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跟我學唐詩(16A)

作者:朝暉
「奉璧藺相如」典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後以「完璧歸趙」、「歸趙」、「奉璧」等比喻物歸原主。圖為春秋‧雙鳳紋出廓系璧。(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03
【字號】    

第十六課

一、伯樂馬,浩然驢(六魚)(選自《聲律啟蒙》)

無對有,對虛。
賦對觀書。
窗對朱戶,寶馬對香車。
伯樂馬,浩然驢。
雁對求魚。
分金齊鮑,奉璧藺相如。
擲地金聲孫賦,回文錦字竇滔書。
未遇殷宗,胥靡困傅岩之;既逢周后,太公舍渭水之漁。(下劃線字為入聲字)

注釋及說明:

1. 無對有,實對虛:實,真誠、實在、富有、(倉庫之財貨)充足等。|虛,空虛、疏鬆、虛弱等。

豪華肥壯雖無分,飽暖安閒即有餘。 唐·白居易《履道西門》
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查。 唐‧杜甫《秋興》

2. 作賦對觀書:觀書,讀書。

王勃十三能作賦,韓公四五勸觀書[1]。 (朝暉 原創)

3. 綠窗對朱戶,寶馬對香車:綠窗,綠色紗窗。指古代女子居室。|朱戶(音虎,上聲),紅色的大門;亦借指古代的富豪貴族之家。|寶馬,名貴的駿馬。|香車(音居),華麗的車子。

綠窗雲竹淨,朱戶露花晞。 明·徐繗《滄浪亭作》
寶馬占堤朝闕去,香車爭路進名來。 唐·薛逢《元日樓前觀仗》

4. 伯樂馬,浩然驢:伯樂馬,①即「伯樂相馬」。伯樂,姓孫,名陽;春秋時期郜國人(今山東省成武縣),以善相馬著稱。曾為秦穆公相馬。②「伯樂」或「伯樂馬」可借指善於發現、任用人才的人。|浩然驢,借指寫詩的靈感來源。相傳唐朝詩人孟浩然坐在驢背上寫詩最有靈感。唐‧唐彥謙《憶孟浩然》:「郊外凌兢西復東,雪晴驢背興無窮。句搜明月梨花內,趣入春風柳絮中。」明‧唐寅《題畫》詩:「詩在浩然驢背上,按鞭徐詠夕陽歸。」明‧張岱《夜航船‧卷一‧踏雪尋梅》記載:「孟浩然情懷曠達,常冒雪騎驢尋梅,曰:『吾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背上。』」

學富終須伯樂馬,才高不待浩然驢。 (朝暉 原創)
(「學富」指才學及見識豐富。「不待」指用不著。)

5. 弋雁對求魚:弋(音億,入聲),古代射飛禽專用的帶繩子的箭。「弋雁」即射雁。|求魚:①捕魚。唐‧賈島《鷺鷥》詩:「求魚未得食,沙岸往來行。」②與成語「緣木求魚」合用,比喻白費心機、精力而無所得。

登峰弋雁難留雁,緣木求魚不得魚。(朝暉 原創)
(拿著弓箭登上山頂想射雁,領頭雁遠遠看到就會帶雁群繞過飛走。所以說「難留雁」。)

6. 分金齊鮑叔:成語「管鮑分金」、「管鮑之交」的另一種表述。管,管仲;鮑(音飽,上聲)[2],鮑叔牙;此二人均為齊國的卿相。分金,散發或分配金錢。齊,春秋時期的齊國。典故出自《史記‧管晏列傳》,管仲和鮑叔牙在未顯達為官時,曾一塊兒做生意。每次分紅時,管仲都多分給自己一些,鮑叔牙對此不僅不怪,反而說管仲這不是貪,而是因為家庭貧窮,養家餬口的需要。後以此比喻朋友之間相知深厚。

7. 奉璧藺相如: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期,趙惠文王得和氏璧,秦昭王致書趙王,願以十五城易璧。時秦強趙弱,趙王恐趙予璧而秦不予城,趙國上卿藺相如願奉璧前往,曰:「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後即以「完璧歸趙」、「歸趙」、「奉璧」等詞組比喻物歸原主。

