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元專欄】加國以平均名義取消尖子生課程 太荒誕
【大紀元2022年11月25日訊】溫哥華前段時間教育局教委選舉吵得不可開交,其中一個引發最大爭議的問題是,有些候選人發誓一旦當選,會立即恢復現本屆教委去年廢除的榮譽課程。
去年溫哥華教育局廢除榮譽課程,剝奪了尖子生上專門高級課程的唯一機會,引發許多家長不滿。尤其是許多低收入家庭,子女聰慧,但家長無力承擔私立學校高昂學費,只能上公校尖子班。
教育局被平均至上主義蒙了心智
教育局取消尖子生榮譽課程的理由是,只有這樣,才能推動校園包容與平均主義。校董會還稱,榮譽課程與卑詩強調綜合技能、不再強調專門知識或內容教學的新教學大綱不符。教育委員們也覺得,榮譽課程只是一個高級篩人形式,與其推崇的平均主義目標相違背。
以平均主義名義取消榮譽課程的教育局,並非溫哥華教育局一家,多倫多公校教育局(TDSB)最近也取消了所有專業藝術與體育學校所有專業技能招生要求,並規定一旦申請人數超過規定名額,就採取抓鬮形式決定錄取誰。
這麼一個操作,就宣告了專業學校的死亡。不按才藝錄取學生,課程質量肯定會嚴重下滑。這種情況下想要更上一層樓的尖子生,只能被迫上還沒降低招生標準的私校。但私校高昂學費讓低收入家庭無力承受,子女再優秀,也上不起,最遭罪的還是這些家庭及其子女。
全國最大的2個教育局——溫哥華和多倫多教育局,連這麼簡單的道理都不懂,完全是被平均主義至上的病態執念蒙了心智。
公平和平均要分清
公平,是對所有人一視同仁,為每個學生提供成功機會,而不是所有學生平均對待,畢竟學生來自不同家庭和背景,其中有些就是需要額外支持。如有學習障礙的學生,比正常學生可能需要更多幫助。
相反,平均主義是讓所有學生都一個結果。不同學生之間的任何差異,都要責怪系統性種族歧視,或被打成是下意識的偏見,而不是將之當成是能力與動機差異造成的現實差距。平均主義教學的終極目的是,所有學生按一個模子打造出來。
按照這種想法操作,教育局忙著廢除榮譽課程,也就不奇怪了。榮譽課程,是專門針對尖子生提供的拔高課程,本質就是不搞平均。這種課程,不僅不去消除差異,而且還加劇差異。
即便如此,誰也無法否認,以平均的名義廢除榮譽課程,是徹頭徹尾的輕率之舉。僅僅因為結果不一樣,就說是因為歧視或系統性種族主義,是完全站不住腳的。結果不一樣,只能說明學生在不同領域能力水平有參差。
個體能力差異無關種族與性別
簡言之,有些學生就是天生在某些方面能力更強,和種族或性別扯不上半點關係,一切都取決於知識、技能與動機。真要搞絕對的平均主義,奧運會都得取消,或至少取消選手參賽資格選拔。
按這種邏輯,交響樂樂手,也不能按樂手本身能力高低擇優選拔,職業運動員也不能按能力來選拔,都改用抓鬮選人得了。還有,所有博士課程也得取消,因為博士課程是在搞學術精英主義。
我們一定要問一下,教育局到底是以機會平等為主,還是一味搞結果平均。機會平等,能鼓勵所有學生無論自身境遇如何,都要努力拚搏,不斷提高自身能力。結果平均,則是一味強調集體認同,降低標準。無論是誰,都不希望學校把孩子往下拽、不去幫助孩子提高。
恢復榮譽課程,雖不能解決當前公校教育中所有錯誤做法,但至少算是個撥亂反正。所有孩子,都應該在無需上私校情況下,享受更優質的教育。◇
作者簡介:
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麥克.茲瓦格斯特拉(Michael Zwaagstra)是一名公立中學教師、公共政策前沿中心的高級研究員和作家,著有《舞台上的賢者:教與學的常識性反思》一書。
原文刊載於英文大紀元。
本文僅表達作者的觀點, 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觀點。◇
責任編輯: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