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疫後條例三讀 將普發6000
【大紀元2023年02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吳旻洲、李怡欣、常懷仁台灣台北報導)立法院院會21日三讀通過《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條例》,將規模3,800億元的特別預算,分配於普發現金、挹注勞健保、減輕學貸負擔、振興藝文產業等十大面向,預計最快4月11日可以通過特別預算。
根據立法時程,疫後特別條例三讀後,經總統公告3天,行政院擬於23日院會通過特別預算,並函送立院審議,立院將於3月3日邀請行政院長陳建仁進行報告並備質詢,後交付聯席委員會審查;若再考量1個月的協商冷凍期,特別預算預計最快於4月11日院會三讀,屆時即可普發現金。
對於普發現金的金額,行政院規劃每人發放6,000元,不過國民黨團主張每人發放1萬元,時代力量黨團則要求應排富;預估審查特別預算時,朝野仍會有攻防。
本次三讀條文總共7條。在立法目的部分,條文明定「為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後全球經濟挑戰,減輕人民負擔、穩定民生物價、調整產業體質及維持經濟動能,以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由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制定本條例。」條例的主管機關為國家發展委員會,中央各部會則負責相關規劃、預算編列及推動。
條例涵蓋十項目,包括:挹注勞健保及台電;減輕居住負擔及提高居住品質;加強照顧弱勢族群及提供關懷服務;擴大公共運輸補貼,減輕通勤族群交通負擔;推動產業及中小企業升級轉型;加速擴大吸引國際觀光客;強化農業基礎設施,照顧農漁民權益;減輕就學貸款人的負擔;擴大藝文消費及振興藝文產業,以及普發現金。
其中,上述新增的減輕學貸、擴大藝文消費兩個項目,在疫後就學貸款補助方案部分,將協助54.6萬就學貸款人,幫忙經濟負擔重的就學貸款畢業生或在學生,還1年本息;不但協助畢業後撫育孩童、經濟負擔重的就學貸款人,同時也協助在學期間已申請就學貸款的弱勢學生。
藝文補貼 加發三個年齡層
而在擴大藝文消費及振興藝文產業部分,原訂發放18歲21萬人次,如今加發19、20、21歲,總計共約90萬人次,每人1200點成年禮金,可用於看展覽、看演出、買書、看國片、買文創或工藝品等藝文消費。
三讀條文也規定,上述十項目的執行方式、得委託或委辦事項、期間、基準、金額、資格條件、應檢附文件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編列預算的中央各部會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而在擴大公共運輸補貼方面,交通部爭取共285億元預算,用於公共運輸月票補助以及吸引國際觀光客等,鎖定北北基桃、中彰投、南高屏三個生活圈推出月票,目前全臺灣22個縣市只有5個縣市沒有提出申請。
另外,三讀條文明定,條例所需經費上限為3,800億元;行政院版本草案原訂「得視經濟情勢,分期編列特別預算,送請立法院審議」;最終立法則決議改為一次編列,不受《預算法》第23條規定限制。至於所需經費來源,得以移用以前年度歲計賸餘或舉借債務支應;但執行期間尚有以前年度歲計賸餘可供移用時,應優先支應,不得舉借債務。
陳建仁:週四一定把預算送立院
行政院長陳建仁21日到臺南市參訪鹽水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得知法案三讀通過消息後,開心的說「太好了!」,並邀現場來賓鼓掌慶賀,他表示,一定會在週四(23日)把預算送進立院,讓大家在最快時間內得到6千元現金。
陳建仁提到,計畫中很重要的部分是加強對弱勢團體的照顧,讓最弱勢的人得到最溫暖照顧,是《疫後特別條例》的目的,大家攜手打造美好臺灣。
隨後,陳建仁也在臉書發文公布此事。他說,這是他上任後第一個三讀通過的法案,感謝前行政院長蘇貞昌在卸任前將條例送交立法院審議,也要特別感謝立法院朝野各黨能夠以全民利益、國家福祉為優先,才能在最快的時間內順利通過《疫後特別條例》。
國民黨堅持發1萬元
國民黨團總召曾銘宗表示,國民黨堅持發放現金1萬元,因為近幾年都稅收超徵,代表國家財源沒有問題。但近兩年萬物齊漲,只有薪水不漲,很多民眾都快活不下去,但民進黨就是不願提高發放金額,讓民眾好過,他代表國民黨團表達遺憾。未來經濟可能會更不好,國民黨團要求行政院盡速提出具體補助措施,加強照顧弱勢團體。
民進黨團則舉行「全民共享經濟成果,減負擔、顧弱勢、穩民生」記者會,民進黨團幹事長鄭運鵬表示,民進黨團感謝各黨團的努力;朝野協商在3月3日讓行政院長陳建仁來立法院報告特別預算、備質詢,3月6日在委員會審查,再加上1個月的協商冷凍期,最快在4月10日當週就能處理特別預算。
時代力量黨團則發出聲明表示,此次通過的《疫後特別條例》,雖有許多立意良善的出發點,但不排富的普發現金策略,根本是政策買票大撒幣,無助臺灣面對疫後的經濟韌性,更無法實質解決根本性的社會結構問題。後續審議特別預算時,時力黨團也將秉持最嚴格的監督態度,要求執政黨正視人民真正的需求。
民眾黨籲重視財政紀律
台灣民眾黨團則透過臉書表示,他們樂見經濟果實可以全民共享,不過也要再次強調財政紀律的重要性。疫後國內民生經濟疲弱,政府亂灑紅包或許能博得短暫的掌聲,卻無助長遠發展,政府應趁機調整產業結構、協助企業轉型,達到永續發展的理念。加速與民眾共享經濟成果、優先償還潛藏負債,才是政府該做的事。
責任編輯:呂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