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冬遊記——柏林牆、勃蘭登堡門、查理檢查站

文:唐笛
遊客在查理檢查站旁瀏覽有關柏林牆歷史的展覽。(唐笛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34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走訪柏林,感到的是沉穩、大氣,歷史滄桑與現代繁榮疊加,獨具特色。

勃蘭登堡門(德語:Brandenburger Tor)是冬遊的第一站。她既是德國的標誌,也是戰亂與和平的見證。

一路步行,終於,這座著名城門不再是平面的圖片或遙遠的影像。12根粗大的灰色石柱挺立在寒風細雨中,更顯冷峻。門頂的勝利女神駕著戰車,張開雙翅,莊嚴報捷。

回想當年,1987年6月12日,就在勃蘭登堡門前、東西柏林的分界處,美國前總統里根發表了世紀演講,呼籲戈爾巴喬夫推倒柏林牆。里根說:「即便是這堵牆的巨大陰影,也遮蔽不住勝利的曙光。」那呼喚自由的聲音,是警言也是預言。日後,千百萬遊客來到此地,重溫上個世紀的戲劇篇章。這或許是勃蘭登堡門的最大吸引力。

勃蘭登堡門是柏林和德國的標誌,也是戰火與和平的見證。(唐笛提供)

穿過城門,沿著「六月十七大街」,走在柏林城的東西軸線。寬闊的人行道上,豎立著關於勃蘭登堡門的簡介,其中包括當年里根演講的照片。有趣的是,腳下的石板路還有一塊里根總統的雕刻,旁邊用英語和德語寫著:「戈爾巴喬夫先生,打開這扇門!……推倒這堵牆!」

柏林市「六月十七大街」的人行道上有一塊里根總統的雕刻,旁邊用英語和德語寫著其1987年演講的名句:「戈爾巴喬夫先生,打開這扇門!……推倒這堵牆!」(唐笛提供)

我又轉向艾伯特大街,在勃蘭登堡門的東南側,是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2,711塊高低不一的混凝土板,分布在近2萬平方米的空地上。歷史的印跡真是隨處可見!

繼續向南,我很快來到波茨坦廣場(德語:Potsdamer Platz)。這裡曾經是歐洲最繁忙的交通樞紐,但不幸在二戰中被摧毀,後來又被冷戰時期的柏林牆一分為二,徹底荒廢。柏林牆倒塌後,兩德統一,波茨坦廣場得以重建,迅速發展為繁華的商務和文娛中心,每天吸引七萬人次遊客。

在波茨坦廣場地鐵站出口外,幾塊柏林牆的破碎牆體展出,遊人圍觀沉思。這幅畫面,我曾經在網上見過。如今,我親臨實景,別有感慨。

波茨坦廣場曾被柏林牆一分為二,兩德統一後被建為繁榮的商業和文娛中心。圖為波茨坦廣場地鐵站外陳列的柏林牆牆體。(唐笛提供)

接下來要打卡的,當然是查理檢查站了。Checkpoint Charlie的意思是「第三檢查站」,因為在北約音標字母中,C通常讀作「查理」。這個哨卡是冷戰時期柏林牆旁邊進出東德與西德的檢查點,使用者通常是盟軍人員和外交官。從這裡往北去,即進入東柏林,往南則進入西柏林,因此哨卡旁有一個高高的立牌,在面向和背向西柏林的一面,分別用英、俄、法、德文寫著:「您將離開美國占領區」「您將進入美國占領區」。

現在來說說柏林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和柏林被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分成四個占領區。1949年,東德和西德分別建國,成為兩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東德為蘇聯占領區,首都定在東柏林。而西德是美英法占領區,首都設在波恩(一直到兩德統一)。按法律規定,西柏林是西德的領土。因為它如同孤島一般被包圍在東德境內,也因此得名「自由世界的櫥窗」。

從1949年到1961年,大約250萬東德人冒險逃入西柏林。為了阻止居民逃離,1961年8月13日,東德政府開始修建柏林牆。這道工事最初以鐵絲網和磚石為材料,後期加固為由瞭望塔、混凝土牆、開放地帶以及反車輛壕溝組成的邊防設施,形成了環繞西柏林邊境的全封閉邊防系統,全長167.8公里。東德當局稱之為「反法西斯防衛牆」。

據統計,1961年至1989年間,大約有5,000東德人嘗試翻越柏林牆,其中136至245人被射殺,另有3,221人被逮捕、260人受傷。不過還是有上千人成功地逃入圍牆的西側。

1989年10月9日,七萬萊比錫民眾走上街頭,舉行了幾十年未有的大遊行,引發了德國各地的抗議浪潮,群眾喊出了「我們要像西德人那樣生活」的口號。11月4日,50萬人聚集在柏林亞歷山大廣場,要求言論和新聞自由。出乎意料,東德當局沒有使用暴力鎮壓。11月7日,原民主德國政府集體辭職,新政治局於8日被選出。

