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曾在不同場合和時間,問過很多不同人一個同樣的問題:「愚公移山」的主題思想究竟是什麼?
被問的人當中,有的在社會上很有身分地位,有大學講師,有大學畢業生,當然也有社會階層和文化層次較低的人。然而,他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卻驚人地一致——大概不外乎都這麼說:
「愚公移山」這個故事的主題思想在於:反映了人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驚人毅力,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道理。
我問他們,還有沒有別的了,他們多是搖搖頭說:「沒了。」
不僅如此,查閱網絡或其它媒體,對這一問題的回答也都是大同小異,搜出的圖片淨是挖山不止,而兩位神仙搬動山的畫面卻不見蹤影。
他們的回答對不對呢?他們畫的對不對呢?若是筆者來看,既對,又不對。對的在次要的一部分,不對的在於沒表達出主要精華的部分。那麼,主要精華的部分究竟是什麼呢?
中華傳統文化,就像一條江河,浩浩泱泱,源遠流長,是如此的博大精深,智慧通神。尤其宛如大河上游的是出世的修煉與得道文化,包括佛道兩大家等等;下游才是入世的治世與做人文化。
儒家創始人孔子,是人中至聖,學問了得。但史載,他曾四次向道家創始人老子問禮求教,並驚歎老子的學問智慧「神龍見首不見尾」,從老子的教誨開示中獲益頗豐。
中國人自稱炎黃子孫,中華五千年文明的主要開創者黃帝,被尊為人文初祖。但他曾進山訪仙,向神仙廣成子求教治國安民之術。
人中至聖孔子和人文初祖黃帝問道訪仙的故事告訴我們,出世的修煉文化是入世的做人文化的源頭,前者對後者具有奠基、造化、涵養、提升的功效。
那麼,什麼是中華文化的精華呢?顯然是出世的修煉文化。被中共污為封建迷信、文化糟粕的東西,其實恰恰是中華文化真正的精華所在。
釐清了中華文化的脈絡,分清了什麼才是中華文化的精華,我們就比較容易回答本文的問題了。
《愚公移山》這篇寓言故事,選自《列子‧湯問》第五章。列子原名列禦寇,是戰國時期鄭國圃田(今河南鄭州)人,他是戰國前期思想家,是老莊之外的又一位道家代表人物。《愚公移山》講述的是愚公不畏艱難,無視眾人的譏諷,矢志精誠,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天帝派兩位神仙下凡,而將兩座山搬走的故事。
東晉大學者、玄學家、養生學家張湛,是《列子》最早的整理者和注釋者。他認為,愚公移山故事源自名僧竺法護的譯經《佛說力士移山經》。移山神話是中古時期佛典的常見物語,《列子》的創作者曾比較系統地閱讀了《佛說力士移山經》。張湛的上述觀點,可以說明列子愚公篇與佛教的淵源關係。
通觀愚公移山故事,依次展現了如下場景與情節:兩座大山→老愚公→召集家族議事→宣示移山之志→妻子置疑→愚公率家人挖山不止→鄰人相助→智叟說風涼話→愚公再表移山之志→天帝出場→遣二神助愚公移山。
有道是「千錘打鑼,一錘定音」,故事的前面都是鋪墊,最後的落腳點,才是要表達的真東西。
從愚公移山創作者的身分、故事中的文化淵源、行文的章法,以及列子一書整體內容來看,筆者有理由認為,愚公移山的故事的主題思想,理應歸於中華文化的上游,通過這個寓言故事,揭示天人合一,啟迪世人的神性。而「不畏艱險」之類只是其不經意間的副產品。
所以,筆者把愚公移山的主題思想表述為:「天人合一,頭上三尺有神靈;精誠所至,必有神助。」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託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的文學體裁。從一定意義上說,也許把「愚公移山」稱之為「天帝移山」更符合作者的本意。
中國號稱神州,自古就是一個充滿神性、多有神跡,信神、敬神、修神的國度。神的啟示遍布丹經道藏的字裡行間,神話故事流傳在村野坊間,維繫著神性文化的世代傳承。
之所以當今中國大陸民眾眾口一詞,把「愚公移山」這篇寓言故事的「神格」降低為「人格」,莫不是中共無神論一言堂長期強制灌輸毒害的結果。從小至大,中國人沒聽過別的,毛澤東「老三篇」這麼寫,老師課堂上這麼教,家長也都是這麼給解釋的,也就稀里糊塗地接受了這種觀點,也不可能有超越於此的「神格」認識了。@*◇
責任編輯: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