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開放或封鎖 美國大選核心問題
【大紀元2020年07月21日訊】(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John Mills撰文/林達編譯)前幾天,我去了一趟紐約,對城中一派蕭條深感震驚。
在從新澤西(New Jersey)至賓州車站(Penn Station)的列車上,我坐的那節車廂連本人在內共有三名乘客,而通常總有一二百人。賓州車站上也冷冷清清,沒有幾個候車人。
紐約城基本上處於封閉狀態。是的,2020年很不尋常。很多人問,這種局面何時才能到頭?2021年會好些嗎?我當然希望好。
我們從未經歷過世界範圍的生物襲擊戰。病毒是從武漢P4實驗室故意釋放出來的嗎?我暫時還不能確定,但是,病毒一旦洩露,中國共產黨(CCP)旋即利用了它,對之拚命加以掩蓋,使病毒迅速向世界各地傳播,病毒屬於CCP,所以它現在就叫中共病毒。而現在,閆麗夢博士冒著生命危險捨家逃亡,並説出了真相,我們應該能了解更多一連串事件上的細節。
現在,美國內亂又起。雖然警察是有些執法失當,但公開的馬克思主義——Antifa組織從中煽陰風點鬼火,催化擴大了事態,這些人仇恨我們的民主體系。他們是想取而代之嗎?
讓我們來看看共產主義的歷史吧:前蘇共的古拉格勞改營、未審判先定罪、共產主義社會帶給人民的所有苦難,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假如真讓Antifa篡了政,那後果就太糟糕了!
我們還看到了一種奇怪的現象:藍州(blue states,民主黨掌控州)州長和市長似乎對新樹立的對其公民發號施令的權威感到陶醉和興奮,在缺乏科學證據、數據的情況下,對其民眾嚴加管制。
在某些背景下,人性原可理解。人類因恐懼、懷疑而尋找適當答案的本能反應,完全可以理解。
那些享受絕對權力的領導人抓住了這個機會,以維護和推崇自己的權力,而公民們也乖乖照辦。我認為,目前這種情況已大致確定了11月美國總統大選走向。
關鍵問題:美國經濟需要開放或關閉?
直到病毒來襲,美國經濟原本不成問題,截止2月4日國情諮文(State of the Union Speech),美國經濟前所未見的蓬勃發展——從來沒有的一片大好。經濟上每一個衡量標準均屬正面。失業率史上最低。少數民族失業率史上最低。美國國民生產總值遠超各國,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美國已主導世界能源生產——幾年前,人人認為不可能。製造業工作崗位正在恢復。新開企業創歷史新高。然而,CCP病毒突然襲來,數月內,川普總統打造的美國經濟新高直線下滑,但考慮到目前失業率已迅速下降、股市穩步上漲,以及全球首次生化武器遭遇戰,美國經濟已經展示其彈性。
美國經濟對壓縮的反彈已顯現於共和黨選民主導的各個州(red states,紅州)和城市。
但民主黨的地盤,那些州和城市,卻在仿效前蘇聯,超市貨架空空,商店關門,到處都在排隊(執行社交距離,除非你去搶劫),其人口大規模加速外流。那麼,你願意一直在家辦公還是用腳來投票?
學校:開放還是關閉?
開放或關閉是最具說服力和最赤裸裸的一個政治辯答題。美國兒科學會曾大力倡導在秋季開學。直到川普總統引述了他們的話,然後,你瞧吧!他們(轉而)又反對開放學校。这是厚颜无耻的政治化的最生动体现。
貝茜·德沃斯(Betsy DeVos)作為教育部長,一向高效、雷厲風行、引人注目、並且,人心宅厚,樂於助人。身處揭露並懲罰中共千人計劃學者(CCP Thousand Talents)之前沿,堅持追求出成績,她像是一束能量團。
我們當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安全,但同時也能接受高品質教育,但把孩子裹在密封的地下室裡,兩者都不會得到。教育界需要意識到這一點:如果其贊成封閉,那很可能自己工作難保。
公眾集會:開放還是關閉?
藍州(民主黨)州長和市長對公眾聚會表現出了見風使舵的態度。如果是教堂聚會,那就是「高危地帶」。如果是暴民闖入商店搶奪商品,甚至對關於CCP病毒(隔離要求),那就提都不提。如果這是川普的競選造勢集會,那就是社交距離的「高危地帶」。如果這是推翻雕像的活動,那對不保持社交距離的憤怒就會瞬間消失。
所以我要求的只是心智上的誠實、一致性、以及對真理的嚮往,而不是敘事。由於疫情報告標準缺乏規範化,目前美國CCP病毒染疫數量嚴重失真。
換言之,由於缺乏商定的國家報告標準,染疫病例數位將繼續錯亂。警惕並知情的民眾能對專家產生巨大影響,迫使其用統一的方式正確計數。你有權對公眾集會說yes或no,除非你在藍州地區。
生活:開放還是關閉?
那麼2020年什麼時候結束呢?2020年12月31日。選舉周期何時結束?2020年11月3日。情況會好轉嗎?我們處於新常態嗎?不知道。選民投票的可操作性則很清晰。你想過開放或是封閉的生活?你自己決定。
原文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簡介:
約翰‧米爾斯(John Mills)上校是一名國家安全專業人員,他經歷冷戰、和平演變、反恐戰爭、亂世以及現在的大國競爭五個時期。他是國防部網絡安全政策、戰略和國際事務前主管。
本文表達的是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紀元時報》的觀點。
責任編輯:高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