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詩經》賞析:〈木瓜〉

作者:明珠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國立故宮博物院)
font print 人氣: 3460
【字號】    

《詩經.衛風.木瓜》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一章)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二章)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三章)

注釋:

1. 投我以木瓜:投,饋贈、贈送。木瓜,本詩指木瓜這種植物的果實。木瓜樹屬於薔薇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果實長橢圓形,色黃而香,味酸澀,經蒸煮或蜜漬後供食用,可入藥。據《本草綱目‧果部‧木瓜》描述:「木瓜,處處有之,而宣城者(安徽省宣城市)為佳。木狀如柰(林檎),春末開花,深紅色。其實大者如瓜,小者如拳。」花期在陽曆的4月份,果期在9~10月份。在中國古代也將木瓜稱為「楙(音茂)或楙木」。

這種木瓜在古代都是天生地養,很少有人會去種植。而我們目前在超市中能買到的木瓜其實是番木瓜,屬番木瓜科番木屬植物,與《詩經》中說的木瓜不同。

2. 報之以瓊琚:報,回報、報答。瓊琚(音居),泛指美玉。二、三章的「瓊瑤」、「瓊玖(音九)」都是泛指美玉。

3.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匪,不須要。永,一直、始終。好,好人、君子。

4. 木桃:樹名及果實名相同,古代稱「楂子」,現代稱「木瓜海棠」,同屬薔薇科落葉小灌木,莖高一二尺,葉倒卵形,春日開花,黃赤色。果實圓,色微黃,偏酸。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二‧楂子》:「楂子乃木瓜之酢澀者,小於木瓜,色微黃,蒂核皆粗,核中之子小圓也。」

木桃與木瓜一樣,在古代都是天生地養的植物及果實。

5. 木李:樹名及果實名相同,也稱為「榠楂」「木梨」。薔薇科落葉喬木,果實可食用可入藥。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部‧榠楂》:「榠楂木、葉、花、實酷類木瓜,但比木瓜大而黃色。辨之惟看蒂間別有重蒂如乳者為木瓜,無此則榠楂也。可以進酒去痰。」

木李、木桃、木瓜,在古代都是天生地養的植物及果實。

賞析:〈木瓜〉這首詩,被漢代之後的一些學者理解成了友情贈送的典故了。可是,假設您送給我一顆「木瓜(山上採的野果)」我卻要送給您一塊「瓊琚(美玉)」;美玉在古代也是價值不菲的;雖然真正的友情不能用物品價值來衡量;可是,您將一顆木瓜送給一位出身寒門的書生,他是收還是不收呢?不收是不是認為別人的禮物木瓜太卑微?收了,又該怎樣回禮呢(因為出身寒門,美玉肯定是沒有的)?

這種理解還與《詩經》的另一篇作品說法相互矛盾,《詩經‧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投桃報李」成語的出處於此。這才是「禮尚往來」真正含意。禮物只是一個心意,不應該太貴重,以免給對方造成負擔。而且,如果貴重禮物的接受方是朝廷的官員,就可能涉及行賄受賄,這是大忌。在中國古代,桃樹與李樹不僅野外有,在皇宮內苑、貴族庭院、尋常百姓家周圍都有種植[1]。說明「禮尚往來」時的物品是容易獲得的東西。

那麼〈木瓜〉這首詩應該如何理解呢?其實,我們都沒有注意到,木瓜、木桃、木李這幾種植物都是野外天生地養的。當一個人在困難的時候;當一個人在山中迷路,饑渴難耐的時候;他能夠采野果充飢,喝清澈的山泉水解渴,這難道不是上天的饋贈嗎?包括我們呼吸的空氣,是不是因為它是免費的,我們大多數人不知道珍惜,不知道感恩呢?

