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散文:拾斤地瓜——冬之記憶

作者:昶昶
font print 人氣: 804
【字號】    
   標籤: tags: , , ,

地瓜是再普通不過的食物,而在1960年,地瓜卻給我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

那年秋天開始,農村的饑荒蔓延到城市,糧食定量一減再減,細糧越來越少,副食品減得更多,每人每月2兩豬肉,2兩花生油。按票證供應的東西根本不夠吃。飢餓逼得人們到處找吃的,海裡的海菜,山上的野菜,凡能想到的都吃光了,甚至人行道旁的槐樹葉都被擼光了。(槐樹葉用水焯過,可以做菜蛋或是摻上麵粉做粘粥喝,不過槐樹葉有毒,吃了腫臉。)

那個時代同現在對比全都顛倒來看:割肉要肥的;吃糧要細的;用不著計劃生育,婦女大都不生孩子;減肥?笑話,人人符合三圍標準,只少不多,「胖子」也有,不過那是缺乏營養造成的浮腫。

當時普通工人的月工資三十來塊錢,黑市賣的糧票要五六塊錢一斤。我兄妹五人,我是老大,正在上高中。父親雖然沒給黨提意見,卻也被劃成不說話的右派,工資減到21元,他下放到濰坊種豬場勞動,捎回來的工資寥寥無幾。母親沒有工作,家裡的生活可想而知,唯一的辦法就是把家裡能賣的全賣了,但是也換不來多少吃的。

我當時在青島九中上學,每天餓肚子,體育課停了,課間操沒人去做。包括我在內有一半多同學得了浮腫,腿上一按一個大窩子。

教三角的安老師瘦瘦的,有些弱不禁風的樣子,他從來都是很敬業的,這天講了半節課,有氣無力地說:「同學們自己看書吧!」然後一屁股坐到椅子上等著下課。教化學的劉老師在課堂上伸著雞皮樣瘦長的脖子說:「同學們,記住羰基,倒過來就是雞湯!」許多年過去了,羰基的分子式早忘光了,劉老師也做古,但是這雞湯真正是難忘。

那時已經有了自由市場,雖然時不時還要被取締,或許法不治眾,市場還是蓬勃發展了。我每天上學都要路過市場三路自由市場:市場上有人手拿著雪白大饅頭叫賣:「1塊錢一個!」;還有人賣槓子頭火燒:「一塊五,便宜了!」;有人賣花生米:1塊錢8粒;有人賣曬乾了的地瓜葉:4塊錢一斤;還有人賣農村人吃剩的地瓜皮,好像是5塊錢一斤。

路頭一個穿著乾淨的老太太,她端坐在小板凳上,面前擺著一個老式的食盒,透過食盒玻璃蓋,可以看到裡面有醬好的兔子腿和兔子頭,似乎肉的香氣會透過玻璃散發出來,讓我垂涎欲滴。每每走到這裡總是多看幾眼,在這個食盒前面幾乎「流連忘返」。

有一次我鼓起勇氣,怯怯地問老太太:「兔子頭多少錢?」兔子腿肯定很貴,我連問的奢望都沒有。

老太太沒有嫌棄我這個孩子買不起,她操上海口音的青島話,和顏悅色地回答我:「1塊錢1隻,我自己醬的,很好吃呀!」

「嗷,我回家問問!」我知道買不起,紅著臉趕快走開了!

自由市場還有一個殘酷血腥的景象,那就是乞丐。不清楚這些乞丐從哪裡來,不但瘦弱,衣不遮體,而總是鮮血淋漓,滿臉滿身傷痕累累,污穢不堪,已經是人鬼難分的模樣了!那時人人都餓肚子,沒人去救濟乞丐。這些乞丐只能抽空在別人不防備時去搶吃的,尤其是市場上賣熟食的,常常受到乞丐的襲擊。乞丐搶到吃的,立即受到凶狠的拳打腳踢,被打到滿是灰塵的地面,只是把搶到的食物拚命往嘴裡填,很快就把搶到的「消滅」了,那些打人凶漢無可奈何,罵罵咧咧只能再踹上幾腳。那時我年小,只是感覺這些乞丐既可憐又令人恐怖,而對那些打人的商販很不以為然:「搶就搶了吧,他也是餓得沒辦法,打這些死亡線邊緣上的人是非常殘酷的事!」現在想起來,這些可憐的乞丐已經被飢餓折磨到了只剩下生物本能的地步了!

