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傳統戲劇—北昆

【字號】    
   標籤: tags:

(//www.tvsmo.com)
【大紀元2月22日訊】
北昆:戲曲劇種。流行於北京市和河北省各地。約有一百餘年歷史。它與南昆同源而異流,是昆曲在北京的支派之一。清代中葉,昆曲在北京衰落後,部分流落到冀中地區的昆弋班演員和當地弋腔(高腔)班社相結合,在演出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北方昆曲的藝術特點,北昆的唱、白基本上用北方語音,由於長期在鄉鎮與弋腔同台演出,形成了開朗、豪邁、粗獷的藝術風格。過去藝人多為河北高陽、安新一帶人。故又稱“高陽昆腔”,1917年由王益友,韓世昌、侯益隆、陶顯庭等組成“榮慶社”到北京演出。效果極佳。1934年“榮慶社”分裂,許多演員改唱京劇,解放後經積極扶持、搶救、于1957年成立北方昆曲劇院,並編演了一批新戲。

圖文轉載於世界藝術網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湖南花鼓戲是湖南各地地方小戲花鼓、燈戲的總稱。由於流行地區不同而有長沙花鼓戲、衡陽花鼓戲、邵陽花鼓戲等等之分,各具不同的風格。它源自湘南民歌發展而成,從一旦一醜演唱發展到“三小”演唱。
  • 二黃:戲曲腔調。亦名“湖廣調”。起源于湖北黃岡,黃坡。故名。清初由“吹腔”、“高拔子”在徵班中演變而成,在京劇、漢劇、徽劇等劇種裏,二黃都同西皮腔調並用,合稱皮黃。
  • 二人臺:戲曲劇種,俗稱“雙玩意兒”。遊行於內蒙古自治區及山西、陝西、河北三省的北部地方。初名“打玩藝兒”後來統稱二人臺。
  • 上黨二黃:戲曲劇種,本地人也稱“土二黃”主要流行於晉城一帶。上黨二黃形成于清同治年間,一說是由漢劇衍化而成;一說是京劇受當地鄉昔土語陶冶而成,兩說均待考
  • 上黨梆子:戲曲劇種,山西省四大梆子劇種之一,流行於古屬上黨郡的山西省東南部,故名上黨梆子,也曾叫做上黨宮調,相傳明末清初起於澤州(今晉城)一帶
  • 山東梆子:戲曲劇種。也叫“高調梆子”、“高梆”。流行於山東菏澤、曲阜以及河南、河北的部分地區。約在清代初期,山陝梆子傳入山東,受當地方言影響,唱腔有所變化,逐漸形成為具有粗獷豪放風格的本地梆子
  • 三角戲:戲曲劇種。流行於福建邵武、光澤、建甯、泰寧等地。起源於江西,明清間形成。初僅小生、花臉、花旦三個腳色,故名“三角戲”。
  • 義烏腔:古代戲曲聲腔。明隆慶萬曆年間開始流行於浙江義烏,故名。義烏腔的文字記載,始見於明王驥德《曲律》:“數十年來又有弋陽、義烏、青陽、徽州、樂平諸腔之出。”
  • 弋陽腔:古代戲曲聲腔劇腫名。簡稱“弋腔”,是宋元南戲流傳至江西弋陽後,與當地方言、民間音樂結合,並吸收北曲演變而成。它至遲在元代後期已經出現,明初已流傳全國,屬明代南戲四大聲腔之一。
  • 廣東漢劇:戲曲劇種。原稱“外江戲”。1933年廣東大埔縣人錢熱儲著《漢劇提綱》,定名為漢劇,從此約定俗成,沿稱至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