所以,「投我以木瓜」,饋贈給我食物的是上天。從大的方面來理解,上天給人類造就了生存環境;造就了湛藍的海洋,漁民可以出海捕魚,可以獲得各種海洋類食物。上天給人類造就了大陸上的綠水青山,古代的山民可以打獵、捕淡水魚、採摘野果、野菜作為食物。

我們要回報給上天的是什麼呢?本詩中說「報之以瓊琚」,瓊琚是指美玉。孔子在《禮記‧聘義》中說:「君子比德於玉[2]。」孔子列舉了美玉的十種特性(十德),分別是仁、智、義、禮、樂(樂觀而有始終)、忠、信、天(天性)、地(博大)、德(才德卓越)。孔子要求儒家的修煉者用美玉的十種特性來對照自己的修行(原文及詳細譯文均在附註)。古代朝廷的官員都要佩玉,以玉的品性來對照自己的修行,走路時玉佩撞擊發出的清越之聲,都是在提醒自己。唐‧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詩:「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向鳳池頭。」

所以,「報之以瓊琚」大意是:回報給上天的是修成如美玉一般的君子。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大意)上天饋贈給我木瓜,我要修成如美玉一般的君子(以報答上天的恩賜)。其實上天不須要世人回報什麼,你們只要始終如一修煉做一個好人(就是對上天最好的報答)。

言外之意:上天給人類開創了賴以生存的環境,做人的目的是修煉返本歸真;精進並始終如一修煉做一個好人,就是對上天最好的報答。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大意)上天饋贈給我木桃,我要修成如美玉一般的君子(以報答上天的恩賜)。其實上天不需要世人回報什麼,你們只要始終如一修煉做一個好人(就是對上天最好的報答)。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大意)上天饋贈給我木李,我要修成如美玉一般的君子(以報答上天的恩賜)。其實上天不需要世人回報什麼,你們只要始終如一修煉做一個好人(就是對上天最好的報答)。

其實上天給人類開創的生存環境中,食物有千萬種,本詩只例舉了三種,是因為在古漢語的賦詩作文習慣中,「三」也代表了「很多」的意思。

結語:《尚書‧周書‧君陳》中有這樣一段話,被正史及很多古代典籍引用:「至治馨香,感於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文中的「馨」、「馨香」都是指供品,或者說是給神明的回報。所以我們經常在古代的詩文中看到「薦馨」或「薦馨香」這樣的詞組[3]。

所以,《尚書》這一段話的大意是:達到天下大治的國家及其民眾,才會得到神明的感應和護佑。祭天的穀物不是最好的供品,民眾都有崇高的道德水平,這才是神明最想看到的。

那麼,怎樣才算是天下大治的太平盛世呢(至治)?有以下幾個特點,①比屋可封——謂道德教化遍及全國,家家都有德行,堪受旌表。②刑措不用——刑法放置起來不用;因政治清平,全國沒有人犯法。④囹圄常空——監獄常常空置,沒有犯人。⑤風調雨順,五穀豐登。⑥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這種太平盛世在西周的成康之治、西漢的文景之治、唐太宗的貞觀之治時期出現過。至今已經一千多年沒有出現了。

上天給人類開創了繽紛多彩的生存環境,可是有很多人不知道感恩和珍惜,為了各種私利而去破壞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在這樣一個人心變異,環境惡劣的時期,上天用慈悲的偉力維持著瀕臨破碎的世界。上天不欠世人什麼,是世人虧欠了上天的慈悲。〈木瓜〉這首詩值得我們覽讀和深思。

附註1:唐‧杜甫《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詩:「五夜漏聲催曉箭,九重春色醉仙桃。」唐‧宋之問《壽陽王花燭圖》詩:「可憐桃李樹,更繞鳳皇台。」唐‧白居易《別種東坡花樹兩絕其一》詩:「三年留滯在江城,草樹禽魚盡有情。何處殷勤重回首,東坡桃李種新成。」

