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課
二、六首押「五微」韻的古代經典近體詩
3. 山居即事 唐‧王維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
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
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
注釋:①即事:指眼前的景物。如果用於詩詞的標題,表示「以眼前的景物為題」創作詩詞。②蒼茫:煙霧迷濛貌。③落暉:夕陽、落霞。落日的餘暉。④鶴巢:山鶴築的巢(遍布於附近的松樹林)。⑤蓽(音必,去聲)門:用荊條竹木等製作的圭形屋門。指修行者的簡易居所。「蓽」與「篳」通用。《康熙字典‧篳》:「《說文》籓落也。《禮‧儒行》篳門圭窬。《注》篳門,荊竹織門也。」⑤新粉:竹節周圍新沾上的白色灰塵。我們在第12課學習的,唐‧劉禹錫《庭竹》:「露滌鉛粉節」,其中「鉛粉」與本詩的「新粉」所表達的意思相同。⑥故衣:本詩指紅色蓮花所掉落的花瓣。⑦采菱:採摘菱角。「采菱」的時節一般在仲秋。「菱」是一種水生植物,一般生長在池塘、湖泊或沼澤地中。本詩采菱的地點為村邊的池塘及池塘附近的沼澤地。因為秋天水位會上漲,所以在池塘邊設了一個停泊的渡口(渡頭),以便於小舟靠岸繫纜繩。
全詩大意:獨自走出屋子,並關上簡易的屋門,對著遠處蒼茫的雲海及落日的餘暉。附近的松樹林中,有很多山鶴在上面築巢,我在這裡的居所卻很少人來訪。綠竹的竹節周圍又沾上了新的粉塵,池塘裡的紅蓮也到了掉落花瓣的季節。渡口附近的山家,炊煙裊裊升起。夕陽西下,外出採菱的山民紛紛回歸。
詩評:在中國古代,隱居獨修之人,首先要面對的就是「寂寞」,它是人之常情,如果不能克服並去掉它,就無法隱居,也達不到修煉的效果。所以我們來看一看,王維是如何排遣這種「寂寞」之情。當「寂寞」難耐之時,就走出房間,「蒼茫對落暉」。雖然是「人訪蓽門稀」,但作者卻認為自己有松、鶴為鄰(鶴巢松樹遍)。
「綠竹含新粉」,竹子樹經過天雨的沖刷,竹節上的粉塵會洗刷掉。但過一段時間,竹節又會沾上新的粉塵。其實在紅塵中修行,何嘗不是這樣呢?「紅蓮落故衣」表示了花開花謝、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態。
「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表示靜觀人間煙火。至此時,「寂寞」之情已蕩然無存。
4. 晚春 唐‧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創作背景:本詩還有一個題目是:「遊城南十六首其三」。唐憲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韓愈任國子博士(正五品),這一組詩共十六首,是作者在春三月與國子監的同事張籍(國子助教)遊長安城南之後寫的。這十六首詩中的第九首《贈張十八助教》就是寫給張籍的。
注釋:①晚春:黃曆的春三月都可以稱為晚春。②紅紫:本詩泛指各種顏色的花兒。③芳菲:比喻芳香盛美。④楊花:柳絮。⑤榆莢:又稱榆錢。榆樹未生葉時,先生莢,莢形似古代的銅錢,莢花白色很小,是榆錢的伴生物。晚春時節,楊花、榆莢如雪花般飛舞飄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順便說一下,榆錢可以採下來當蔬菜吃。榆木樹的樹皮磨成粉後,可以作為黏粉製作線香,俗稱「榆皮粉」。⑥才思:才氣與文思。
讀音要點:①「思」讀去聲「四」,《康熙字典‧思》:「又《廣韻》《集韻》《類篇》《韻會》相吏切,音四。(寘韻)又《書‧堯典》欽明文思。」這一句的格律是:平平(仄)仄平平仄。所以「思」不能讀成平聲。
②「漫」字讀平聲「瞞」,《康熙字典‧漫》:「又《集韻》《韻會》《正韻》謨官切,音瞞。(寒韻)水大貌。又漫漫,路長貌。與曼通。」這一句的格律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第三字用仄聲字,有的校驗軟件會判定為「孤平」句子。
