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藝術生活

充滿神話與力量:安東尼奧‧卡諾瓦的雕塑

安東尼奧‧卡諾瓦著名的雕塑:《喬治華盛頓》、《拿破崙》、《美惠三女神》
安東尼奧‧卡諾瓦(Antonio Canova)作品《丘比特與賽姬》(Cupid and Psyche)(局部),1808年創作。大理石。(Paolo Gallo/Shutterstock)

1820年,意大利傑出的新古典主義雕塑家安東尼奧‧卡諾瓦(Antonio Canova)完成了一座大理石雕塑作品《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但觀者評價兩極。雕像採坐姿,尺寸比真人高大,打扮像羅馬君主,年約中年;華盛頓態度輕鬆、充滿自信地看著手握牌匾上親筆寫的內容。

卡諾瓦在雕像底部刻上「致偉大的美利堅合眾國」。

美國開國元勛托馬斯‧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提議由意大利人卡諾瓦創作這件雕塑作品,因為他認為當時的美國雕塑家還沒有實力做到。然而,並非所有人都同意他的看法。1821年12月24日,大理石雕像首次出現在北卡羅來納州羅里(Raleigh,North Carolina)的參議院大廳,於是不同意見聲音紛紛出籠。

安東尼奧‧卡諾瓦(Augustin Church)自畫像。(公有領域)

當時的羅里日報(The Raleigh Register)認為這座華盛頓石雕像,「絕對是美國最好的藝術作品」。然而,美國歷史學家羅伯特‧迪格斯‧溫伯利‧康納(Robert Digges Wimberly Connor)在1910年雕塑史中寫道,有些人批評卡諾瓦「把美國將軍羅馬化,認為這件雕塑比較像凱撒大帝而不是喬治‧華盛頓」。

卡諾瓦為了捕捉華盛頓的神韻,特別參考意大利雕塑家朱塞佩‧塞拉基(Giuseppe Ceracchi)創作的華盛頓半身像。根據紐約弗里克收藏館(The Frick Collection)網站資料,卡諾瓦在雕刻華盛頓時,身邊有許多助手,同父異母的兄弟還幫他大聲朗讀美國革命史。卡諾瓦後來寫到美國第一任總統時讚美「不朽的華盛頓……這位天才為了國家安全和自由,留下如此道德崇高的事蹟。」

完成於1910年的《喬治‧華盛頓》石膏複製品,模仿自1821年意大利雕塑家安東尼奧‧卡諾瓦創作的大理石雕塑作品《喬治‧華盛頓》。目前陳列在北卡羅來納州歷史博物館。原創的大理石雕像在1831年的一場大火中焚毀。(公有領域)

紐約弗里克收藏館(The Frick Collection)藝術講師克里斯蒂娜‧費蘭多(Christina Ferando)在卡諾瓦的主題講座中提到,要了解卡諾瓦為何選擇以坐姿創作華盛頓雕像,應先看看他先前的作品《拿破崙扮演和平締造者瑪爾斯》(Napoleon as Mars the Peacemaker)。該作品呈現的拿破崙採站姿、裸體,威風八面,手握勝利女神雕像尼姬(Nike)。但卡諾瓦沒有將華盛頓雕像設計成類似拿破崙雕像般紀念性的作品,這是因為展示間的天花板太低,空間太小,不足以呈現雕塑宏偉的氣勢。此外,卡諾瓦知道裸體的華盛頓可能會冒犯美國人,因此讓他穿上衣服。

安東尼奧‧卡諾瓦作品《拿破崙扮演和平締造者馬爾斯》,1803至1809年創作。青銅;127 3/4英寸。意大利米蘭布雷拉宮(Palace of Brera, in Milan,Italy)。(SeaRain/Shutterstock)

復興古希臘雕塑遺產

卡諾瓦(1757─1822年)在輝煌的職業生涯結束前創作了華盛頓雕像。他曾為教宗、歐洲王室成員、貴族和政治家工作,包括法國拿破崙、英國威靈頓公爵(the Duke of Wellington)和俄國女王凱瑟琳大帝(Catherine the Great)等。卡諾瓦身處在偉大的探索時代,考古學家已先後在羅馬、希臘挖掘出古代遺址。

安東尼奧‧卡諾瓦在維也納奧古斯丁教堂(Augustin Church,Vienna)為奧地利女大公瑪麗亞‧克里斯蒂娜(Archduchess Maria Christina)設計的紀念碑(局部)。(Alessandro Cristiano/Shutterstock)

卡諾瓦早期職業生涯以復興古希臘雕塑遺產而聞名。當時有些人甚至讚美他是現代的菲迪亞斯(Phidias)(約公元前480─430年)(註)。根據尚‧馬蒂諾(Jean Martineau) 和安德魯‧羅賓遜(Andrew Robinson)在他們的著作《威尼斯的榮耀:十八世紀的藝術》(The Glory of Venice:Art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提到,把卡諾瓦和古希臘雕塑家菲迪亞斯相提並論是很大的讚美,卡諾瓦也感到受寵若驚,因為他認為「菲迪亞斯的作品是真正有血有肉,就像大自然本身一樣美麗。」

