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中共面臨糧食危機
【大紀元2021年09月29日訊】(大紀元專欄作家Antonio Graceffo撰文/曲志卓編譯)習近平的新農業改革聽起來很像毛澤東時代的政策。它就像棋盤遊戲一樣,涉及調動人力和資源,規劃糧食產量的增長,以及未來儲存多少糧食,誰將獲得哪些資源,誰將受到中國共產黨的青睞。
毛澤東的農業政策導致了3,000萬人死亡。習近平可能會做得好一點,但這僅僅是因為中共將從法國、澳大利亞、美國、荷蘭和新西蘭進口食品。
2020年,由於疫情、洪水和其它一些外部因素,隨著食品價格的飆升,中國面臨糧食短缺。雖然今年疫情經濟的某些方面比較好,但中國仍然面臨著同樣的系統性問題,即人口太多,人均耕地面積比大多數國家少60%左右。與此同時,人口不僅在增長,而且越來越富裕,要求更多的肉類和更多的食物。
中共警告其公民,能源價格飛漲將減少化肥供應,繼而對糧食安全產生負面影響。北京計劃向化肥製造商分配化學品和原材料的供應,以確保供應不會耗盡。中國使用的肥料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四倍,這對環境造成了難以置信的破壞,對人體健康構成了威脅。
在全球範圍內,由於極端天氣和生產工廠關閉,以及中國的需求,化肥價格正在上漲。僅中國就占世界化肥消費量的30%。中國農民受到沉重打擊,中共預計情況會變得更糟。國家發改委正在嚴厲打擊尿素囤積和哄抬價格行為。儘管受到中共的照顧,尿素生產商卻因為使用煤炭而面臨困難,因為燃燒煤炭是北京的污染控制政策打擊的目標。
儘管中共儘了最大努力,他們仍然嚴重依賴小麥和其它食品的進口。中國1,700億美元的食品進口額是其760億美元出口額的兩倍多。
國有媒體《中國日報》設有「習近平思想」網頁,刊登的都是「習近平對體育的評論」、「習近平呼籲阿富汗穩定過渡」、「習近平的氣候承諾」之類的文章。最近,媒體開始鼓吹農業改革,並宣傳習近平對農民的支持。現在中國的糧食供應受到威脅,所以中共試圖將農村居民納入其經濟發展計劃。
「習近平思想」網頁上的一個宣傳視頻名為「習近平為曾經做過農民而自豪」。該視頻顯示習近平在哥斯達黎加會見了一個咖啡種植者家庭。哥斯達黎加人稱頌習的謙虛和自豪。另一段宣傳視頻聲稱,在習近平和中共的領導下,農業管理系統將創建手機應用程序,農民可以使用這些應用程序實現農場現代化。中共制定了2035年之前將要實現的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正式目標。
現代化只是中共農村土地改革的一部分。就像在鄧小平時代一樣,中國的農民仍然處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下。農民沒有土地的所有權。相反,土地歸農村集體所有。集體將土地使用權分配給符合條件的家庭。
北京堅持認為,國家必須保持1.2億公頃土地永久種植糧食的「紅線」,這樣國家才能自力更生。中共計劃利用轉基因生物等技術提高作物產量。它還將為農民種植穀物提供補貼。另一方面,這條「紅線」還表明,農村居民將被迫繼續留在農村居住,以繼續種植這些土地。
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宣布了「農村振興」計劃,包括農村土地的轉讓和租賃。這些措施旨在縮小城鄉差距,穩定經濟,幫助數以億計在疫情封鎖期間無法到城裡工作的農民。在疫情流行之前,農村家庭的平均收入大約是城市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這就是為什麼每年有近3億農村居民到城市尋找工作的原因。
習近平之所以承諾改善農民的生活水平,是出於對糧食短缺的恐懼,而不是一個大幅增加農民財富的合法承諾。改變家庭責任制和其它農村振興計劃不會縮小這一巨大的貧富差距,也不會令農民放棄離開農村到城市工廠工作的願望。如果確實這樣,中國將缺少大約3億工廠工人。
2020年,習近平推動了一場「制止餐飲浪費」運動。今年,為了應對潛在的糧食短缺,中共採取了密集的宣傳和嚴格的審查措施,強推避免糧食浪費的口號。視頻平台也開始刪除暴飲暴食的節目,並懲罰搜索某些關鍵字(如「大胃王」或「吃播」)的用戶。
本月早些時候,中共主辦了一次關於減少糧食損失和浪費的會議。供應鏈的中斷和運輸限制導致糧食浪費增加,特別是易腐農產品。據《中國日報》報導,中國大約25%的食品被丟失或浪費。在COVID-19封鎖期間,由於運輸限制或缺乏司機,糧食因在田裡無法收穫、或因在運輸過程時間過長而腐爛。由於加工廠和工廠在疫情期間關閉,其它食品也腐爛了。
糧食短缺的威脅足以讓中共放下他們的驕傲,而與敵人進行貿易。儘管與澳大利亞存在其它貿易爭端,中共還是預購了近220萬噸澳大利亞小麥。與此同時,中共大幅削減了澳大利亞煤炭的進口,對澳大利亞葡萄酒和大麥的關稅仍然有效。
作者簡介:
安東尼奧‧格雷斯福(Antonio Graceffo)博士在亞洲已經住了二十多年。他畢業於上海體育學院,擁有上海交通大學的中國MBA學位。安東尼奧是一名經濟學教授和中國經濟分析師,為各種國際媒體撰稿。他的一些中國著作包括《超越一帶一路:中國的全球經濟擴張》(Beyond the Belt and Road: China’s Global Economic Expansion)和《中國經濟簡明課程》(A Short Course on the Chinese Economy)。
原文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