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7月12日訊】《陶渊明》/法輪功學員章翠英畫(//www.zhangcuiying.org)
此图画一童子(——也许是陶渊明的子孙或弟子)半跪在地上磨墨,陶渊明展开一幅卷轴,准备在卷轴上书写。“甲子秋八月雁荡采荇写于倚玉山馆”,甲子年是1984年。题画诗云:
“生世各有时,出处非偶然。浏(?)明赋归来,佳处未易言。
后人多慕之,效颦(pin)或媸(chi)妍(yan)。终然不能去,俯仰尘埃间。
斯人真有道,名与日月悬。青松卓然操,黄花霜中鲜。
慕道亦易尔,忍穷北窗眠。掩卷常三叹,世今无此贤。”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晋朝浔(xun)阳(在江西九江西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最早最著名的田园诗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钟嵘(rong)《诗品》)。他不慕荣利,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他曾经当过几次小官,最后一次当了两个多月的彭泽县令(——即县长),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回乡。他有质朴流畅的《归去来辞》、《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并诗》等散文和清新自然的《归园田居》、《饮酒》、《咏荆轲》、《读山海经》等五言诗传世,皆见《陶渊明集》。
陶渊明毅然决然地抛弃了他的地位——县令,抛弃了他已经得到的利益——每月“五斗米”的薪水,“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放下“县太爷”的架子,他亲自动手劳动,过着勤劳、节俭、贫寒、自在、充实的农民生活,农闲时作点诗文。“慕道亦易尔,忍穷北窗眠。”他“忍穷”忍到什么程度呢?“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陶渊明《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陶渊明《咏贫士》)普通的常人如果不能彻底舍去名誉、地位、利益、人情等表面的东西,就达不到陶渊明这一步,此道之难得,佛之难成也。
童子磨好墨之后,你看,陶渊明在卷轴上奋笔疾书: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hui),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其三》)
即使穷到这个份上,为了理想他还是一点不后悔:“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何为人?情欲满身。何为神?人心无存。何为佛?善德巨在。何为道?清静真人。”(《洪吟–人觉之分》)陶老先生的骨头真硬啊!陶老先生的道心真坚啊!(//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