大理石雕像《安東尼奧‧卡諾瓦》陳列在意大利波薩尼奧(Possagno)卡諾瓦神廟內卡諾瓦陵墓附近。(LorenzoPeg/Shutterstock)

根據神話故事描述,菲迪亞斯曾親眼見證眾神的形象,將之傳達給人類。菲迪亞斯負責監督帕德嫩神廟(the Parthenon)的雕塑設計,完成一些重要的雕像創作。例如,《雅典娜‧帕德嫩》(Athena Parthenos),身高38英尺,手握勝利女神尼姬,以黃金和象牙製成;但後來在大火中遭到焚毀,真跡如今已消失。卡諾瓦創作雕像《拿破崙扮演和平締造者馬爾斯》時,拿破崙手裡也同樣拿著勝利女神尼姬。

1779年,20歲出頭的卡諾瓦創作雕塑《代達羅斯和伊卡洛斯》(Daedalus and Icarus)。代達羅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發明家、建築師和雕塑家,而伊卡洛斯是他的兒子。這種巴洛克風格的作品是卡諾瓦前往羅馬之前的風格;後來他以新古典主義作品聞名於世。

在這件作品中,我們看到代達羅斯用蜜蠟黏著羽毛打造翅膀後,仔細綁在兒子伊卡洛斯背上,同時他也為自己做出另一對翅膀。兩人展翅高飛,逃離國王米諾斯(King Minos)的囚禁。眾所周知,伊卡洛斯後來死了。他的父親曾告戒他不要飛得太高,但他沒聽話,逞強飛得太靠近太陽;高溫融化了蜜蠟,造成人造翅膀崩解。伊卡洛斯掉進海裡淹死了。

代達羅斯和伊卡洛斯逃離米諾斯國王的囚禁之前,代達羅斯曾救了年輕的雅典王子特修斯(Theseus)一命。代達羅斯將迷宮的地圖給了國王的女兒阿里阿德涅(Ariadne)。於是,當特修斯王子自願獻祭給牛頭人身的怪物米諾陶(Minotaur)而進入迷宮時,依靠迷戀他的阿里阿德涅給他的迷宮地圖,順利殺死怪物米諾陶逃出迷宮。

安東尼奧‧卡諾瓦作品《特修斯和牛頭怪米諾陶》,1782年。(公有領域)

《特修斯和牛頭怪米諾陶》是一座新古典主義雕塑,卡諾瓦刻意描繪特修斯將剛剛殺死的怪物米諾陶踩在腳下。學者大衛‧賓德曼(David Bindman)在 2015年悉尼‧弗里德伯格(Sydney J. Freedberg)意大利藝術講座中提到,這件作品代表沉思的心靈(特修斯)戰勝肉體(死去的牛頭怪米諾陶)。

看過《特修斯與牛頭怪米諾陶》的人以為它是古希臘雕塑的複製品,卻不知道它真的是卡諾瓦的原作真跡。《教宗克萊孟十四世陵墓》,位於十二宗徒聖殿(the Santi Dodici Apostoli basilica)裡,這是羅馬教宗委託卡諾瓦創作的第一個藝術作品,1787年完工。這兩件作品使得卡諾瓦的名聲享譽全歐洲。

安東尼奧‧卡諾瓦作品《教宗克萊孟十四世陵墓》,位於羅馬的十二宗徒聖殿裡。(essevu/Shutterstock)

卡諾瓦在聲名鵲起之時創作出許多著名的作品,包括《美惠三女神》(The Three Graces)、《賽姬與愛神》 Psyche Revived by Cupid’s Kiss)、《波娜‧波拿巴扮演維納斯‧維克特里克斯》(Pauline Borghese Bonaparte as Venus Victorious)等。

安東尼奧‧卡諾瓦的作品《波娜‧波拿巴扮演維納斯‧維克特里克斯》。1801─1807年創作。大理石。意大利羅馬博爾蓋塞美術館(Borghese Gallery)。(Vasilii L/Shutterstock)

大理石上色與否

幾世紀以來,純白色的大理石雕像代表典型的古代雕塑。正如文森茲‧布林克曼(Vinzenz Brinkmann)在「列比之家雕塑收藏館」(Liebieghaus Sculpture Collection)網站視頻中提到,製作古代雕塑不上色的想法於意大利文藝復興晚期興起,當時的雕塑符合藝術家的理想。布林克曼是德國法蘭克福「列比之家雕塑收藏館」古物部負責人。40年來,他的團隊一直在研究古代藝術家對色彩的運用。(目前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正舉辦相關展覽,主題:「色彩度:古代雕塑色彩」。)

長期以來,白色象徵光明和敬畏上帝之心。學者大衛‧賓德曼在他的藝術演講中提到,製作雕像臉部或身體部位時,使用淺色或白色大理石,可能「代表神靈或像神的君主,然後以不同穿著來區分凡人或永生。」

到了18世紀,考古學家陸續挖掘出土古羅馬和古希臘時期的手工藝品,這些工藝品有上漆的痕跡。儘管有這一發現,堅持古代藝術不上色的觀點仍然存在。即使在20世紀研究人員已利用科學證實古代雕像實際上塗有色彩,然而古代雕塑是白色(無上色)的想法依舊盛行。

