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1月23日訊】
齊璜(1863–1957),字瀕生。白石是借用湖南湘潭老家村莊的名字。別號有三百石印富翁、借山吟館、寄萍堂主人、老萍、借山吟館主者、杏子塢老民、木人、木居士等。是一位木匠出身而又詩、書、畫、印無不卓絕的大藝術家,在藝術上的經歷很有傳奇色彩。對這四絕,他自認為篆刻第一,詩詞第二,書法第三,繪畫第四。
他的篆刻初學浙派中的丁敬、黃易。後學趙之謙、吳昌碩。從漢《祀三公山碑》得到啟發,改圓筆的篆書為方筆;從《天發神讖碑》得到啟發而形成了大刀闊斧的單刀刻法;又從秦權量、詔版、漢將軍印、魏晉少數民族多字官印等受到啟發,形成縱橫平直,不加修飾的印風。他在藝術見解上最推崇“獨造”,並且身體力行,曾說:“刻印,其篆法別有天趣勝人者,唯秦漢人。秦漢人有過人處在不蠢,膽敢獨造,故能超出千古。余刻印不拘古人繩墨,而時俗以為無所本,余嘗哀時人之蠢,不思秦漢人,人子也,吾亦人子也,不思吾有獨到處,如今昔人見之,亦必欽仰”。由此可見,他對自已的獨創充滿著自信。齊白石的作品集很多,不一一開列了。
“白石”(圖1)兩字,對篆刻者來說,實在是一個難題,因為兩個字筆劃都是少而單調。但經白石老人這麼一排,竟有了奇妙的章法。“白石”兩字的兩個方口,呈上下、大小錯落排列,使兩個字的重心有了變化。而“白”三畫的間距也不平均,“日”上的一豎一撇似篆似隸,與“白”字一長橫各有穿插之妙,這一 撇 即起了隔開兩字方口橫線條的作用,又在左下方的大塊留空處,增添了靈動之感。白石老人在各盡所刻印上頗多真知灼見,他一向主張印章的空白是開拓意境,形成強烈的虛實對比,調動欣賞者積極性的重要手段。對待碑帖、工具書上的篆字,要攝其精神,在不違背原則的前提下,加以改造獨創,他說:“吾人欲致力刻印,首宜臨摹古代文字,然後棄去帖本,自行書寫。帖本所有者,固以一揮而就,帖本無所者亦需信手寫出,如此用功,始能揮灑自如,不然必為帖本所限矣。”“石”之一橫一 撇 ,都與邊平行,一取斜勢,一取弧線,既破了直線平行的僵直感,又使全印橫平豎直的佈局,顯出平中有奇,靜中有動的境界來。這方印,可算是白石朱文留空的代表作。
“中國長沙湘潭人也”(圖2),是一方多字白文巨印,全印基調是滿目縱橫排列的線條,或粗或細,或長或短,或正或斜,或疏或密,顯示出線條的節律美。在留紅上,也因為天成自然,故而被分割的空間塊面,給人留下無盡的遐想。
白石刻印純用單刀闊斧的單刀沖刻,追求痛快淋漓,反對做作修飾。他曾有詩雲:“做摹蝕削可愁人,與世相違我輩能;快劍斬蛇成死物,昆刀截玉露泥痕。”我們從他這方—-悍淩厲、縱橫揮灑的作品中,是可以感受他的那種刀筆縱橫的風姿的。
“八碩樓”(圖3)是一方齋館印,許多收藏家常好以本人收藏的文物精品顏其齋室名,如“二百蘭亭齋”、“二十八將軍齋”、“十鍾山房”、“萬印樓”、“二弩精舍”、“寶晉齋”等。此印“八”字只兩筆,大膽留紅之效果,比起趙之謙的“二金蝶堂”,並不遜色。下半部有九根垂筆,由於在長短、尖銳、間距等方面加以變化,故無雷同呆板之感。線條間的並筆,避免了瑣碎之敝,呈現出一種欹斜剝落的奇趣。
圖文轉載於世界藝術網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