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寓言故事:三紋松鼠的勇气

font print 人氣: 209
【字號】    
   標籤: tags:

(//www.tvsmo.com)
【大紀元7月28日訊】在古老的印度,一直流傳著一個美麗的故事,那是個有關一只小松鼠的深刻寓言。

森林中所有的小動物,一直都快樂地生活著。這片雄壯的森林,從來沒有發生過什么大的變故,即使間或有几只猛獸經過,小動物們也懂得將自己妥善地藏匿起來,不至于成為猛獸口中的食物,是以這些小動物們,大都能夠在森林中怡然自得地直到終老。

一日,天神心血來潮,想要測試森林中動物對于危机的應變能力,便從空中揮下了一道閃電;刺眼的電光擊中森林中最大的一株樹木,立時便燃起熊熊的大火。這陣森林大火一發不可收拾,火舌立刻四處飛竄,席卷了森林中無數樹木的枝葉,同時也威脅到所有小動物的生命安全。

惊慌的動物們拼命向森林的外緣奔逃,希望能逃出這場大火造成的劫難。但它們卻不知道,當閃電擊中那棵大樹,大火燃起的同時;在森林四周,早已被大火引來了無數貪婪的肉食猛獸,它們也正張開大口、流著饞涎,等候這些小動物們自己送上門來。

在這片森林的所有動物當中,只有一只小松鼠和其它的動物不同。它非但不選擇逃難,反倒奮不顧身地向著大火沖了過去。小松鼠在森林中一個即將被列火烤干的水塘中,將自己瘦小的身子完全沾濕,然后再沖進火場,拼命抖洒著身上沾附的水珠,希望能緩解正在毀滅森林的火勢。

這時,天神化身成為一位老人,站在小松鼠的身前,問道:「孩子,你難道不知道?像你這樣的做法,對這場大火而言,是根本無法造成任何影響的——」

小松鼠那條蓬松而美麗的大尾巴,已經被炙熱的樹枝烙印出三條黑色的焦痕,但它仍是賣力地用身體沾水、試圖滅火;百忙中還對天神化身的老者說道:「也許以我的力量不足以滅火,但我相信憑著我的努力,至少可以減少森林中几只小動物的喪生啊!而且,或許因為我的堅持,還有可能感動天神,讓祂降下甘霖,滅了這場要命的大火也說不定——」

只听得老者哈哈一聲大笑,小松鼠的周遭突然變得清涼無比,大火在一瞬間消失無蹤;天神接著伸出手來,在小松鼠燒傷的尾巴上輕撫了一下,登時焦痕變成了三道奇幻瑰麗的花紋,這就是印度最美的三紋松鼠神奇而美麗的由來。(//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台灣“金曲獎”昨日公布入圍名單,香港有三位歌手入圍,包括王菲 和莫文蔚 入圍
    角逐“最佳國語女演唱人”,其中莫文蔚更憑國語碟《十二樓的莫文蔚》入圍角逐
    六個獎項,王菲的《寓言》亦有五項提名,而蘇永康則首次入圍角逐“最
    佳國語男演唱人”。至于內地歌手方面,則只有那英憑《心酸的浪漫》角
    逐六個獎項。
  • 被詛咒之后,豬就乖乖地從山林中走進了領導人為其准備的豬圈里,整天趴在那里只知吃拉睡了。若有誰問它:為什么不要山林中的自由生活了?豬在圈中的爛草堆里翻個身,莫名其妙地嘟囔著:人愛國,我愛圈嘛!
  • 其它的蛐蛐堅持說:你僅僅是一個工具而已,換一個主人就會有一個新國旗、一個新國歌,想想你以前的主人是大龍旗,后來是大虎旗,雖然你現在是在這個主人的國旗和國歌下舉行儀式,但將來你再換主人,又是另一個國旗和國歌了!
  • 美國中情局最近便搜購了一本相信是薩達姆所寫的寓言體愛情小說《薩比芭與國王》﹐用來研究薩達姆的想法。《紐約時報》稱﹐對中情局而言﹐要從伊拉克這種封閉國家取得可靠的政治和決策情報很困難﹐因此對華府來說﹐能從這本小說之類的文件研究伊拉克情況變得十分重要。
  • 如果你也像王小波一樣喜歡英國哲學家羅素,讀過他的文選,便一望而知,我這個題目脫胎于羅素的寓言體政論短文《謀殺者的祖國》。我明白我是中國人,可不敢學約翰牛放肆地對待神聖的"祖國"一詞,把她與"謀殺者"連結在一起。而所謂"諸國"即"各國"之意,我這裏且將它定義為"諸侯國",即通常我們貶稱?"小國之君"統治的地盤。這樣,應該不至於刺激誰的耳膜與神經招來橫禍了。
  • 《赤兔之死》——江蘇今年一考生之奇文! 此文得滿分60,高考作文原題: 有一個年輕人跋涉在漫長的人生路上,到了一個渡口的時候,他已經 擁有了“健康”、“美貌”、“誠信”、“机敏”、“才學”、“金錢”、 “榮譽”七個背囊。渡船開出時風平浪靜,就不清過了多久,風起浪涌, 小船上下顛簸,險象環生。艄公說:“船小負載重,客官需丟棄一個背囊 方可安度難關。”看年輕人哪一個都不舍得,艄公又說:“有棄有取,有 失有得”。年輕人思索了一會儿,把“誠信”拋進了水里。 寓言中的誠信被拋棄了,它引發你想些什么呢?請以“誠信”為話題 寫一篇文章,可以寫你的經歷、體驗、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編寫故 事、寓言等等。所寫內容必須在“誠信”的范圍之內。
  • 中國不能亂,百姓被亂怕了,對亂的承受能力非常脆弱。可再想一下,這亂因何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