8. 擲地金聲孫綽賦:成語「擲地金聲」也稱為「擲地有聲」、「擲地」。形容文章、詩詞的文辭優美,讀起來朗朗上口。典故出自《世說新語‧文學》:孫興公作天台賦成,以示范榮期,云:「卿試擲地,要作金石聲。」范曰:「恐子之金石,非宮商中聲!」然每至佳句,輒云:「應是我輩語。」譯文:(東晉)孫綽寫成了《天台賦》,拿去給范榮期看,並且說:「你試把它扔到地上,定會發出金玉一般的聲音。」范榮期說:「恐怕您的金玉之聲,不是雅樂之聲吧。」可是每當讀到優美的句子時,范榮期卻說:「這正該是我們這些人的文辭。」

「金聲」一詞出自於《孟子‧萬章章句下》:「孔子,聖之時者也。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大意:孔子是能順時而動的聖人。孔子可以說是集古之聖賢的大成。集大成者有什麼特徵呢?如同器樂合奏時,敲擊金鐘悠揚之聲配以玉磬的清越節奏聲。)」古文中常將「金聲」釋義成「金石聲」,其中「石」應該理解為「玉石」,而不是普通石頭。

「綽」讀音「尺約切,雀(入聲)」

9. 回文錦字竇滔書:前秦時期大臣竇滔的妻子蘇蕙,字若蘭。竇滔於苻堅時為秦州刺史,後因事被徙流沙(今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蘇蕙因思念丈夫,織錦為回文旋圖詩以寄,其詩順逆迴環皆成詩,結構巧妙而詞情淒婉。亦稱「織錦回文」。「竇滔書」應該理解為「寄給竇滔的書信」。典故出自《晉書‧列女傳‧竇滔妻蘇氏》。

10. 未遇殷宗,胥靡困傅岩之築:殷宗,本文指殷高宗武丁(商王武丁)。據《史記‧殷本紀》記載,商王武丁夜夢見一位聖人,名「說」。第二天在朝廷中找,沒有找到與之相像的官員。然後命令百官到民間去找,終於在傅岩(今山西省平陸縣)這個地方找到了「說」這個人,他正在服徒刑(胥靡),他正在幹一些土木工程的活,「築」指修築城牆等。因為是在「傅岩」這個地方找到的,所以就以傅為姓,稱此人為「傅說」。後來傅說被任命為相國,他協助商王武丁治理國家,使商王朝得以復興,史稱「武丁中興」。「胥靡(音須米)」指被強制服勞役的人。

上聯的大意是:還沒有遇到商王武丁時,傅說在傅岩服勞役,修築城牆。

11.既逢周后,太公舍渭水之漁:既逢周后,指姜太公遇到周文王之後,就捨棄了在渭水邊垂釣隱居的生活。典故見於《史記‧齊太公世家》。

白居易就相當於隱居於塵世,鬧中取靜。要保持純淨的心態,比在深山老林中更不容易。
圖為明‧唐寅《溪山漁隱圖》局部。(公有領域)

二、六首押「六魚」韻的古代經典唐詩

1. 履道西門 唐‧

履道西門有弊居,池塘樹繞吾廬。
豪華肥壯雖無分,飽暖安閒有餘。
行灶朝香炊早飯,小園春暖新蔬。
夷齊黃綺夸芝,比我盤飧恐如。

注釋:①履道西門:白居易晚年退休後的居所在洛陽城西門履道里,將家宅命名為「履道居」。②弊居:對自己居所的謙稱。③行灶:古代可移動的簡易爐灶。④朝香:「朝」讀音「昭」。早飯的香氣。⑤掇:讀音「奪,入聲」,採摘。⑥夷齊:伯夷和叔齊的並稱。這兩人均為商朝末年孤竹國國君的兒子,因不滿周武王伐紂,隱居於首陽山,不食周粟,採薇(蕨菜)充飢,作《采薇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後來餓死於山中。典故出自《史記‧伯夷列傳》。⑦黃綺(音起,上聲):秦末漢初商山四皓中的夏黃公、綺里季的合稱。「商山四皓」指東園公、綺里季、夏黃公、甪里先生,此四人因避秦亂,隱於商山,作《采芝歌》:「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曄曄紫芝,可以療飢。」詩中的「紫芝」即木芝,一種野生菌類植物,可食用。典故出自《史記‧留侯世家》《太平御覽‧逸民》等典籍。⑧芝蕨:本詩指商山四皓所食用的木芝;伯夷和叔齊所食用的蕨菜。⑨盤飧(音孫):原意是盤盛食物的統稱。本詩指作者自家菜園中種的蔬菜製作的菜餚。

