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歷史故事:琴藝傳神的師曠

◎劉新宇
font print 人氣: 273
【字號】    
   標籤: tags:

(//www.tvsmo.com)
師曠是春秋時晉國著名音樂家,字子野(當時地位最高的音樂家名字前常冠以“師”字)。冀州南和(今河北省南部)人,一說為山西洪洞村人。活動時期為公元前572-532年晉悼公、晉平公執政的時期。漢代以前的文獻常以他代表音感特別敏銳的人,史稱“樂聖”。

師曠是盲人,常自稱“暝臣”“盲臣”。其為何目盲,有三種說法:一說天生眼盲;二說他是因為覺得眼睛看到的東西使他無法專心地做一件事,所以用艾草熏瞎了自己的眼睛,使自己的心清淨下來;三說衛國的宮廷樂師高揚來到儀邑,在這裡招收學生,少年師曠,自幼酷愛音樂,慕名前來投師學琴,他聰明過人,就是生性愛動,聽講時,東張西望,不能定下心來認真學習,以至於別人滿師時,他還是一事無成。師父預趕其回家,師曠在眾目睽睽之下,羞慚得無地自容。回房後,師曠用繡花針刺瞎了雙眼,下決心,一定要專心練琴。從此,高揚精心向師曠傳授琴藝,師曠也發憤苦練,終於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琴藝逐漸超過了師父。

據說,當師曠彈琴時,馬兒會停止吃草,仰起頭側耳傾聽;覓食的鳥兒會停止飛翔,翹首迷醉,丟失口中的食物。

晉平公見師曠有如此特殊才能,便封為掌樂太師。

晉平公新建的王宮落成了,要舉行慶祝典禮。衛靈公為了修好兩國關係,就率樂工前去祝賀。

衛靈公帶著一批侍從,走到濮水河邊,天色已經慢慢地黑下來,他們在河邊倚車歇息。

時值初夏,皎潔的月亮高掛夜空,兩岸垂柳輕拂水面,河水靜靜地流去,映著月亮閃閃發光,就像九天落下了一匹錦緞。衛靈公正在欣賞這美麗的夜景時,突然聽到一陳曲調新奇的琴聲,不禁心中大悅,於是招來他的樂師師涓,命師涓尋找這奇妙的音樂,並把它記錄下來。

師涓領命而去,靜靜地坐在河邊,調息,撫琴,聆聽那音樂,將樂曲記錄下來,整整忙碌了一夜。

衛靈公一行來到晉國邊城,晉平公在新建的王宮裡擺上豐盛的筵席,熱情的招待貴賓。

宴會上,衛靈公在觀賞晉國的歌舞後,便命師涓演奏從濮河邊聽到的那支曲子助興。

師涓為了答謝晉國的盛情款待,便遵命理弦調琴,使出渾身解數彈奏起來。隨著他的手指起落,琴聲像綿綿不斷的細雨,又像是令人心碎的哀痛哭訴。

坐在陪席上的晉國掌樂太師師曠面帶微笑,用心傾聽著。不一會兒,只見他臉上的笑容漸漸消失了,神色越來越嚴肅。

師涓剛將曲子彈到一半,師曠再也忍不住了,他猛地站起身,按住師涓的手,斷然喝道:“快停住!這是亡國之音啊!千萬彈不得!”

衛靈公原本是來給晉平公祝賀的,聽師曠掌樂太師這麼一說,吃驚地愣住了。師涓更是嚇得不知所措。十分尷尬地望著衛靈公。

晉平公見喜慶之時,本國掌樂太師突然插一槓子,弄得衛國國君一行人下不了台,忙責問太師道:“這曲子好聽得很,你怎麼說它是亡國之音呢?”

師曠振振有詞地道:“這是商朝末年樂師師延為暴君商紂王所作的‘靡靡之音’。後來商紂王無道,被周武王討滅了,師延自知助紂為虐害怕處罰,就在走投無路時,抱著琴跳進濮河自盡了。所以,這音樂一定是在濮河邊聽來的。這音樂很不吉利,誰要沉醉於它誰的國家定會衰落。所以不能讓師涓奏完這支曲子。”他說到這裡,轉過臉來問師涓道:“你彈的這支曲子是在濮河邊聽來的嗎?”

衛靈公和師涓都很驚訝,連連稱是。“亡國之音”便由此而來。 

晉平公很不以為然地說:“早已改朝換代了,我們現在演奏,又有什麼妨礙呢?你還是讓貴國樂師彈下去吧!”

師曠搖搖頭,執拗道:“佳音美曲可以使我們身心振奮,亡國之音會使人墮落。主公是一國之君,應該聽佳音美曲,為什麼要聽亡國之音呢?”

晉平公見衛靈公一行人面有難色,便命令師曠道:“你快鬆手,讓樂師彈下去!別掃大家的興!今日是大喜之日,怠慢了貴賓,拿你是問!”

