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tvsmo.com

教育部推動數位與人文跨域學習 提升學生「變現力」

教育部推動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近日發表成果。(教育部提供)
人氣: 1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5年01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莊璦筠台灣台北報導)教育部推動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近日發表成果。教育部21日表示,過去兩年16校總共開設206門課,約7800學生人次修習,師生透過共同創作結合數位技術與人文關懷,探索語言復興及文學學習,未來期望透過計畫的推動,為學生打造多元的學習環境。

教育部推動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近日發表成果。(教育部提供)

為了讓學生在AI時代兼具跨域能力、數位技能與深厚人文素養,教育部推動大專院校跨域課程的設計與轉型,強調以人為本的人文人工智慧,培養學生人文素養、跨域能力與科技創新,盼能成為學生因應時代轉變的「變現力」。

教育部表示,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過去兩年16校總共開設206門課,約7800學生人次修習,這些課群在各校共形成包括「數位人文創新學程」、「人工智慧跨域應用」等共10個微學程;以及「數位人文與社會跨域」、「跨科際智慧應用」等共11個學分學程。

另外還有33門課程成為各校的校院系各級的必修課程,共與全臺74個產業單位與在地組織進行課程共授與學生專題合作。

教育部指出,師生共同創作的數位人文專案成果包括成功大學的「重返田野:數位振興西拉雅」,結合數位技術與人文關懷,探索西拉雅語復育方案;高雄科技大學的「可視化唐詩譯境-嫦娥」,結合生成式AI、譯後編輯與AI繪圖,創新呈現唐詩翻譯與詮釋等。

教育部表示,新一期計畫「數位人文跨域人才智慧領航計畫」共識營將凝聚新獲補助15校團隊的力量,在數位科技與人文價值的交融上持續扮演深化及擴散角色。各校將透過跨院系合作,設計涵蓋「生成式影音創作」、「文化創意產業科技應用」、「大數據與商業分析」等多元主題的課程,強調透過科技工具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問題解決能力。

計畫主持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講座教授蔡今中表示,學生的學習成果離不開老師們的全心投入,對數位人文從陌生到精熟,帶動了校園的轉型與創新活動,期望透過計畫的推動,為學生打造多元的學習環境,並鼓勵全國校院共享資源、交流成果。

責任編輯:呂美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