安東尼奧‧卡諾瓦的作品《赫柏》(Hebe)。大理石;25 5/8英寸×63英寸×33 1/2英寸。俄羅斯聖彼得堡艾米塔吉博物館(The State Hermitage Museum)。(公有領域)

然而,卡諾瓦特別吸引人的地方,在於他仿效古代藝術家那樣,重新使用色彩和鍍金來製作作品。賓德曼指出,卡諾瓦實際上也看過古代雕塑表面有上色。而卡諾瓦友人、考古愛好者安托萬-克里索斯托姆‧坎西(Antoine-Chrysostome Quatremère de Quincy)是最早注意到古希臘人曾在雕塑和建築上運用色彩的人。

然而,卡諾瓦的贊助人覺得卡諾瓦「新穎的」色彩添加反倒刺眼。他們相信純白色的雕塑符合古老傳統。賓德曼解釋說,例如,當貝德福公爵(Duke of Bedford)委託卡諾瓦製作雕塑《美惠三女神》時,明確指示「大理石要乾淨無色」。

雕塑設計獲青睞

卡諾瓦在世期間有許多博物館和藝術畫廊出現。他是最早一位僅為博物館展示而創作作品的藝術家。

卡諾瓦首先構思雕塑的設計,然後交給工作室助手進行前期製作,最後再回到卡諾瓦手上完成最後的潤飾。根據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the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London)網站介紹,貝德福公爵描述「沒有任何現代雕塑藝術品能超越」《美惠三女神》,他又提到「大理石表面細膩柔美(morbidezza),看起來彷彿像真人一般柔軟,讓人不禁想要觸摸」。

卡諾瓦在設計作品時會考慮各個層面和觀賞視角。例如,他會設計建築物來收藏作品,調整作品的照明方式,甚至改變現有的建築物以便雕塑能以最佳方式呈現。

現今,我們習慣從遠處欣賞博物館的藝術品,例如隔著玻璃、站在安全繩後方,或者抬頭仰望置放在基座上的雕像等。然而,卡諾瓦時代的藝術愛好者卻能以不同方式欣賞藝術。他們可與雕塑互動。例如,他們可以觸摸,有時甚至可以將藝術品旋轉。弗里克收藏館藝術講師費蘭多在演講中提到,觀眾可透過雕塑底座上的金屬小把手360度旋轉卡諾瓦的作品《丘比特與賽姬》(Cupid and Psyche)。

觀眾還可以旋轉卡諾瓦某些雕塑組合。在他的雙人雕塑《克魯加斯對決達莫西諾斯》(Fight Between Creugas and Damoxenos),兩位摔角手可單獨180度旋轉,也就是說視覺上看起來仍是一組。但若讓他們360度旋轉,其中一人可背對著另一人,而不是面對面打鬥。

安東尼奧‧卡諾瓦作品《丘比特與賽姬》,1808年創作。大理石;59英寸高。這座雕塑曾經可讓博物館參觀者親自旋轉。俄羅斯聖彼得堡艾米塔吉博物館。(Paolo Gallo/Shutterstock)

另外博物館也鼓勵觀眾使用手電筒觀看藝術作品,因為他們相信古人曾經這樣做過。德國藝術史學家約翰‧約阿希姆‧溫克爾曼(Johann Joachim Winckelmann)寫道:「付出最多的努力經常不易看見,照明可突顯作品出色的細節。」

華盛頓的光芒

當卡諾瓦的雕塑《喬治‧華盛頓》在北卡州羅里揭幕時,某報紙評論:「即使著名的雕像《貝爾維德爾的阿波羅》(the Apollo of Belvidere)和《美第奇的維納斯》(the Venus of Medici)都有瑕疵,但雕像《喬治‧華盛頓》和華盛頓本人一樣,不見任何污點。」

1831年一場大火燒毀了原始大理石雕塑《喬治‧華盛頓》,所以今天我們無法親眼見到卡諾瓦的真跡。就像透過古羅馬複製品或石膏模型來欣賞古希臘雕塑一樣,遊客能看到這件以石膏模型複製的作品,以及1970年的大理石複製品。

欣賞卡諾瓦的雕塑《喬治‧華盛頓》,可看出藝術家如何創作出偉大的新古典主義藝術;卡諾瓦不但保留古希臘雕塑傳統的精髓,包含顏色、形式、配件,同時也符合當代的藝術美感。

註釋:

菲迪亞斯被公認是古希臘最偉大的古典雕刻家,同時也是畫家和建築師。雅典人。其著名作品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宙斯巨型雕像和巴特農神殿的雅典娜巨型雕像。

原文: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簡介:

洛琳‧費里爾(Lorraine Ferrier)為《大紀元時報》撰寫美術和手工藝相關文章。關注北美和歐洲的藝術家和工藝師,如何在他們的作品中傳達出美和傳統價值觀。希望能為稀少且鮮為人知的藝術和手工藝品發聲,進而保存傳統藝術遺產。現居英國倫敦郊區,從事寫作。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