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體看中國第10集
【大紀元9月15日訊】
今天我們要談論的話題是香港23條。這一法律草案從一推出到被撤回一直是公眾關注的焦點。9月5號香港特首董建華宣布撤回就23條立法草案,又一次成為西方媒體的熱點話題。在美國《紐約時報》的一篇報道中寫道:”以在中國少見的屈服于公眾壓力的幅度,香港特首周五宣布,撤回在七月引起大規模抗議的國安法草案。
英國《獨立報》也以”香港放棄毒龍安全法案”為標題,報道說,香港政府從推遲23條立法,到去除其中三項條款,再到如今終于迫于壓力撤回草案,顯示了民眾的擔心。批評者擔心這樣的法律會損害香港的基本自由。
瑞典日報以“在抗議呼聲下,香港撤回法律草案” 為題做了相關的報道。從這些報道中不難看出7。1大游行對撤回23條立法起到了一定的影響。為此9月5日《泰晤士報》一篇文章中引述了一個新的學術期刊現代中國的評論說:
“了不起的是這么多人都愿意站出來,在夏天的熱浪中等待著參加游行。更了不起的是游行中沒有任何暴力事件發生,無一窗戶被砸,也無一人被捕。在世界上象這种大規模的和平守法的群眾示威活動,只有在為數不多的几個地方發生過。”
對於港人來說,能有50万人上街參加游行是罕見的,這正說明民眾最關心的是什么?盡管董建華稱撤回立法是基於公眾觀點和目前公眾最關心的是經濟問題” ,但是港人仍然對23條立法存有后顧之懮。因為特首只是撤回并未擱置立法。9月6日《泰晤士報》以“香港屈服人民的力量撤回國安法草案” 為題評論說:“董建華的讓步僅僅是戰術上的。” 文章進一步報道說:
反對派立法委員李卓人說:“這是一個對民眾力量的胜利。董并沒有改變他的主意而僅僅是面對政治現實做出的不得已選擇” 。另一位立法委員Emily Lau 說:“我覺得這樣做并不是真正尊重公眾的觀點,”撤回23條立法是因為董看上去在立法委員會得不到足夠的支持選票通過立法。大游行的組織者警告說董只不過是改變了其策略實行緩兵之計。他們耽心董最終目的還是要把那個給香港政府以廣泛權力來對付持不同政見者的法律建立起來的。
同一天,英國《衛報》也以“ 香港領導人在立法上后退為題” 評論說: “對董建華在北京的政治主人來說,撤回國安法是一個策略上的退讓而不是對人民力量的投降。分析人士認為推遲這一草案是為了在明年香港立法局的選舉中盡量減少對支持北京政治派別的損害。北京的領導人還希望,隨著香港經濟好轉,香港人將不會對民主運動保持原來的熱情。
另外還有,瑞士新蘇黎世報報道說,董建華之所以做出此決定,是因為“立法會中,同意這一法律草案的力量日益削弱”,董建華“在極大的程度上失去了人心”。“現在特首從中得到了教訓,采取了以退為進的做法。”
在眾多組織團體表示歡迎港府決定之際,也有許多人怀疑政府的動机。香港內外的不同党派、團體、名流和傳媒看法不一。
《泰晤士報》則在相關的報道中說,此舉被視為是香港民主派人士的一大胜利,他們將會因此更大膽地要求自由選舉目前被北京當局任命的香港特區行政長官一職。
英國《獨立報》的有關報道說香港民主派通過這次政治風暴大大增長了力量。在七月份之前,香港民主派似乎快要消失了。但民眾對董建華的憤怒增加了民主派人士的信心。報道還分析說:
中國政府官員擔心香港發生的政治問題會有利于台灣的陳水扁在明年的總統大選中獲胜。另外,北京現在似乎更擔心在香港2004年的立法局選舉中,民主派議員會取得對立法局的控制權。根据香港基本法列出的時間表,下屆立法局60個議席中,一半將由直選產生。在2008年,這一比例將進一步增高。
由於民眾對民主派信心的增加,所以明年8月立法會的選舉對民主派有利,分析人士認為,撤回23條是使親中派在選舉中爭取更多席位。《國際論壇先驅報》在頭版發表文章報道說:
“香港立法會議員估計在明年夏天的立法會選舉前,國安法無法出台。而且親政府的党派擔心他們支持國安條例會在選舉中不利于爭取席位,因此在8月份呼吁董建華將國安法草案推遲到選舉以后。”
這篇文章還繼續評論道:
撤回國安法是令北京政府很尷尬的事情。香港特首董建華是北京欽定的。而香港人卻不買他的帳。對于北京來說,無法通過國安法已經夠糟糕的了。而香港反對派人士現在進一步提出特首應直選產生的要求同樣會使北京赶到極為頭疼。
文章提到香港發生的一切,可能對大陸的示范作用也引起北京不安,文章是這樣報道的:
對于香港發生的政治風暴,中國大陸的媒體沒有予以任何報道。報紙和廣播電台接到上面的指示不要報道香港發生的抗議以免引起中國大陸類似的情緒。在北京的一位西方外交官表示,這是北京領導人最擔心的。對他們來說,最容易的辦法就是阻止信息的流通。
(希望之聲廣播電臺)(//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