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宮牆親釋奠,林墓此重來。
地辟天開處,泗南洙北隈。
春眠仙樂鳥,冬緣石碑苔。
教澤重千古,泰山終未頹。
這是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清高宗弘歷赴山東曲阜祭祀儒家始祖孔子時所作《酹酒詩》。
以春秋時期魯國故都而著名的古城曲阜,位于山東省的南部,在魯西平原与魯中山地的結合部上。從宏觀上來看,它背負泰岱,南引鳧嶧,東連沂蒙群山,西俯平野千疇,又有泗水北枕,沂河南帶。
曲阜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古史上有許多傳說、事件与它相聯系。炎帝神農氏都陳而徙于曲阜,黃帝自窮桑徙曲阜,少昊建都曲阜,舜曾作什器于壽丘--壽丘通常被認為在魯城東門之北,即今日曲阜城東八里處,傳說還是黃帝的出生地。中國遠古時代最有影響的“三皇五帝”中就有四人在曲阜留下了活動的蹤跡,其中三人在此定都。
現代考古證明,曲阜一帶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文明的原始發祥地之一。
曲阜在商代(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為奄國,是商王朝在東方的重要屬國。商王朝的第18個王南庚曾遷都于此,到第20個王盤庚才南遷到殷(今河南安陽小屯村)。奄國在商王朝被推翻后,又配合商的后裔進行活動,最終為周成王所滅。
到了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大封功臣謀士時,封周公姬旦于“太昊之墟”曲阜,為魯公。周公因留在京城輔助其侄周成王,由其子伯禽赴魯代父就封,并帶來了大量禮樂典籍。周公死后,周王朝為褒獎其功績,特許魯國以天子禮祭文王。這時的曲阜,成為除周王朝首都鎬京以外文化最發達的城市,是當時中國的一個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而在更廣泛的范圍內,曲阜是和孔子這個名字聯系在一起的。正是在春秋末期,中國古代歷史文化巨人孔子在曲阜設壇講學,“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極一時之盛,其教育范圍和思想影響則遍及各諸侯國。他開創的儒家學派在長達兩千余年的中國封建時代的文化中占据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儒家思想的精華构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乃至東方文化寶庫中的主要部分,在過去、在今天都發揮著重要的影響。
歷代許多帝王將相、文士墨客來曲阜緬怀孔子,憑吊圣跡,所作詩文無不極盡揄揚,其中也不乏雅俗共賞的篇什。立在孔廟圣跡殿中的宋代書法家米芾所撰書的《大哉孔子贊》即為較有特色的一篇:
孔子孔子,大哉孔子!
孔子以前,既無孔子;
孔子以后,更無孔子;
孔子孔子,大哉孔子!
這本書中所講述的就是這位儒家始祖,生活、奮作在春秋末期的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的一生經歷。(//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