師曠執拗不過,只能鬆手。

師涓終於彈完了那支樂曲。

當最後一個音符消失,晉平公見師曠面帶慍色,便對他發問道:“這是什麼曲調的樂曲?”

“這就是所謂的《清商》。”師曠回答。

“《清商》是不是最悲涼的曲調?”

“不是,比它更悲涼的還有《清徽》。”

晉平公道:“好呵,你作為回禮就來彈一曲《清徽》吧!”

“不!”師曠道,“古代能夠聽《清徽》的,都是有德有義盡善盡美的君主。大王的修養還不夠好,不能聽!”

晉平公道:“我不管什麼德什麼義的,我只喜歡音樂。你快彈吧!”

師曠感到王命難違,只好坐下來,展開了自己的琴。當他用奇妙的指法撥出第一串音響時,便見有16只玄鶴從南方冉冉飛來,一邊伸著脖頸鳴叫,一邊排著整齊的隊列展翅起舞。當他繼續彈奏時,玄鶴的鳴叫聲和琴聲融為一體,在天際久久回盪。

晉平公和參加宴會的賓客一片驚喜。

曲終,晉平公激動地提著酒壺,離開席位邊向師曠敬酒邊問道:“在人世間,大概沒有比這《清徽》更悲愴的曲調了吧?”

師曠答道:“不,它遠遠比不上《清角》。”

晉平公喜不自禁地道:“那太好了,就請太師再奏一曲《清角》吧!”

師曠急忙搖頭道:“使不得!《清角》可是一支不尋常的曲調啊!它是黃帝當年於西泰山上會集諸鬼神而作的,怎能輕易彈奏?若是招來災禍,就悔之莫及了!”

“哎,太師不必過慮。上古之事更加久遠,怎能禍及現在呢?你彈來聽聽又有何妨?”

師曠見晉平公一定要聽,無可奈何,只好勉強從命,彈起了《清角》。

當一串玄妙的音樂從師曠手指流出,人們就見西北方向,晴朗的天空徒然滾起烏黑的濃雲。當第二串音響飄離殿堂時,便有狂風暴雨應聲而至。當第三串音響驟起,但見尖厲的狂風呼嘯著,掀翻了宮廷的房瓦,撕碎了室內的一幅幅帷幔,各種祭祀的重器紛紛震破,屋上的瓦墜落一地。

滿堂的賓客嚇得驚慌躲避,四處奔走。

晉平公也嚇得抱頭鼠竄,趴在廊柱下,驚慌失色地喊道:“不能再奏《清角》了!趕快停止……”

師曠停手,頓時風止雨退,雲開霧散。

在場所有的人打心底裡佩服師曠的琴藝。衛國樂師師涓大開眼界,激動地上前握住師曠的手說:“你的技藝真可驚天地、泣鬼神啊!”

晉平公親眼目睹了太師師曠的傳神琴藝,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每逢自己無法解決的難事和軍國要事,他都召師曠垂詢。

晉平公的王宮修繕一新後,又鑄了大編鐘,樂工們都以為此鐘是合於律制的,但師曠用手輕輕一彈,認為不合。經過校正鐘律,果然發現此鐘的音響是不協調的。

晉平公制成一張琴,大琴弦和小琴弦音高相同,他讓師曠來調整它。師曠撥了兩下,一下就發現了其中的問題。他借題發揮道:“對於琴來說,大弦好比君主,小弦好比臣下。只有大小相應,各得其所,才能合陰陽,成就美聲。現在大王讓它們相互混合,我這個瞎子怎麼能調好它們呢?”

晉平公經師曠這麼一說,細看大小琴弦,正是由於相互混同才至音不分高低。他吩咐師曠予以糾正。師曠將大小弦略作對調,便奏出抑揚頓挫的琴音,師曠奏著奏著,他忽然停手,哈哈大笑起來。

晉平公見師曠突然發笑,忙問所笑為何?

師曠道:“剛才,我通過琴聲發覺齊國的國君在同嬪妃嬉鬧,從床上摔下來,把胳膊摔壞了。”

晉平公覺得驚訝,當即就派人赴齊國詢問,齊王笑著說:”是的,是有這樣一件事。”

晉平公見師曠有如此神功,遇到重大的軍事行動,就召他拿著律管“聽軍聲而卜吉凶”。

有一次,齊國攻打魯國,晉國決定會合諸侯援魯伐齊。晉平公想知道戰爭前景,就召來師曠垂問。

師曠將魯國和齊國軍歌演奏了一遍後,對晉平公稟告說:“大王不必興師動眾了!齊國軍隊已經被魯國趕出了國門。”

