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11月8日訊】Posting
第一次見到漢唐樂府創辦人陳美娥女士,是她站在藝術館的舞台上為南管音樂會演出做開場介紹,雖然只是短短十分鐘的談話,卻讓人深刻感受到她對南管的熱愛與不倦不悔的付出與經營。
陳美娥一手扶植漢唐樂府成立,十幾年來孜孜不倦的耕耘下,成功的把南管音樂推廣到國內外,讓現代人有更多機會聆賞中國古代的遺音雅樂。在工商社會推廣發揚古樂,對於一位文化工作者來講,除了堅持之外,還要有長期奉獻的精神,如果不是對南管音樂的傾倒,恐怕是很難持續下去的。
與南管結下不解之緣
原在台南從事廣播工作的陳美娥,經常在節目裡唱民謠,有天接到一位聽眾來信,這位老先生指定年輕的主持人陳美娥唱南管,這下可把主持人考倒了,南管到底是什麼?當時年紀輕輕的陳美娥在多方打聽後,到台南武廟拜訪南管藝人,但見四五個老人面目肅穆,主唱者唱的臉紅脖子粗,也不曉得唱些什麼,還好沒有當場給嚇跑,回去時一位女藝人熱情邀約她一定要再來觀摩。果然,第二次她見到了很多南管人齊聚一堂的演出,此時她才體會到南管音樂的純粹與高雅,誰知一接觸後,從此和南管結下了不解之緣。更因此埋下了日後漢唐樂府「宏揚國際、再造傳統」的深緣,美娥為此一生無怨無悔的付出,秉持重建南管於中國音樂史的學術定位,培訓音樂演奏演唱及演藝人才,為日益式微的南管界,注入新血活力,並打開國際學術視野,將千百年來的古樂傳承,推上了世界舞台。
南管音樂的迷人之處在哪裡?陳美娥為什麼在沒有任何背景的情況下,把自己的黃金歲月都留給了南管?她說:「南管音樂是那麼的深沈、神秘、莊嚴,它是最合人性的音樂,因為它和人的呼吸是一致的。」在1975年加入台南南聲社學習南管後,陳美娥更加體會到南管古樂的沈穩內斂,它除了豐富的音樂性與藝術性外,還保留了典章制度,即是音樂,也是宗教,是可以當一門學問研究的。
1997年,陳美娥榮獲「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及民族音樂獎」,這份世紀末的殊榮來的正是時候,我想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我們為這位新世紀復興中華古樂的女音樂家,給予衷心的祝福與深遠的期望。
一心推廣南管古樂
自1985至1995的十年間,陳美娥帶著漢唐樂府訪演美國、歐洲、澳洲、日本、韓國、東南亞、大陸等地區的高級學府三十餘所,1990年錄製「中國千年古樂─南管」,獲行政院新聞局頒發最佳製作人金鼎獎,1995年執行「南管指譜大全」64套大曲有聲資料傳存錄音計劃。
陳美娥的藝術視野寬闊,她於1982年促成我國南管古樂團首次赴德、法、比、荷、瑞等國巡迴演出,引起國內外學者對南管音樂的重視,使南管古樂登上音樂廳,而不只是民間自娛的音樂。在與南管結緣的過程中,一生雅好南管的畫家余承堯老先生,可說是陳美娥心目中的重要啟蒙人物,由於余老先生認為瞭解南管需從音樂史入門,因而,陳美娥專注於南管學術研究,為中國古典音樂的傳承與銜接,努力鑽研,著有〈中國古樂史草稿上篇〉及論文〈清商三調與南管研究〉等著作。
漢唐樂府在陳美娥努力經營下,現今一年有三百多場的演出,其中三分之二的表演在國外,足見漢唐在國際間受到相當的肯定。接下來的路怎麼走呢?除了培養南管的薪傳人才,她也希望政府文化部門能夠重視南管古樂,畢竟有些地方,民間的力量還是有限的。
陳美娥熱愛南管音樂,一生鑽研不悔不倦,她認為南管已經超越了地域性,不只是屬於泉州的、台灣的還是東南亞一帶南管音樂,它已經是一個民族的音樂,它是漢民族的傳統、最精緻的一個古典音樂,所以應該是不能等閒視之的,在二十一世紀,我們南管音樂應是有一定歷史價值的。。
U◎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