1989年11月9日,在民眾的抗議壓力下,東德官員沙博夫斯基在當晚的新聞發布會上犯了「技術性錯誤」,宣布東德公民恢復出行自由,新規即刻生效。於是,成千上萬東柏林人立即湧向邊檢站,邊境柵欄被打開,柏林牆「倒」了!一位親眼目睹柏林牆邊狂歡場景的德國作家寫道:「就像聖靈降臨,就像天使張開了翅膀……」

查理檢查站是冷戰時期的標誌,在柏林牆倒塌後被拆除,後被恢復,成為柏林的知名旅遊景點。(唐笛提供)

隨後的幾個星期裡,欣喜的人群鑿下柏林牆作為紀念品。1990年6月,東德政府決定拆除柏林牆。1990年10月3日,兩德正式宣布統一。查理檢查哨曾隨著柏林牆的垮塌而消失,後又被恢復,成為柏林重要的旅遊景點。

如今,每天,眾多遊客聚集在查理檢查站前,拍照留念。他們也在街口的對面空地上回顧柏林牆的歷史。在旁邊的紀念品店裡,人們掂量著鑿下來的牆體碎塊,任思緒飄遠。

凝重的氣氛環繞著這個特殊的景點。難以想像,一個國家、一個城市曾被兩種體制殘酷地分隔為二;一邊是自由,一邊是禁閉。世界更無法忘卻,數百名東德民眾因為試圖翻越高牆而失去了生命。

在柏林牆倒塌的兩年三個月前,里根總統說:「這堵牆會在歐洲倒下,因為它抵擋不了信心,它抵擋不了真理,這堵牆抵擋不了自由。」

來到柏林,是為了追尋歷史,而歷史在提示著今日與未來。

查理檢查站旁邊的紀念品店。(唐笛提供)
工作人員正在利用柏林牆殘餘牆體製作紀念品。(唐笛提供)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今天是德國統一日,也是德國的國慶節。生活在異國他鄉,見證了兩德的統一,同時又是來自於一個尚未「統一」的國家,自然對「統一」有著特殊的情感。
  • 《西遊記》以唐僧取經為主線,總共經歷九九八十一難。這也應了佛家的九九歸一思想。令人不解的是,在經歷了八十難之後,師徒四人就拿到了真經,最後又在如來的提醒下,補上了一難,才使師徒四人圓滿。
  • 聽武夷山的茶農說,現在很多茶農為了茶葉的生長,普遍都給茶葉施有機肥料。其實,我們的老祖宗在三千多年前就說出了解決這類問題的根本方法,《周禮‧秋官司寇‧柞氏》:「夏日至,令刊陽木而火之。」
  • 30年前天安門事件的同一天,波蘭正好舉行戰後第一次自由選舉,成為共產東歐民主化的先驅。當年領導團結工聯(也稱「團結工會」)推翻共黨的華勒沙(Lech Walesa,也譯為「瓦文薩」)表示,蘇聯政局不穩讓民主運動有可趁之機。
  • 左派人士在年輕人的心中已再次築起了一道柏林圍牆,灌輸教條蒙住他們的心靈。不論是古典自由主義者、保守派、自由派,還是任何崇尚自由價值和繁榮的人都應該要團結起來「推倒這座牆」。在柏林圍牆倒下的30周年紀念日裡,我們或許也該回顧、深思、理解並致力於奠定西方文明的基礎價值。
  • 12月,在南嶺後山腳下的一座不起眼的小寺院,一位自稱對唐朝玄奘法師頗有研究的、有功能的和尚和我聊起當下國內外時事,他說疫情是人類有妖魔應業而來,包括美國總統一事,凡是得不到正義伸張時,疫情就會急增,叫人不行,天來做。
  • 明 仇英《彈箜篌美人圖》(局部),絹本設色。(公有領域)
    生活中,我們常用成語「餘音繞梁」、「天籟之音」形容一首曲子十分動聽,但若要以具體的語句評價樂曲或講述其意境,難度則非同小可,畢竟音樂比文字更抽象且需要更強的想像力。
  • 1月1日,德國政府於柏林的勃蘭登堡門(Brandenburg Gate)舉行慶祝新年活動,現場施放煙火及投射多變的燈光。政府為了減少COVID-19(中共病毒、新冠病毒)傳播風險,今年的慶祝活動縮小規模。
  • 欣賞《錦繡天花》,舞蹈展現仙女在雲間織紡的玲瓏風采,從幕啟時天界仙境的雲霧繚繞、到結尾滿天繁花的奼紫嫣紅,伴隨著迴盪於劇場的豐盈樂音,如同灑向觀眾的慈悲甘露,帶來滿廳的溫暖與祝褔。
  • 「在郊區有一塊地,那真的很美好!」來春說。我似乎能聽出這話裡的得意。或許,在這片她小時候瘋跑瘋鬧、捉魚爬樹、恣意成長的土地上,她能迎來中年的蛻變,重覓兒時無憂光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