全詩大意:我的居所在洛陽西門的履道里,這裡有池塘及竹林環繞。「居所豪華」與「相貌肥胖」這些描述跟我沾不上邊;但飽暖安閒卻是我的生活寫照。早晨,用簡易的爐灶煮飯,香氣撲鼻;春日和暖的陽光下,在後院的小菜園中採摘新鮮蔬菜。伯夷、叔齊當年所吃的蕨菜;商山四皓當年所吃的木芝,恐怕都不如我家的盤中菜餚好吃。

詩評:本詩首聯描寫了作者住家的位置和環境。頷聯表達了作者對自己閒適生活的滿足。頸聯描寫了每日做飯種菜的平淡生涯。尾聯說自己菜園中種的蔬菜比「夷齊黃綺」他們當初隱居在山中采的野菜好吃,其實是想證實古人說的兩句話:「小隱隱陵藪,大隱隱朝市。」(魏晉‧王康琚《反招隱詩》)其中「陵藪」泛指山野之中。「朝市」泛指塵世。而白居易就相當於隱居於塵世,鬧中取靜。洛陽在當時也是繁華的大都市,白居易跟家人住在一起,雖然退休,但以前官場上的朋友還是會來拜訪,不可能完全斷開與世俗的接觸。因此,在塵世中隱居,要保持純淨的心態,比在深山老林中更不容易。

2. 廣陵 唐·王昌齡

樓頭廣陵近,九在南徐。
明海縣,寒煙生里閭。
夜帆歸楚昨日度江書。
為問易名叟,垂綸見魚。

注釋:①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客,指客居。王昌齡是長安人,曾經客居揚州一段時間,此次是從鎮江回揚州。②樓頭:本詩指船樓,古代大型的運載旅客的船隻。③南徐:今江蘇省鎮江市。從鎮江到揚州必須先乘船渡過長江。④海縣:泛指中國。⑤里閭(音驢):里巷、坊巷。⑥夜帆:指船行接近廣陵時已經夜晚。⑦歸楚客:來到楚國的客人。揚州在戰國時期屬楚國,故稱。⑧為問:想問一問。古詩文常用詞。⑨易名:指古時帝王、公卿死後朝廷為之立諡號。本詩「易名叟」指姜子牙,諡號「齊太公」。⑩垂綸:垂釣。姜太公未出仕時隱居於渭濱垂釣。⑾不見魚:姜太公以直鉤釣魚,願者上鉤。也意謂「寧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因此他的釣鉤上常常見不到魚。

全詩大意:船樓已經接近廣陵城,九月初我還在南徐。秋色中的神州大地,寒冷的天色中遠望揚州城,里巷的炊煙裊裊升起。樓船在夜色中載著我回揚州,昨天乘船渡江前還寫了一封家書。很想問一問姜太公,為什麼您釣魚的時候沒見一條魚上鉤呢?

詩評:王昌齡雖在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進士及第,可是卻一生不得志,兩次被貶官。本詩前三聯描寫了作者在流落江湖期間的一段短暫的旅行感思。尾聯「為問易名叟,垂綸不見魚」其中「易名叟」也泛指帝王將相,因為只有他們在死後才會被朝廷立諡號。姜太公用直鉤在渭水邊釣魚,卻偏偏被周文王找到並重用。所以,本詩尾聯其實是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也就是:「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姜太公以直鉤釣魚,意謂「寧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後被周文王找到並重用。
古代朝鮮畫家筆下的周文王遇姜太公,哈佛大學佛格美術館藏。(公有領域)

三、附注:

1.王勃十三能作賦,韓公四五勸觀書。

據宋‧李昉等人奉旨(宋太宗)編纂的《太平廣記‧卷一百七十五‧幼敏》記載:「王勃字子安,六歲能屬文。清才濬發,構思無滯。年十三,省其父至江西。會府帥宴於滕王閣。時帥府有婿善為文章,帥欲夸之賓友,乃宿構滕王閣序,俟賓合而出之,為若即席而就者。既會,帥果授箋諸客,諸客辭。次至勃,勃輒受。帥既拂其意,怒其不讓,乃使人伺其下筆。初報曰: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帥曰:此亦老生常談耳。次曰:星分翼軫,地接銜廬。帥沉吟移晷。又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帥曰:斯不朽矣。」

另外,王勃在《滕王閣序》文中說:「童子何知,躬逢勝餞。」在中國古代,只有14周歲以下的男孩才能被稱或自稱為「童子」;十四歲以上稱少年;20歲及以上是「弱冠」之年。如果王勃當時是弱冠之年還自稱「童子」,就憑這句,他都會被當場逐出滕王閣。