晉平公半信半疑之際,派往魯國的觀察使者回來稟報的情況與師曠所說的丁點不差。

同一年,晉平公聽到楚國發兵攻打鄭國,朝野上下議論紛紛,都說強楚攻鄭,鄭國必滅,他又召來師曠問究竟。

師曠彈著琴弦,唱起南北不同的歌曲,然後向晉靈公稟告道:“楚國以強凌弱,必會以失敗告終。”果然沒過幾天,就傳來楚國兵敗的消息。

晉平公見師曠音律占卜戰爭吉凶如此準確和靈驗,就把他留在王宮中,不離左右。

有一次,晉平公望著師曠雙目失明的樣子,忽然感嘆道:“太師雖絕頂聰明,卻是盲人,你的那個世界真是太昏暗了。”

師曠道:“也未必。其實天下有五種昏暗,而我還沒輪上其中之一呢。”“你這話是什麼意思?”晉平公不禁發問。

“好吧,讓我一件一件說給大王聽吧。”師曠侃侃而談:“群臣通過行賄來博取名譽,百姓們受冤屈而無處伸張,君王對此不聞不問,這是第一昏暗。忠臣不用,用臣不忠,蠢材高踞要位,小人壓制賢明,君王對此不知不曉,這是第二昏暗。奸佞玩弄兩面派來掩蓋自己的嘴臉受到尊榮,賢人遭誣陷被趕走,而君王對此不覺不察,這是第三昏暗。國家貧窮,百姓疲憊,而君王窮兵黷武,好大喜功,醉心於諂諛之詞而不醒悟,這是第四種昏暗。是非不辨,法令行不通,貪官污吏枉法,老百姓無法安定,而君王對此不明不白,這是第五種昏暗。國家陷入這樣五種昏暗,沒有不垮台的。比較起來,我的昏暗不過是小昏暗,還不至於危害國家呢。”

晉平公聽到這番妙論,甚是感動,決心勤於國政,力求做個有道的明君。

還有一次,晉平公設宴招待文臣武將,他喝酒到了興頭上,自嘆道:“哈哈哈,其實人生的快樂,莫過於做人君了。只有君王說的話,沒人敢違抗。”

師曠正坐在晉平公旁邊,他聽到這話,抱起琴便向晉平公撞了過去。晉平公大驚,趕忙躲避。師曠手中的琴撞在宮牆上。晉平公驚愕地問:“大師,你這是幹什麼?”

師曠錚錚地答道:“剛才有小人在亂發議論,所以我要撞他。”

晉平公氣呼呼地道:“剛才發議論的就是我呀!”

不料,師曠搖搖頭道:“我看剛才所發的議論根本不像君王該說的話。”

旁邊的文武大臣見晉平公當眾下不了台,紛紛討好道:“師曠犯上欺君,應該殺頭!”

師曠佇立在那裡,嘴角露出冷笑。

晉平公沉思了好一會兒,最後擺擺手,道:“太師忠言逆耳,就算他規勸我一次,算了算了!”

晉平公自鳴得意之際,遭到師曠當頭一瓢冷水,雖免了師曠死罪,可師曠那舉動令他驚魂不定,不久就病倒在床。

晉平公的病情越來越嚴重,眼看不行了。這時,師曠又對他說:“主公,您的病看來還得我來治啊:”

晉平公道:“太師,你有什麼靈丹妙藥?”

師曠也不答話,又拿出琴來彈了一段解悶去憂的曲子。

晉平公聽著聽著,就像雨過天晴一般,鬱鬱寡歡的心情一掃而光,病立即好了。

晉平公對師曠起死回生的本領十分折服,把他引為心腹知己。

這天,晉平公問師曠:“我很想再讀些書,求些學問,只是年紀大了,恐怕太晚了!”

師曠道:“既然主公知道晚了,何不把蠟燭點起來呢?”

晉平公以為師曠嘲笑自己,氣咻咻地說:“我和你說的是正經事,你怎麼跟我開玩笑啊!”

師曠道:“我這個瞎了眼的臣子,哪敢跟君主您開玩笑啊?我聽人說,一個人在少年時期就刻苦學習,好像是旭日東升,光彩奪目,前程是十分遠大的;壯年時期開始開始刻苦學習,好像是烈日當空,銳氣正盛,前途也是光明的。到了老年時期,才下決心學習,那就像晚上點起了蠟燭,光亮雖然比不上太陽,可是有了燭光照亮,也要比沒有蠟燭在黑暗裡摸索強得多呀!”

晉平公聽了師曠的話,沉思了半晌,點頭讚許道:“經太師點撥,我茅塞頓開,我要活到老學到老啊!”