全詩大意:芳草與樹木知道春天將要歸去,百花爭豔想留住春光。就連那素淨的楊花和榆莢都化作漫天飛雪,妝點著晚春的景色。
古人詩評:唐朝著名的詩僧皎然《詩式》評曰:春日晚春,則處處應切晚字。首句從「春」字盤轉到「晚」字,可謂善取逆勢。二句寫晚春之景。三句又轉出一景,蓋於紅紫芳菲之中,方現十分絢爛之色,而無如楊花、榆莢不解點染,惟見漫天似雪之飛耳。四句分二層寫,而「晚春」二字,躍然紙上。正無俟描頭畫角(不必要去畫蛇添足),徒費琢斫(雕琢),只落小家數也。此首合上《春雪》一首,純從涵泳而出,故詩筆盤旋迴繞,一如其文,古之大家,有如是者。[品]沉著。(《春雪》是韓愈的另一首押麻韻的七言絕句,我們將在後續賞讀。)
5. 山行留客 唐‧張旭
山光物態弄春輝,莫為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
注釋:①物態:景物、景色。|弄:顯現、展示。②輕陰:本詩指微陰的天氣。「輕陰」還有一個詞意是稀疏的樹陰。與「輕陰」相對的一個詞是「濃陰」,可比喻烏雲滿天或濃密的樹陰。這兩個詞在古詩中都很常見。③晴明:指晴朗的天氣。④雨色:快要下雨的景象。⑤入雲深處:指高山的密林深處。那裡水蒸汽向上升騰,濕氣重,很容易把衣服弄濕。
「深處」與「生處」在古詩中的運用講解:唐‧杜牧《山行》:「白雲生處有人家」,很多人認為「生」字是不是應該用「深」?
如果有條件,我們找一個晴天早晨,開車走有樹林的盤山公路,開到山的一半高時,停下來看看半山腰的這些樹木頂上,您會發現有雲氣在樹林上方生成。高山天上的白雲,它的雲氣首先在樹林上空生成,雲氣濃密了才上浮到高空中。所以,山的東面及南面,山腳及半山腰樹林旁邊還適合住家,山家附近的樹林上方,時不時就有雲氣生成,堆積多了才上升到高空中。
而靠近山頂的密林深處因為太潮濕,陰氣重,毒蟲也多,就不適合常人居住。唐‧賈島《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通過這首詩我們也知道了,此隱者平時不住在「雲深處」,只是採藥的時候才會去。
全詩大意:山光景色沐浴在春日的陽光下,不要因為天氣轉陰了就擔心被雨淋而馬上下山。其實,即使是晴天不會下雨,我們到高山的密林深處,也會因為濕氣太重而將衣裳打濕。
詩評:古代詩人創作詩詞,常常會代入各種角色。本詩作者獨自一人遊山,將風景秀麗的高山擬人化,以「山」的語氣來寫詩,那麼「山行留客」中的「客」指的是作者自己。因為相對於大山來說,作者是到訪的客人。大山告訴作者「莫為輕陰便擬歸」,即使平時不下雨,「入雲深處」因為濕氣太重「亦沾衣」。這些都是作者登山覽勝之後,細心觀察的結果,用大山的語氣說出來。這種創作手法值得我們學習及借鑑。
6. 塞下 唐‧許渾
夜戰桑乾北,秦兵半不歸。
朝來有鄉信,猶自寄征衣。
注釋:①桑乾:指永定河(古詩也有稱無定河)上游地區,今河北省懷來縣一帶。那裡北上是回紇、西邊是吐蕃,經常有戰事。唐·李白《戰城南》詩:「去年戰,桑乾源,今年戰,蔥河道。」②秦兵:指家鄉來自陝西地區的邊防軍戰士。③鄉信:指犧牲的邊防軍戰士家鄉寄來的信。④征衣:本詩指家裡給邊防軍戰士製作的禦寒衣服。
全詩大意:深夜在永定河北面與回紇軍鏖戰,有一半的邊防軍戰士犧牲了沒有回來。其中一位已經犧牲的戰士,早上還有家書寄來,家裡說已經將禦寒的冬衣寄出了。(古代邊防軍士兵的書信及物資雖然運輸通道相同,但快慢不同,書信快馬送,物資運輸比較緩慢。)
詩評:這是一首催人淚下的邊塞詩歌,真實的記錄了當時邊防軍的壯烈事蹟。又如唐‧陳陶《隴西行》詩中描述的:「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古人詩評:清‧俞陛雲《詩境淺說正續編》:唐代回紇、吐蕃迭擾西北,征戍頻頻。詩言沙場雪滿,深夜鏖兵,迨侵曉歸營,損折已近半數;而秦中少婦,猶預量寒意,遠寄衣裘,不知夢裡征人,已埋骨桑乾河畔矣。@#
看更多【跟我學唐詩】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