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闋《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引人夢回南宋初年的戰塵中,瞻仰精忠岳飛的豪情歷史。岳飛為何能成為「全勝將軍」呢?你知道他打了多少場仗嗎?他的精忠一生,有許多可歌可敬的中興大戰和小故事,在此略窺一二……。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裡笙歌作。到而今、鐵蹄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
這首宋詞《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是南宋抗金名將、民族英雄岳飛的名作,流傳千古。詞中人「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兵安在?……民安在?」聲聲慨嘆,出於天然的憂國憂民胸懷、忠厚熱烈的愛國情操;念念不忘,平靖風塵,一清河洛,濟世熱忱激越,千古激盪人心。
少負氣節 生有神力
岳飛(西元1103—1141年)是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生在兩宋之交。他出生時,有一隻大鵠來到他家屋上飛鳴,因此家人為他取名「岳飛」,字「鵬舉」。岳飛未彌月,在他身上又發生一個奇蹟。一天黃河決堤,大水猛地沖來,母親姚氏抱岳飛坐在甕中,任沖濤漂流,後來甕被沖到岸上,人也好端端毫髮無傷。
岳飛的父親岳和忠厚傳家,愛人如己。雖然家中不寬裕,也沒減退岳和的善心善行,他盡量省下自己的食物來救濟飢民;田地被他人耕種侵占過頭了,他不但不計較,乾脆割地送給侵占的人;親朋來借貸,他總是儘量幫助,錢還不還他都不掛心,心中從無討債一事。
岳飛年少時就勤奮好學,《宋史》說岳飛「少負氣節,沉厚寡言,家貧力學,尤好《左氏春秋》、孫吳兵法」。岳飛生來具有神力,未成年就能挽弓三百斤、弩八石。他拜師周同學射箭,把老師的功夫都學到家了,而且青出於藍,能左右射箭。周同死後,岳飛每逢朔望日,就上墳祭拜先師。父親嘉許他的義氣,早知道他具有「殉國死義」的氣節。
岳飛父親早逝後,母親一樣給了他很好的精神氣節教養,鼓勵他精忠報國。
文武全器 仁智並施 全勝將軍
岳飛締造的偉業,來自「文武全器,仁智並施」的稟賦。看《宋史》的評贊可知一斑:「西漢而下,若韓、彭、絳、灌之為將,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並施如宋岳飛者,一代豈多見。」岳飛文武全能的才器,以及仁智並施的胸懷與睿智,在他抗金的戰役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岳飛十九歲,「總髮從軍,歷二百餘戰」(《岳武穆遺文‧五岳祠盟》),全數告捷,乃名副其實的「有勝無敗」的常勝將軍。岳飛曾說用兵之術:「仁、智、信、勇、嚴,缺一不可。」
在岳飛的精神與戰功的感召下,部將對他的崇敬無以復加,許多敵軍的大將被他招降或自己投誠,成了他的得力助手。金人士兵看到軍紀嚴明、道德高標的宋軍駐軍,軍中將士忍飢都不敢擾民,就知道「此岳爺爺軍」也,爭相投降歸附。
畢生心願 精忠報國
