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寶剛:上海真的回來了嗎?外資逃離中國掀起失業潮
【大紀元2022年06月14日訊】上海解封讓當地數千萬民眾鬆了一口氣,「上海回來了」也登上了微博熱搜。
上海「封城」逾兩個月後於6月1日「解封」,市政府為重振經濟,啟動召開20場政企溝通圓桌會議,邀請外資企業參加,首批為美資及汽車企業。路透社形容,上海意圖挽回因疫情封控而想逃離中國的外資,主要包括來自美國、歐洲、日本及韓國的企業,並會放寬針對海外員工的一項關鍵入境要求,以恢復遭重創的跨國企業信心。
中國自疫情開始便大幅收緊入境管制,自2020年初起要求擬入境的外籍人員須向當地政府申請簽發邀請函,獲批後要再向駐該國的中國大使館、領事館申請簽證。
路透社指出,封控讓上海的形象嚴重受損,已有無數外籍人士遷走;不少外國企業警告說,他們正在重新考慮調整投資計劃;有許多公司抱怨邀請函難以取得,而且需時漫長,阻礙聘用外國員工。
封控的後遺症已出現,多個著名外資品牌,等不及內地城市解封,已先後公布退出中國市場,象徵四十年來的改革開放,出現了前所未見的「大倒車」。
當中耐克公司(NIKE)7月將在中國停止運營Nike Run Club應用程式。據耐克稱,這款2010年在中國推出的應用程式目前在中國擁有超過800萬註冊用戶。用戶可以利用程式記錄運動情況,包括戶外慢跑路線、跑步的時間以及鍛鍊時長。
截至2月份的第三財季,大中華區市場是耐克唯一銷售額同比下降的地區。第三財季大中華區銷售額下降了5%,這在之前是難以想像。
阿迪達斯(Adidas)旗下另一款跑步應用Runtastic去年退出了中國市場,理由是未能迎合本地用戶的需求。
美國企業面臨的挑戰還包括中國嚴格的審查操作以及數據私隱法,就在去年,微軟旗下領英(LinkedIn)關閉了在中國的社交媒體服務,Yahoo也退出了中國市場,兩家公司給出的理由都是商業和法律環境日益嚴峻。
同時,全球最大電商亞馬遜本月表示,將在一年後關閉在中國的Kindle電子書店,包括停止在中國Kindle電子書店銷售電子書,且一年之後用戶將無法再將已購買的電子書下載到設備上。
同一時間,在嚴格的封控措施加劇本地競爭,Airbnb計劃關閉在中國的國內業務。
中國的住宿和體驗訂單只佔Airbnb整體收入的1%左右。嚴格、持續的防疫封控措施加劇了Airbnb面臨的問題。中國經營旅遊業務的成本越來越高,該公司認為不值得付出這樣的代價。
外資在疫後瘋狂逃離中國的事實,令這個有「制度自信」的強國,內部都不得出現自我質疑。《華爾街日報》一篇報導,稱中國正在執行「雙軌並行」:在實施了代價高昂的防疫封控後,中國正試圖刺激經濟反彈,在這種情況下,最高領導層採用了一種雙軌並行的方式:一方面堅持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嚴格防控疫情立場,另一方面由領導層的二號人物總理李克強來承擔修復經濟的工作。
有跡象表明,中國最高權力層對於政策重點存在意見分歧,習近平強調必須堅持嚴格的疫情防控舉措,而李克強則強調保持經濟發展勢頭的重要性,這種局面讓地方官員和投資者感到困惑,也暴露出習近平的權力出現裂痕。
現在,中共似乎正試圖融合高層傳遞的資訊。
但這種雙軌並行「兩條腿走路」的方法,恐怕最終是徒勞無功,原因是這兩條腿註定是前後不一,天生就是互相矛盾。
在疫情已趨於穩定的情況下, 上海和北京上週都表示,將取消對人員出行和商業活動的整體性強制限制措施。兩地政府還放鬆了一些措施,以便使先前關閉的工廠復工復產,同時恢復國際旅行。
但是,如果疫情再次反彈,大範圍封控很可能重現:在習近平尋求第三個任期之際,他不可能放棄動態清零抗疫政策,因為這一政策已成為習近平個人的標誌性政策。
彭博社估算,官方今年推出的刺激政策所涉金額已達5.3萬億美元,後續可能投入更多,這個相當於中國17萬億美元經濟總量的三分一,但實際上可以幫到的人,到底有多少?還是更多的資金最終都只會落入地方政府口袋?
更迫在眉睫是失業問題有年輕化跡象。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4月16-24歲人口調查失業率為18.2%,遠高於2020年7月創下的16.8%的前紀錄高位。鑑於青年失業率通常在畢業後的幾個月內達到高峰,這個數字在夏天可能會更高。
據在線招聘網站「智聯招聘」的一項調查,截至5月份,只有不到一半的應屆高校畢業生拿到了工作,相比之下,2021年春季為63%,2018年約為75%。
這些數字與官方數據相吻合。官方數據顯示過去四年青年失業率持續上升,這正是中國政府的真正擔憂。更令人憂慮是人口結構,中國高等教育畢業生人數每年都在上升,2022年達到創紀錄的1,080萬人。滙豐分析師去年估計,到2024年,這一數字可能會接近1,200萬。
失業問題部分源於外資撤出,但更大程度是反映去年中國對消費科技和補教行業的無情打擊。阿里巴巴、騰訊和滴滴等頂尖科技公司,今年都計劃裁減數以千計員工,僅騰訊就準備在其有2萬多員工的「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中裁員約兩成。
熱門職位不斷減少,競爭卻日趨激烈,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年輕人面臨就業難。像「躺平」這樣的網絡流行語,以及一些在上海封城後流行起來的更消極詞語,例如是「我們是最後一代」,都反映出現實困境。
此外,解除封鎖並沒有完全解除人們的恐懼。國家統計局4月份的「消費者預期指數」跌至87,是自1990年數據開始以來的最低點,即是回到了32年前。
根據內地的民意調查,多達45%的人說當前最擔心的議題是——#我的社區再次出現 covid-19。
最新消息是,上海有關部門在上週四(9日),下令至少七個區的居民從週六(11日)開始接受大規模核酸檢測,這些區的總人口為1,400萬,是上海總人口的一半,期間所有居民都將接受封閉管理,直到採樣工作全部完成。
正如《經濟學人》指出,中國或許已經戰勝了Omicron浪潮,但病毒仍有可能捲土重來。到時只要「解封」政策仍然存在,這個毀滅性的影響,只會不斷循環。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轉自 RFA
責任編輯:高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