師曠見國君是個肯納諫的君王,就經常借獻琴藝之機,象哲人一樣指點國政得失,盡自己的所能,努力維持晉國的昌盛。

當衛獻公因暴虐而被國人趕跑時,晉悼公認為民眾太過份,師曠則反駁說:“好的君主,民眾當然會擁戴他,暴虐之君使人民絕望,為何不能趕他走呢?”晉悼公聽了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又問起治國之道,師曠簡言之為“仁義”二字。

鄰國看到這種景象,評論說:“晉國是一個不可輕視的國家。連它的掌樂太師弄弦都能測國運,對這種國家只能小心侍奉。”因此,師曠被尊為樂壇琴藝中的祖師爺。

齊國當時很強盛,齊景公也曾向師曠問政,師曠提出“君必惠民”的主張,可見他在當時深受諸侯及民眾敬重。

到晚年時,師曠已精通卜算音律,撰述了《寶符》100卷與《禽經》,在明、清的琴譜中,《陽春》、《白雪》、《玄默》等曲解題為師曠所作。

在後世的傳說中,他被演化成音樂之神、順風耳的原型、及瞎子算命的祖師等。

今天的人們認為師曠的故事是神話,其實真修者都知道在古代,人們普遍相信神,神也經常向人展示一些神奇的事情。師曠其實是一個修煉人,因為瞎了眼,所以才使自己的心清淨下來,有了一定的功能,可以占卜吉凶,“聞弦歌而知雅意”。

師曠用琴音為晉平公治病,人們認為不可能,其實從五行學說上講:人生病都是因為五行紊亂,陰陽不調,琴之五音對應五行,以琴之五音歸正人體中之五行,調和陰陽,病自然就好了。

師曠向晉平公說的五種昏暗,不幸的是當今的中國無一不有,每一種昏暗其嚴重程度都可說空前絕後,希望未來的中國領導人都能記住師曠的勸告和今日中國之教訓,廣行仁義,勿使五昏再現於中國。

(參考資料:《中國琴壇故事》及《中國古韻》等)

(轉自“正見網”)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自孟子道出「我善養吾浩然之氣」的千古名言,其剛正、博大的氣魄深受歷代文人仰慕。他們甚至化用這句話為名取字,時時激勵自己,其中最知名者有唐代的孟浩然,還有元代的一位名臣兼文學大家——張養浩。
  • 特殊的風土,使日本人一直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表現在文學藝術裡,便成了這種「深重的悲觀主義色彩」:感嘆人生的脆弱和短暫,歌詠轉瞬即逝的美景,凝視種種瑣碎、微小的細節⋯⋯即使是戰國時代叱吒風雲的名將,留下的辭世詩也多為感嘆世事無常、人生如夢的句子。
  • 書寫黑暗與痛苦,不等於就是消極和局限,相反,一個人如果看不清時代的昏昧、人心的墮落,他對「美好」「光明」的理解也勢必是膚淺而狹隘的。(北翠╱新紀元)
    書寫黑暗與痛苦,不等於就是消極和局限,相反,一個人如果看不清時代的昏昧、人心的墮落,他對「美好」「光明」的理解也勢必是膚淺而狹隘的。
  • 寒山寺位於蘇州市姑蘇區楓橋鎮,坐東朝西,面對古運河,在晨曦一抹或暮色蒼莽之時,於湖水岸邊聽得入耳的木鼓鐘聲不覺令人感嘆天地悠悠的懷古幽思,人人不由自主的吟唱唐代詩人張繼的千古大作《楓橋夜泊》
  • 倘若欣賞一個人,應當如何讚譽?在眾多的譽美之辭中,諸如:以玉樹臨風形容倜儻之士;以雲中白鶴形容隱士高潔;以璞玉比喻有潛質而未經雕琢之人;亦或如瑤林瓊樹,比喻一個人容貌才智出眾,猶如風塵外物……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讚譽,即以鏡喻人,百代流芳。
  • 在水滸故事中,每當豪傑出場,必有詩文介紹其名號與綽號。唯獨武松出場時,綽號一直空懸未著。
  • 古代的史家並不避諱將神奇的預言採擷入史,三國相關的史料中,關於預言的記載很多,其中不乏採自讖緯之言。
  • 齊國左相出訪魯國,他那豪華的車子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魯國大夫叔孫豹善於預測,當即預料了左相的結局。宴會上,齊國左相舉止失禮,叔孫豹辛辣地諷詠道:「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看那老鼠都還有張皮,這人卻沒有禮儀,不死還等什麼?如此辛辣的諷諫,齊國左相做出了怎樣的回應?
  • 《三國演義》開篇第一回,以「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觀點,概說東漢末年由一統江山分裂為三國鼎立的局勢。然而,歷史大局的演變,真的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結果嗎?
  • 漢靈帝熹平五年(西元176年),一日,沛國譙縣的天空中,一隻散發著金黃光芒的黃龍,輕盈矯捷地遨翔天際。百姓們紛紛舉頭注目,大感驚奇,消息也不逕而走,傳到了京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