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日: 標本難治「送溫暖」
【大紀元1月27日訊】新年是中華民族最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似乎每個人都不能置身其外。與新年有關的詞語和現象太多了,例如「春運」「新年人流潮」「辦年貨」「新年聯歡會」「過年」「拜年」……早在新年前半個月,人們就已春心湧動,為過新年作準備或不自覺地過起新年來了,帶有壟斷色彩的效益好的單位在很不公平地瓜分獎金(有點像分剩餘價值),在外地工作和打工的人們開始著手返鄉,人們瘋狂地採購物品、大吃大喝,各個超市、酒店生意爆滿,人滿為患,人們的臉上洋溢著樂滋滋、甜蜜蜜的節日氣氛。
如果以為上述現象代表了中國的整體情況,中國豐衣足食、國泰民安,平民百姓都過上了好日子,那就大錯特錯了。中國有十三億人,只要十分之一二的人的兜裡有幾個小錢,就能把市場烘托起來,給人以一片繁榮的感覺。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灘,不也是繁花似錦、夜夜笙歌嗎?那又能證明甚麼呢?那能代表當時的全中國嗎?當然時代不同了,現在和那時不可同日而語。
近些年,有一個特殊的詞語和新年緊密相連,那就是「送溫暖」。每當新年來臨,上至朝廷命官、欽差大人,下至地方首腦、部門長官,都會深入老少邊窮地區,來到下崗工人、失業人員、特困戶家中,訪貧問苦送溫暖,摸被褥、看糧袋、揭鍋蓋,然後送上一疊人民幣;被訪者雙手顫巍巍地接過錢,連聲稱謝,感動得熱淚盈眶,識時務者有時還會泣不成聲地說出幾句官方最愛聽的話。
上述一個個鏡頭著實有幾分感人,似乎高度體現了現代官員愛民如子的親民作風;應該為此稱道。也有人說這是作秀,在表演。用「送溫暖」一詞來形容這樣的場面倒也恰如其分。寒冬臘月,新年在即,有錢人在大辦年貨,張羅著過大年,貧困戶冷冷清清,在冷颼颼的寒風中思忖著這個年怎麼過?這時,京官、父母官從天而降,不辭辛苦,前來雪中送炭,以解燃眉之急,這不是送溫暖是送甚麼?叫花子也要過年啊!即便是作秀、表演,也比《白毛女》中的黃世仁在年關向楊白勞逼債要強上百倍。
可惜,「送溫暖」的實效有限,其實際作用要遠小於宣傳作用。首先,這是杯水車薪,接到「溫暖」的人好歹把這個年對付過去了,來日方長,以後的日子怎麼辦?其次,中國人口基數大,窮人多著呢,有幸能碰上「送溫暖」好運氣的有幾個?第三,每年「送溫暖」,週而復始,年復一年,何日是盡頭?這總不是個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啊!如此說來,「送溫暖」既未治好「標」,更談不上是在治「本」。
那麼,「本」在哪裏呢?中國是近年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經濟在飛速增長。然而貧富懸殊也在急劇拉大,弱勢群體在增加,絕對貧困人口似乎沒有減少多少,相對貧困人口在不斷增多。人們不禁要問:國家發展了,賺了錢,富裕了,錢到哪裏去了?當然可以解釋為國家要進一步發展,就要加大投資,國家、地方的建設,哪一個工程、哪一個項目不需要花錢?
這似乎不足以解釋全部。人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腐敗。中國已被公認為世界上最腐敗的國家之一,連最高層也不得不承認反腐是一項攸關黨國存亡的長期而艱鉅的任務;老百姓則說得非常乾脆:現在是無官不貪。隨便揪出個貪官,少則幾十萬、幾百萬,多則數千萬;試想,這些錢可以溫暖多少個貧困家庭啊!靠勤勞、守法致富的富翁、資本家無疑是受人尊重的,而中國的富翁、資本家又有多少是屬於這樣的人?「為富不仁」、「為仁難富」恐怕就是現在社會的真實寫照。老闆、私人企業主對手下僱員、工人的幾個血汗工資錢經常久拖不發,而大把大把的賄賂政府官員卻毫不吝嗇。此外,將個人巨額資金、財富轉移海外,攜帶巨額贓款潛逃海外的官員、老闆也大有人在。看來,中國這些年不是沒錢,而是錢被少數人給壟斷了。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高喊著「送溫暖」、以實際行動「送溫暖」的官僚隊伍中,不乏貪官污吏,早些年的陳希同、成克傑、胡長青們送過「溫暖」,這些年的劉方仁、程維高、王懷忠們也肯定送過「溫暖」。這樣的「送溫暖」與「黃鼠狼給雞拜年」有甚麼兩樣?
還有另一類「送溫暖」,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不那麼公開,但陣容非常浩大。那就是不安分的草民賄賂官員,老闆賄賂官員,下級官員賄賂上級官員,下級部門賄賂上級部門。這其實是溫暖了再溫暖,是「溫暖」的平方、立方或更多次方了。這種「送溫暖」顯然無法在媒體上張揚,只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大家心裏知。每年新年前後,是腐敗的黃金時期,中央為此不知下發過多少紅頭文件、緊急通知,又有甚麼用?
中國是個底子薄的人口大國,現在正處於轉型時期,許許多多的問題層出不窮。對「送溫暖」行動一味地指責和譏笑似乎也非明智,而要治好「本」又談何容易。時下又提出了兩個響亮的口號「以人為本」「以民為本」,口號動聽,但關鍵是要落實在行動上、制度上。有朝一日,要是人人都溫暖了,又何須勞父母官們的大駕,興師動眾、前呼後擁送甚麼「溫暖」!
源自《議報》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