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中國經濟

COP26閉幕 學者:氣候變化是偽命題?

圖為中國內蒙古一處煤礦的煙囪裡冒出濃烈的煙。(GOU YIGE/AFP/Getty Images)

【大紀元2021年11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駱亞、程靜採訪報導)歷時兩週的COP26聯合國氣候峰會,13日終於達成對抗氣候變遷的全球性協議。分析認為,雖然極端天氣在增多,但氣候變化仍可能是偽命題。

各國達成的《格拉斯哥氣候協議》(Glasgow Climate Pact),同意「逐步減少」使用煤炭發電,將地球溫度上升限制在攝氏1.5度內等。這是有史以來聯合國峰會首次明確表述減少使用煤碳的計劃。

此間,美中出人意料地發表聯合聲明,承諾未來10年加強氣候合作,並就一系列問題商定步驟,包括甲烷排放、脫碳、向清潔能源過渡。但沒有具體承諾。

不過,對於各國同意「逐步減少」而不是「逐步淘汰」煤炭,大會主席阿洛克‧夏爾馬(Alok Sharma,又譯岑浩文)說,他對事件的發展「深感失望」。

減排是不可能的任務?中國大多能源來自煤碳

中國是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中共承諾,2030年之前達到碳排放峰值,2060年達到碳中和(零排放)。

《華爾街日報》週一(15日)說,中國的氣候任務尤為艱巨,原因有兩點。首先,中國是世界工廠,特別是在重工業方面,其經濟的碳密集程度已經遠遠高於美國、日本和歐盟。

另外,與美國不同,中國缺乏一個充滿活力的國內天然氣產業用於幫助迅速取代煤炭和提供一個方便的、即開即關型的清潔燃燒替代品,天然氣產業與帶有間歇性特質的太陽能和風能也沒有很好的結合。

上個月,中國多省已出現供電緊張的情況,經濟大受傷害。《華爾街日報》說,中國經濟增長3大支柱或搖搖欲墜,第三季GDP增長4.9%,遠低於預期。

北京獨立學者王軍對大紀元表示,如果今後幾十年內完全棄用煤炭,中國的發展步伐勢必大大放慢。如果減排太快,最明顯的就是很多人工、機器設備閒置,那些工廠都是幾十萬員工,他們沒有生活費又要過年,怎麼過日子,所以不可能快的。

「中國大陸平均來講百分之六十多的電是來自煤,你說怎麼轉變?成本很高的。像修建電站,投資很長周期,起碼十年才能見效果。」他說,「(煤炭使用)哪怕是降到10%都很困難。因為它涉及到整個一套系統的變革。那個供電的設備、用電的機器等等都要變換,不是那麼容易。」

王軍認為,從共產黨執政這七十年看,能源一直就依賴煤炭。中國自己生產很多太陽能電板,銷往海外。太陽能電池板實際上是很環保的。但是在中國,就很少家庭、企業在用這個東西,給外國人清潔能源。中國也沒能力引進昂貴的清潔能源,如水電、風能。

氣候峰會沒有具體計劃 資金是問題

此次峰會上,援助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發達國家曾在2009年承諾,每年向新興經濟體提供1,000億美元,但沒有兌現。大會主席夏爾馬表示,到2025年將動用約5,000億美元。

這個雄偉的減排計劃共需要多少資金?據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的最新估計,要實現《巴黎協定》中將氣溫升幅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的目標,從現在起到2050年得花費131萬億美元,這高於全球去年85萬億美元的總GDP,也比之前預計的98萬億美元多得多。

台灣中華研究院研究員林向愷認為,「我不相信兩個禮拜的氣候變遷會議可以得到具體的計劃,也就是方向性的方案。還有的吵(談判)。」

迫於國際的壓力,北京也做了很多承諾。很多分析認為,氣候問題是北京為數不多的可與西方合作的項目,中共是在討好西方。

林向愷認為,反正現在也不需要解決什麼,只是同意這種解決的方向,「等到要做那個事,可能一兩年後的事情,那以後再說吧。」

「它的政權保命比較重要吧」,林向愷說,不然北京要演下去幹嘛。「國際社會不會要人家命的,最多丟臉而已,就是你是強國、大國,你可能在國際上丟個臉不會死人的。」

「但是國內問題會很嚴重。區域的、個人的,個人所得分配,區域發展差距還有很多。那個才是大問題。」林向愷說,北京面臨的最大風險是這些。

氣候變化是偽命題?極端天氣在增多

對此全球氣候峰會,也有學者大唱反調。北京經濟學者彭定鼎對大紀元說,「沒有任何證據支持所謂全球變暖」,「從來就沒想明白,全球氣候有什麼趨勢,反正我也沒有感受到。我看了統計數字也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全球變暖。」

「這是偽命題。全球沒有變暖」,彭定鼎說,「現在需要考察的不是全球變暖怎麼辦,而是全球變暖這個謠言是怎麼出現的。」

對於政客熱衷於搞這個互動,彭定鼎說,「肯定在民主國家是為了選票,在中國這樣的專制國家可能是為了增加自己的權力,強化自己的權力。」

要達到碳中和、碳達標,發展中國家需要發達國家投入資金支持,彭定鼎說,「可能是為了給貪污製造機會吧。為貪污或者中飽私囊製造機會。」

「包括聯合國氣象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他們的收入也很高,但他們從來沒有提出過任何正確的證明全球氣候在發生危機性的變化。」他說。

不過,林向愷表示,「認為偽命題的人越來越少。認為這個問題嚴重的越來越多」,極端天氣越來越多,「你覺得這不是偽命題時,可能太晚了。」

責任編輯:李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