岳飛上書宋高宗《乞出師札》,自陳畢生的志願:「臣伏自國家變故以來,起於白屋(喻平民階層 ),實懷捐軀報國、復讎雪恥之心。」他誓願迎還欽徽二聖「使宗廟再安,萬姓同歡,陛下高枕,無北顧憂」。岳飛惟願此生了卻報國夙願,功名於他根本是身外之物。高宗看了岳飛《乞出師札》,批答「有臣如此,顧復何憂!」可惜,宋高宗反覆無定,又聽取奸佞讒言,留下千古悵恨。
第一份工作「敢戰士」 勇智才藝在古良將之上
岳飛從軍,始於北宋宣和四年(西元1122年)。當時真定(今河北)宣撫劉韐徵募「敢戰士」,十九歲的岳飛前去應募,精忠報國之路從此展開。岳飛一從戎就展現了強盛的愛國情操和軍事天分。
真定有劇賊陶俊、賈進和作亂,岳飛請了百騎士兵前往滅賊。他遣派兵卒偽裝成商人進入賊人的部伍中埋伏;並且在山寨堡壘下設了百人伏兵。布置完成,岳飛自己領著數十騎兵挑戰賊人堡壘,等到賊人出戰時,岳飛假裝遁逃引賊來追,趁機發動伏兵應合,趁賊不備從後方追殺賊兵。另一方,在山寨中的先遣伏兵同時擒住賊王歸營。這就是岳飛出師之初,智勇雙全的第一捷報。岳飛「勇智才藝,古良將不能過」,讓東京留守宗澤印象深刻。岳飛升任秉義郎。
靖康難起,康王趙構即位,為宋高宗。岳飛呈《南京上高宗書》數千言,力促高宗恢復中原。奉主南遷的鴿派不容,以「越職」將岳飛治罪奪官。
上司稱讚「君殆非行伍中人」
岳飛報國之心未改,他前去拜見河北招討使張所。張所以國士對待他,任用他當中軍統領。張所問他「汝能敵幾何?」岳飛回答,「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謀」,接著說出他的用兵和保衛國土的經略之見,讓張所大歎「君殆非行伍中人」,把他從借補修武郎提升為借補武經郎。
照亮汗青的歷史聖戰
從紹興四年到十年的七年之間(西元1134年—1141年),岳飛受到宋高宗重用,開展了照亮汗青的歷史聖戰的輝煌,留下了丹心惟一忠的亙古典範。岳飛精忠報國的聖戰,是以漢陽郡和鄂州為屯兵駐紮基地,岳飛謀定襄陽一帶共六個郡作為恢復中原的重地。本文開頭的《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就是這個時期的赤忱之作。
洞見軍機 「無如飛者」
紹興四年,岳飛除官荊南、鄂、岳州制置使,掌軍馬屯防捍禦之事。岳飛上奏謀略:「襄陽等六郡為恢復中原基本,今當先取六郡,以除心膂(比喻重要部位)之病。」宋高宗轉問丞相趙鼎,趙鼎極為肯定岳飛:「知上流利害,無如飛者。」
於是宋高宗授官岳飛黃州、復州、漢陽軍(紹興年中,有時改制為漢陽縣)、德安府制置使。岳飛由此展開中興南宋的大計。
八十天內取回光復中原的基地——襄陽六郡
岳飛劍及履及,接任的第五天就打響第一戰,出征指標城寨郢城(即今武昌)。金朝滅了北宋之後在華北建立了傀儡政權偽齊,此時的鄂州治所郢城正受其控制。岳飛渡江至中流時,環視部屬,發出誓言:「飛不擒賊,不涉此江。」岳飛率眾登城,偽齊守城將領「萬人敵」荊超不敵,投下山崖而死,郢城歸復。
從紹興四年五月下旬到七月中旬,岳飛領手下大將,平定襄漢,將襄陽等六郡收回宋朝版圖。岳飛實現了自己上奏的恢復中原基地的計劃,前後僅僅花了七十來天的功夫。
平襄漢之亂,岳飛上奏辭制置使,但是宋高宗不許。丞相趙鼎又盛薦他,高宗於是將襄陽府路各州交給岳飛治理。同一年八月,授岳飛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封武昌縣開國子,岳飛移屯鄂州。次年,進封武昌郡開國侯,岳母封國夫人,當時岳飛三十二歲。
紹興七年,岳飛拜太尉,至首都建康(南京)任職。高宗在寢閣召見岳飛,全權重託中興大事,說道:「中興之事,一以委卿。」豈知,就在岳飛正要進行中興大舉,奸臣秦檜懷著不可告人的心機,開始倡議主和,牽制北伐,陷害忠良。