附註2:《禮記‧聘義》:子貢問於孔子曰:「敢問君子貴玉而賤玟者何也?為玉之寡而玟之多與?」孔子曰:「非為玟之多故賤之也、玉之寡故貴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詩》云:『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其中「知」是「智」的通假字。

譯文:子貢向孔子請教說:「請問君子為什麼都看重玉而輕視像玉一樣的美石呢?是因為玉的數量少而美石的數量多嗎?」孔子回答說:「不是因為美石的數量多,就輕視它;也不是因為玉的數量少,就看重他。是因為從前的君子,都將玉與美德相比。玉的溫潤而有光澤,就好比仁者的品性;細緻精密而又堅實,就像智者的品性;方正有稜角卻不傷人,就像義者的品性;如玉佩不顯揚而低垂,就像君子恭謙而有禮的品性;輕輕一敲,玉聲清脆悠揚,結束時又戛然而止,對待生活愉悅而不放縱,有樂觀的品性;既不因其缺點而掩蓋其優點,也不因其優點而掩蓋其缺點,就像人忠實正直的品性;光彩晶瑩,表裡如一,就好比人的言而有信;寶玉所在,先天之氣昭然,如人與生俱來的天性;產玉之所,山川之厚重巍然,彰顯地之博大。圭璋(玉製禮器)作為朝聘時的禮物可以單獨使用,不像其它禮物還需要加上別的什麼東西才能算數,就像人學識卓越有獨當一面的才德。普天之下沒有人不看重玉的美德並對照自己的修行,這就是儒家的修煉之道。《詩經》上說:『多麼想念君子啊,他就像玉那樣溫文爾雅。』所以君子都重視它(指用美玉的品性來對照自己修行的事情)。」

附註3:唐‧包佶《郊廟歌辭》詩:「爰候發生,式薦馨香。」北宋‧楊億《梨山廟》詩:「唐季臨茲郡,生祠已薦馨。」南宋‧徐鹿卿《明堂慶成頌》詩:「孰知明德,日薦馨香。」@*#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在那些葭草初生的春季,(天子田獵時)對五隻野豬只射出一發箭矢。言外之意:天子仁慈,有好生之德,田獵時不忍心把所有野獸都殺了。
  •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那才是有美德的人啊!他們是當初追隨周文王的那些人啊!
  • 出自北門,憂心殷殷。終窶且貧,莫知我艱。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我憂心忡忡地從王都的北城門出來(到六鄉去收賦稅)。現今我居家簡陋而且清貧,沒有人能體會到我生活的艱難。(對自己說)別再想了!上天是這樣安排的,想那麼多幹嘛呢!
  • 〈北風〉這首講的是西周末年,也就是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夏曆十月),西周朝廷的大史(讀「太史」)及一些官員棄官逃離王都鎬京的事情。
  • 這兩句大意:在個人修養中要始終把自己當作荑稗那樣,保持謙卑的品德。這樣修煉出來的道德品質才會與眾不同。
  • 《詩經》中有兩篇〈無衣〉的詩篇,分別在「唐風」與「秦風」中,今天我們將這兩首詩分開來賞析。要讀懂這首詩,我們先來了解「衣」這個字在先秦時期都有什麼含義。
  • 動念寫〈無衣〉兩首詩的賞析,源於此次日本國援助給中國的救災醫療防護用品,部分外箱上列印著「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的詩句。並引發了網路上的很多議論。
  • 〈鹿鳴〉是一首中國古代朝廷宴群臣及嘉賓所用的配樂詩。「呦呦鹿鳴,食野之苹。」野外的萍草乃天生地養,鹿在野外得到萍草食物,呦呦然鳴,發自於內心的感恩上蒼。
  • 《詩經.秦風.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 在這樣一個人心複雜,社會道德普遍往下滑的歷史時期,能夠遇見君子,能夠認真傾聽好人說的真相,並知道了做人的道理,那麼您真的應該感到高興。因為這是在亂世之中明哲保身的最好方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