其實我比那些乞丐也好不了多少,每天24小時無時無刻不被飢餓纏繞。當時最大的夢想就是有個「寶葫蘆」或是「阿拉丁」神燈之類的寶物,第一願望就是要吃一頓飽飯。

父親的朋友高大爺在濰坊,聽說那裡可以捯(方言)地瓜,所謂捯地瓜,是在收完地瓜的地裡挖農民漏刨的地瓜。我曠了一週課和弟弟去濰坊捯地瓜。我們每天清晨扛著鐵杴,讓房東的孩子帶領我們去捯地瓜。捯地瓜的人很多,有農民也有城裡人。地開始上凍,挖起來很費勁,其實真正漏刨的地瓜並不多,大部分挖到是小姆指粗的地瓜根,偶爾有也是小地瓜。中午餓了找大一點的地瓜往身上蹭一蹭,也不管髒不髒、有沒有土,生啃了就是午飯。晚上我和弟弟回去,高大爺幫著把地瓜根切成片煮熟,這是我和弟弟的晚飯。然後在人家放東西的小倉庫睡一夜,第二天再去捯地瓜。一週下來成績不小,給家裡省了飯,又刨了一麵布袋小地瓜帶回青島。當時父親在濰坊種豬場下放勞動,臨走我倆去看父親。父親從食堂打了拾斤熟地瓜,我們倆風捲殘雲,直吃得彎不下腰。拾斤地瓜全部吃光了,這真正是現實生活中的寶葫蘆、阿拉丁神燈。父親看我們吃這麼多吃了一驚,其實父親也吃不飽,這是從他肚子裡省出來的。

事隔半個多世紀,父親也已做古,直到今天每次吃地瓜就想起那拾斤地瓜,這是我一生中地瓜吃得最多的一次,也是永誌不忘的一次,我想這些經歷是現在的年輕人難以理解的,聽說大陸又要大辦供銷社了,惟願當年這些殘酷的現實不要重演!願老父的在天之靈安息吧!@#◇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時下正當春天,雖然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花兒尚未綻放,樹木也是萌芽狀態,但鳥兒婉轉的鳴叫,已唱出春天的喜悅。融入春天,自然,心中也有了春天的風景。
  • 余先生的一句話讓筆者心有震悸,事關余先生老家安徽曾派一代表團赴普林斯頓,想說服先生回國看看,因他公開表示八九事件不平反就不回國。故鄉來人勸道,回一趟便能解除鄉愁。先生急了,懟出一句——我沒有鄉愁!
  • 漫步林間小道,穿過亭廊幽徑,聽著叮咚的山泉水,迎向輕柔撫面的風兒;但見鳥鳴山翠,花木蓬勃,白雲繞山崗,飛絮舞流韻。
  • 是不是每一個生命,對春天都有一個約定?就像花和草,都在靜靜地等待。等待中,蓄積著力量,等待中,膨脹著希望,強大著信心?
  • 春風吹拂,大地正變得酥軟,路邊的柳樹,也籠著瑩瑩的鵝黃。河冰化開一道一道冰痕,憋悶一冬天的河水,又歡唱起來了。我知道,人們的覺醒,同樣會給人類的文明,帶來一個生機勃勃的春天。造物主以他神奇之手,正在繪出一個嶄新的天地。
  • 置身其中,我歡心,流淚,在愛與光明中,在苦難與掙扎中,我們創造著繁榮和文明。在深沉與莊嚴的歌聲中,我們明白了輾轉輪迴來到世間的意義。
  • 一個一個房間打掃,牆壁,天棚,各種物件兒,犄角旮旯也不落下,務必做到乾淨、整潔。兒子很是仔細,就連燈泡都擰下來,一個一個擦拭如新。包裹商品帶回的邪黨報紙,該燒的燒,該丟垃圾點的丟垃圾點,不能讓它散發毒氣。掃灰,也叫「除塵」,或「出陳」,走出舊的藩籬,除陳迎新,多好的寓意。
  • 看來,那句「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應該改成「上天言實事,下界無欺瞞」才好。沒有欺騙,人們才會真誠相待,才會友善,才會寬懷包容,社會不就平安祥和了嗎。這正是:大法傳世人心歸正,春風吹拂萬物復甦。
  • 我期待著,神州歸正道。我盼望著,江山復清明。我期望著故鄉的環境能恢復到童年時的美景,人心像古人一般純正…
  • 梅花高尚的品格更令我肅然起敬,歷經苦寒,迎霜沐雪,堅韌不拔吐露芬芳,這多麼像一群行走在山間田野,大街小巷,不懼強權暴力,拎包送福,把真相福音送達千萬家的大法弟子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