撼山易 撼岳家軍難
岳飛屢戰屢捷,他統率的岳家軍訓練有素,軍紀嚴明,「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深受百姓的愛戴。
紹興十年,兀朮結集其他大王,率大軍進逼郾城和穎昌,慘敗在兵力懸殊的岳飛手中。岳飛先遣岳雲率領精銳騎兵直貫金人之陣,同時告戒二十一歲的岳雲:「不勝,先斬汝!」岳雲領軍鏖戰數十回合,賊屍遍布野地。
岳飛應戰足智多謀,岳家軍驍勇善戰,金兵的主將兀朮自誇的三騎並連的攻堅鎧甲重兵「鐵浮圖」和「拐子馬」,遇到岳家軍一敗塗地。岳飛教步卒帶著麻札刀入陣搏鬥,不仰視人馬,專砍眼下馬腳,大破馬陣,金兵陣腳大亂。黃沙滾滾的鏖戰中,岳飛領四十騎入陣,大大鼓舞軍心。金將兀朮自誇出戰以來從無敗績的「拐子馬」從此敗矣。
兀朮攻郾城敗北立即轉攻穎昌,早在岳飛預料之中。岳飛早一步派遣岳雲率領精銳背嵬軍和騎兵支援守城的將領。岳雲率騎兵當先迎敵,步兵從左右翼護衛,打了大勝戰。兀朮的女婿和副統軍在此戰中身亡,兀朮遁走。金兵屢屢在岳飛手上飲恨,因而一遇岳家軍就膽顫,甚至不戰而降,發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之嘆。
同年,歸附岳飛的太行忠義梁興,累戰皆捷渡了黃河,帶來大震中原的好消息。岳飛上奏:梁興等過河了,人心願歸朝廷。金兵累累敗仗,兀朮等都下令老少退回北地,正是中興的大好機會!
岳飛進軍出擊,在距離北宋首都汴京僅四十五里之遙的朱仙鎮,與兀朮對壘。岳飛派出驍將率領背嵬軍五百騎奮擊敵方,大破兀朮。中興之舉功成,指日可待也!可惜,一股陰暗的勢力,正撲向岳飛代表的中興大軍。岳家軍奮戰前線,而後方班師的詔書頻頻傳催,一道緊似一道。
紹興十年七月壬戌,岳飛「累奉詔班師,遂自郾城還」,令南宋子民振奮的復興勝戰,也戛然終止。岳飛雖然飲恨十年之功消於一旦,然而他不違天地之心的精誠至忠,為千古春秋鑄下範式。
《宋史》說:「岳飛父子竟死於大功垂成之秋。一時有志之士,為之扼腕切齒。」而宋高宗昧於奸佞不識大義,偷安忍恥,匿怨忘親,終也「不免於來世之誚」!秦檜等奸逆遭千古唾棄,岳飛的浩然忠義正氣,則貫日月而長存,照耀天地!
後語:天下何時太平
朝中武官吳玠一直很心服岳飛,想要和他增進交誼。他知道岳飛家中沒有侍姬,就把一著名的美女打扮得很漂亮送給岳飛。岳飛推辭不受,還對他說:「主上宵旰憂勞,勤於政事,此時豈是朝中大將享受安樂之時呢?」從此吳玠對岳飛益加敬服。
岳飛曾經稍稍豪飲,高宗就警戒他說:「等到哪天卿到了黃河北邊收復失地時,才可飲。」於是,岳飛就一滴酒都不沾口了。
高宗要為岳飛蓋住宅,岳飛推辭說:「敵未滅,何以家為?」岳飛從十九歲從戎之後,「誓期盡瘁,不知有家」(《乞終制札子》)。紹興六年岳飛母親逝世,岳飛守喪未滿制,高宗就下詔讓他復職領軍出征。岳飛一心想要為母親守喪滿期,未得允許,不得不以孝移忠。一身一心盡在軍旅的岳飛,怎有心為自己營家呢?!
於是,有人問岳飛「天下何時太平」?岳飛給了千古名言:「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忠臣精忠,銘感天地!
參考資料:
《宋史‧高宗本紀》《宋史‧岳飛子雲列傳》《岳武穆遺文》《宋史‧職官志七》 @*
─點閱【璀璨中華文化】系列─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