「韓公」古詩文中常指「韓愈」,唐‧張祜《讀韓文公集十韻》詩:「天縱韓公愈,才為出世英。」北宋‧王安石《奉酬永叔見贈》詩:「他日若能窺孟子,終身何敢望韓公。」唐憲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韓愈45歲(周歲)時在長安任國子學博士,創作《進學解》一篇,勸勉年輕學子多讀書:「少始知學,勇於敢為;長通於方,左右具宜。」

2. 鮑:《康熙字典‧鮑》:「《唐韻》薄巧切《集韻》《韻會》《正韻》部巧切,音抱。」「抱」古音有兩個讀音,分別在《平水韻》中的上聲十九皓,讀「飽」(粵語讀音同);及《平水韻》去聲二十號,讀「暴」。

我們再看看「鮑」的反切注音「薄巧切」或「部巧切」(《佩文韻府》注音與《唐韻》同),其中「巧」是上聲。因此,「鮑」這個字讀上聲「飽」。@#

點閱【跟我學唐詩】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古代詩人常借月光來表達對親友的思念。李白的詩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亦然。「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因為月亮的清輝是兩地共有的,所以這裡作者要贈送的是思念之情;因為相隔兩地,不能將這濃濃的思念親手送給你,那我們還是期待在夢中相見吧!
  • 閱讀古典近體詩,常可看到「得句」這個詞,「得句」是一種創作狀態,也就是創作時,在潛意識(下意識)中腦海裡閃現出一句詩(或幾句詩),可根據所得到的句子馬上創作一首詩或幾首詩,或記錄下來放入詩囊中。如謝縉「濡豪還自適,得句共誰論。」大意是「揮毫作畫自得其樂,得到的好詩句又有誰能夠分享呢?」
  • 「鄭公樗散鬢成絲」其實是一句反語;杜甫在之前寫給鄭虔的詩中曾說:「才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這樣有才學的人,卻被貶官到台州擔任司戶參軍。杜甫擔任的左拾遺也是從八品,所以才會拮据到「朝回日日典春衣」的窘迫境地。所以這首詩替鄭虔及自己鳴不平。「萬里傷心」與「百年垂死」,表面說的是鄭虔,這何嘗不是杜甫自身的寫照呢?
  • 宋‧陸游《楚城》:「江上荒城猿鳥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間事,只有灘聲似舊時。」古代名家的作品能跨越時空,讓我們感受到中華歷史的厚重與滄桑。「一千五百年間事」,物亦非,人亦非,「只有灘聲似舊時」。
  • 「借問欲棲珠樹鶴,何年卻向帝城飛。」其中的「(仙)鶴」借指賀知章。言外之意是說,您將來在仙界中自在逍遙,什麼時候能飛回來紅塵探望我們啊?因為宴會有皇帝在場,賀知章又是四朝元老的前輩,所以李白這首詩用詞用典都恰到好處。
  • 隱居獨修之人,首先要面對的就是「寂寞」,如果不能克服並去掉它,就無法隱居,也達不到修煉的效果。所以我們來看一看,王維是如何排遣這種「寂寞」之情。當「寂寞」難耐之時,就走出房間,「蒼茫對落暉」。雖然是「人訪蓽門稀」,但作者卻認為自己有松、鶴為鄰(鶴巢松樹遍)。
  • 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其實,用什麼樣的心態去對待所謂的「不如意」才是關鍵。杜甫通過觀賞春天的美景,與春光做了個約定;「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如果到哪裡都有美麗的春光陪伴,那這樣的人生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 以暮春為題材的詩古來有很多人寫,如何切入是關鍵。楊花為什麼能獨得東風意呢?因為它身輕啊!它沒有那麼多執著和負擔,沒有那麼多牽掛;所以春風(東風)就能帶著它們飛呀飛,它們如雪花飛舞,向著晴空向著陽光飛行,再也不回來了。
  • 「歲暮紛多思,天涯渺未歸」,此詩是白居易對自己前半生經歷的反思;那種徹悟後的淡泊名利,反躬自省的心態。人生的歷程,在學習和經歷中成長,通過讀聖賢書,不斷地修正自己的處世理念,以期做得更正更好。
  • 杜牧曾擔任過刺史,王安石更是官至司空、尚書左僕射,都是朝廷的高官。可是他們羨慕的卻是那些真正去掉人世間名利情執著的隱士。這其實就是古代名家的格局,身在紅塵中,卻能出淤泥而不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