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道德經»第十八章說:“六親不和,案有孝慈。邦家昏亂,案有貞臣。” 意思是說,家庭的親情喪失才會出現子孝父慈,國家陷入不堪的狀態才會出現忠臣。根據老子的理論,孝子忠臣的出現正是家庭薄情、國家混亂的有力証據,不但不應該高興,反而應該憂慮。
忠臣以身報國,國家卻未必厚待忠臣。那一群南僑機工的青春年代正處於日軍入侵、中國已陷入極度混亂的時代。他們當年拋妻離子,走上硝煙彌漫的抗日戰場,不是為了追求富貴的生活,無非是為心中的一腔精忠報國的熱情所驅使罷了。他們在戰場上九死一生,好不容易幸存到抗戰勝利,本來有功於國,理應得到國家的優待和人民的尊敬。然而,在中國的文化大革命中,竟有些人將這些忠誠的衛國之士誣稱為“特務”,並且嚴刑拷打,實屬喪盡天良。
翻開中國的歷史,每一位忠臣的最終結局都令人痛心疾首。宋朝的抗金名將岳飛,背刺“精忠報國”,渴飲槍頭血, 睡坐馬鞍橋, 一心要收復故國河山,迎接被俘的二帝還朝,浴血疆場,立下赫赫戰功。然而,他最終沒有死在敵人的刀下,反被奸臣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在風波亭。明朝的忠臣於謙和袁崇煥,一心衛國,多次打敗外敵的入侵而威名遠播,使敵人聞之膽寒。 但是,這二位忠臣最終也慘死在本國的昏君奸臣之手。
每當讀及忠臣們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跡,內心便泛起無限感慨。忠臣的悲哀在於被奸臣暗算,不能戰死沙場。忠臣的風范則在於縱然時光流轉千載,他們赤誠報國的精神卻不被泯滅,永為世人緬懷。
@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