淺談」。劉博士的專業係電機工程,但對中國韻文學唐詩宋詞及元曲造詣極深,娓娓道來,引人入勝。他說中國韻文學發展到元朝時,元曲把文學和音樂作了最密切的結合,影響所及,引發中國後來在戲劇上由崑劇而各種地方戲劇以至京劇等等的全面輝煌發展。故談元曲應分音樂和文學兩部份來敘述:
  • 李師道是當時藩鎮割據中的平盧淄青節度使,且有一大堆高官頭銜。當時藩鎮割據者用各種手段拉攏、勾結有名文人和中央官吏,以此擴張自己的勢力,這首詩實際上是作者為拒絕李師道的拉攏而寫的,只不過用了比興手法,說得比較委婉、客氣。
  • 第五句用一個「枕」字把黃河、華山人格化了,再用一個雙關的 「險」字,不但有「河山、秦關壯美險要」的字面內涵,而且隱含「北上京都求名逐利之仕途充滿風險」之意;第六句除了字面意義外,「平」字雙關,托出「西去事神的大路是平坦的」這一層含義。
  • 對於飽經離亂之苦的詩人來講,浣花溪旁村居生活的環境處處事事都給人幽雅閑適的感覺。要在幾句詩中寫盡所有事物是不可能的,因此詩人精心剪裁,只選取了燕子、白鷗、老妻和稚子作為描寫的對象。
  • 此詩簡淡自然、空靈無跡,頗有隨筆的味道。而在隨意揮寫間,不但勾畫了江山風景,而且抒發了傾慕高僧慧遠、嚮往隱居勝地的隱逸情懷。後代詩人和詩評家們對此詩推崇備至,認為是「一片空靈」的「天籟」。
  • 中國千年古剎蘇州寒山寺的鐘聲因唐詩而聲名大噪,在講求經濟效益的二十一世紀,寺方以拍賣鐘聲創造營收;才開始出售,就引起競拍大戰,二00五新年的祈福鐘聲目前已半數被買斷。
  • 《泛鏡湖南溪》展現了宋之問的文字表達功夫極精鍊與老到。以「候冬發」對「作春啼」;「開天小」對「夾路迷」;猶如讓若耶溪的山水躍然紙上。尾聯「猶聞可憐處,更在若邪溪」,以略帶遺憾的語氣來讚美若耶溪的景色,更是別具一格。
  • 祖詠的兩首代表作《終南望餘雪》《望薊門》,都以「望」為題,不僅捕捉到最具詩意的雪景,更能夠洞察盛世背後的危機。祖詠彷彿有一雙慧眼,看到世界的獨特景緻,也為大唐詩壇增添別樣的光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