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中秋佳節,有人歡聚有人愁,不少文人墨客都藉此節日抒懷,北宋著名的豪放派詞人蘇軾也是如此。提及蘇軾筆下的中秋,最家喻戶曉的莫過於《水調歌頭》,詞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感悟既飽含哲理,亦鼓勵後世讀者看淡離合。然而看淡與放下執著怎會易如反掌?蘇軾一生百經挫折,心情載浮載沉,縱有「一蓑煙雨任平生」之願,有時也難抵世事無常之淒涼。本文將帶您走近這位豪放詞人筆下的另一個中秋——《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感受風葉秋涼,品讀超凡哲思。
原詞: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縱然全詞充滿孤寂悲情,我們也能從首句文勢看出東坡的風格——即使悲,也是大丈夫不拐彎抹角的悲。「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開門見山,直抒胸臆,感嘆人生的虛幻與短促,使悲涼氣氛籠罩全詞。「一場」與「幾度」對仗工整,凸顯人生短暫如白駒過隙,以夢喻世事,暗示自己不堪回首的辛酸往事,也飽含佛道兩家紅塵若夢的哲理;以「幾度秋涼」反問,引人聯想到人生似乎已短至經不起折磨的地步。「秋涼」二字奠定全詞悲涼基調,也與當時所處的季節呼應,引出下文令人惆悵的秋景。
「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緊承前句「秋涼」,藉典型秋景抒發時光易逝、容顏將老之嘆:到了夜晚,秋風吹落樹葉發出的聲音響徹迴廊,再看看鏡中的自己,眉頭鬢上又添白髮,真令人悵惘!此句寓情於景、情景交融,以秋風蕭瑟、落葉紛飛之景自然而然地引出逝水年華人易老的感慨。
整個上闋重在「感傷」:感人生之短促,傷韶華之易逝;而下闋重在「悲憤」之情:悲人生之寥落,憤奸臣之險惡。「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的表面意思是:酒非好酒,自然要為客人少而發愁;月雖明亮,卻總被雲遮擋。然而此句表達的不僅是表面意,而且借物喻人——「酒賤」暗指東坡自己不僅年華已去還被貶官的悲慘處境,「客少」指因東坡地位降低,官場中的某些勢利小人為明哲保身而遠離了他,看似是酒的質量不夠好導致來客稀少,實則描述作者被貶官後旁人避之如避火的情形;「月明」隱喻作者本人,自己如明月般才華橫溢、人品正直,卻不幸遭烏雲般的奸臣小人排擠,暗含對世態炎涼的憤慨,亦與首句「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相呼應。
東坡在被貶至黃州的第二年中秋節時寫下了這闋詞,此前不久在他身上發生了「烏臺詩案」,是其人生的一次重大轉折,也是引發他哀嘆酒賤客少、雲妨明月的原因之一。當時李定、何正臣、舒亶、李宜之等人在幾天之內連番向皇帝宋神宗上奏彈劾蘇東坡,對東坡濫加罪名,欲置其於死地,所幸東坡後經多方力保,改謫黃州團練副使安置。經歷此番挫折後,東坡便生出「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的感慨,又恰逢中秋佳節,本是歡喜之日卻難以開顏,再加上思念親人(尤其思念弟弟子由),更添「客少」之悲涼。
尾句「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表現詞人孤寂思親之情:中秋本是團聚的節日,可當夜沒有一人與東坡共同欣賞美麗的月光,因此這中秋的月光不再顯得美麗,而是顯得孤單寒冷。此時他只能拿起酒杯,悽然望著北方。至於為何望向北方,歷代都有爭議。一種解釋是出於兄弟之情而望向弟弟子由所在的方向,此時兩人相隔甚遠,只能在北望時藉明月遙寄思念;另一種解釋是北方是京城(汴京)所在的方向,東坡在想起自己受排擠的往事後,期待有朝一日還能得到朝廷的重用。
雖然如今的我們難以知曉蘇軾當時北望的確切原因,但「悽然」一詞卻是實實在在的。作為豪放派的代表,東坡許多詞都以豁達作結,或先抑後揚,或哀中取樂,例如《水調歌頭》一詞便是由抑轉揚,而《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全詞一涼到底,以孤光、悽然收尾,可見他所受打擊之重及內心悲苦之深。不過,我們依然可以從這闋淒涼之詞中看到在盡力掙扎與超脫的東坡:「世事一場大夢」不正是他在飽經苦難後悟到的超凡哲理?既知人生苦短如幻,他已不是在滾滾紅塵中迷失的平庸之輩。
筆者在先前的文章中曾表達過這一觀點,即:蘇軾的一生其實是修行的一生。修行注定艱苦,倘若每件悲痛之事都能輕易看淡,便不是修行。蘇軾有過「詩酒趁年華」的豁達,有過「莫聽穿林打葉聲」的瀟灑,有過「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釋懷,而他的每一次超然背後或許都有無盡辛酸。塞翁失馬,焉知禍福,恰是這些辛酸事促使他的心境步步昇華,更加超然。「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看似至簡至易、老調重彈之理,卻是歷經磨鍊後凝成的智慧結晶,唯親身體驗百般秋涼者方能悟到。
讀完《西江月》這闋詞後,筆者對東坡其人的了解更進了一層: 高唱「竹杖芒鞋輕勝馬」的勇士是他,低吟「把盞悽然北望」的飲酒人也是他——一位努力走出苦難夢境的修行人。
@*
責任編輯: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