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2月18日訊】
廣東漢劇:戲曲劇種。原稱“外江戲”。1933年廣東大埔縣人錢熱儲著《漢劇提綱》,定名為漢劇,從此約定俗成,沿稱至今。流行於廣東的梅縣、汕頭和粵東北、粵閩贛邊區各地。東南亞華僑聚居區也曾有演出。清雍正至乾隆間(1723-1795),徽劇傳入廣東後同當地語言、曲調結合而形成,變受漢劇較多的影響。唱腔以皮黃為主,兼收昆曲、高腔、吹腔、小調等,並保存很多古老的曲牌。伴奏樂器中,吊規子,大蘇鑼和號頭是廣東漢劇的主要三種特色樂器。較有影響的劇目有《百里奚會妻》、《齊王求將》、《紅書寶劍》、《一袋麥種》等。目前,廣東漢劇舞臺語言正試行用普通話逐步取代中州官話。
圖文轉載於世界藝術網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