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8月14日訊】前些日朋友去東北途經北京轉車時,在几個她素不相識的人的苦苦哀求下借給了他們一百元錢,回宁后給我說及此事,我連呼“上當”,責怪她這么大了還受騙。 她不解地說:“他們記了我的地址呢!看他們樣子不象坏人。”我哈哈大笑:坏人都寫在臉上的嗎?在我嚴密的分析和多數實例的佐證下,她似乎終于懂得了不應這樣簡單地相信別人。
我為自己的事故和經驗頗為得意。昨日,朋友來電話,她惊喜地說:“那几個人給她寫了封感謝信并寄還了錢……”我頓時愣在那里,一句話都說不出。
晚上和她去吃飯,我在忐忑中希望她責備我的故做聰明,她只不提這事,坐在對面不停地講著王爾德。看著她我有點儿疑惑,難道因為別人看她可愛對她不怀好意?抑或是看她善良不忍心騙她?或者是良心發現,他們自此改過?還是真的我錯了?
社會無可挽遏地向前進,每個人也都在相應地調整著自己的步伐。這個社會和我們父母年輕時生活的社會已經大不同了,他們傳授我們的處世和交際似乎已經過時,而教育我們的傳統美德我總以為在小范圍尚可,放之于大社會似乎漸漸不合時宜了。人們戴上面具、自私地相互冷漠,相互抵拒,愈來愈陷入在以自我為中心而不能自拔的泥沼中。一方面不想受傷害,另一方面卻總在傷害別人。我惊懼地發現自己竟不知不覺也退到了這樣逼仄的空間,用所謂的成熟把自己偽裝、封閉起來,總在權衡著利弊而忽略了生活中更值得珍視的和真正快樂的。
我凝眸窗外,高原的清寒在惊蟄時節仍冷冽拒人,在日里喧鬧后的都市里是平常人家的情怀,万家燈火透露出的那份宁和与溫暖,總令人感動、向往。家,這個讓我們牽牽不已的港灣,豈不正是彼此的信任和真誠才使她讓我們如此眷戀和無法割舍。
“還在想那件事?”她冷不丁地問我。“呦……對。我在想如果他們不還你錢,你現在會怎么想?”“下一次有人求我時我會慎重一些。當然,包括你。”她半開玩笑地回答。
“就這么多?”
“嗯?還要怎么樣?”
我有點儿惊諤,以為她總會發一些牢騷,講几句偏激的話,然后是謹記教訓等等。她這种坦然的態度倒讓我無話可說。高中大學都在一起,現在我象是重新認識了她。她原本樂觀、開朗,并且堅定,而現在我高興地看到這种樂觀不再盲目。我想這是一种人生態度吧,單純并非意味著淺薄,當我們為假設的傷害而苦心孤詣怎樣應付的時候,或許我們就錯過了最真誠的問候。
人人渴望生活在彼此相親的社會里,不要總發生孤身老人病逝屋中多日竟無人知的心寒事情,不要被千里有緣相聚的陌路人逼上絕路,不要為金錢而不擇手段、出賣一切,不要讓年輕人戒心日慎遠离人群,不要讓孩子過早受傷害而成熟……是不是我們要求過多了?不,我想不,這就象我們与生俱來對幸福的渴望一樣,堅定地存在于我們的思想中。
然而這一切只能從自我開始,作為平常人,面對大社會我們總有渺小的感覺,但是我們不卑微,為什么不敞開心靈,健康地生活在陽光里呢。對社會我們不可能勉強,也無法把握,可我們完全有權決擇自己的行為,真誠地對待別人,用自己的真實行動去努力營造身邊的良好環境。
對人們常說的“吃一塹,長一智”我總以為有什么不對,如果一旦持有這种想法必然會慢慢將自己封閉起來,而心存介蒂,久而久之,就失掉了原有的人与人之間的那份真誠相待的和諧。
生活在一個互助友愛,團結合作的環境是一种幸福,然而這一切都是相互的,只有自己伸出手才有握手的相識;只有自己的不爭,才有別人的相讓;不要等著別人走近吧,現在、就現在,讓我們走出心靈的陰影。
做完這一番心理斗爭,我象是豁然開朗,原來許多事都是庸人自撓,都是自尋煩惱,當我們固執地將自己封閉起來而不再真誠時,那許多的歡樂也就被自己拒絕而隨風而逝了。我們平凡,經不得太多的現實的沉重,更不想舉手投足之間都要瞻前顧后。
出來,月色如銀,几個星星輕快地眨著眼睛,朋友拉著我輕輕地說:“看、多美”,我由衷地感慨“對,真美,看你怎樣發現”。(//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