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26日訊】『沒有行,如何悟?』,這幾句話『乍看來是對的,但我需要分析一下其隱含之因果關係』,實有值得提出再商榷之地,寫幾句分享:
1),實行後,悟。是後知後覺,從『過程中』所得,不管是成功的歷程,或失敗,兩者都不叫『悟』,成功,是一種經歷(experience),碰巧掌握了機會;而失敗,更不叫『悟』,是稱為『教訓』也是一種經歷(experience),碰巧沒有掌握機會罷了。
2),從工作中檢討所得,不叫悟得,而考量、假設、預算‧‧‧沒有到的、『未來的不肯定詞彙』卻稱『悟得』,不管事後,與事實之差距有多少。事先『悟』的人,其悟能幫助人的,稱做『先知先覺』。執行中『悟(姑且說悟)』的人,稱為『後知後覺』,後知後覺,姑且說悟,其實是由工作歷程中『經驗』得知。
3),讓我們談論『悟』,『吾‧心』讀『悟』,吾心清明,稱為『心‧青』是『情』。
由自我心情之發射在生活,能知會生活之真髓之『法』稱為『智慧』。
A,『悟』之小者,如生活『小語』而『小語如小舟,載運少數渡過人生之峽』
B,『悟』之中者,如生活『諺語』而『諺語如大船,裝載多數跨越人生之海』
C,『悟』之大者,如生活『智慧』而『智慧如航艦,輸送人類超越人生之洋』
4),能『悟』『智慧』的人,不一定是讀書人,往往不識字或不識幾個字的人,在生活中充滿了智慧,不但能救己,亦能救別人。為什麼有人會先想到,事後印證是對的,有很多心理學家與人類學家,甚至於社會工作者,都相信『人對人、事、物、情,第一次想到的,大多是真的』,只是,『人心常懷疑自己之悟』而已。這也是本文中之第三項,為什麼會先提到一個『情』字之理,心清,才能具有更高之『悟』性,這也是哲學家、釋迦‧‧‧等人,希望與勉勵吾人心性,愈單純愈好。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