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近代

【歷史回眸】黃雀行動 港人義救六四學運人士

香港支聯會舉行六四事件30周年燭光悼念集會。(蔡雯文/大紀元)

香港爭取民主自由的運動可追溯到三十年前港人義救89六四學運人士的「黃雀行動」。「黃雀行動」始於1989年6月下旬直至香港政權移交前,香港商人、藝人、黑道曾募資千萬,前後將七八百名89「六四」人士成功從大陸救出,安全抵達海外,其中包括被中共內部通緝的趙紫陽次子趙二軍的妻女。

黃雀行動發起者——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主席司徒華。(潘在殊/大紀元)

營救行動發起者香港良心司徒華曾解釋「黃雀行動」名稱來源於曹植的詩作《野田黃雀行》。

《野田黃雀行》

史載,曹植才思敏捷,很受曹操寵愛,曹操曾想立他為太子,但曹植生性好飲酒,不自雕勵,後曹操讓曹丕繼位。

曹丕登位後,曹植的親信羽翼相續蒙難,而此時的曹植身處逆境危難之中,無力救援好友,內心悲苦憤慨,《野田黃雀行》於此時寫就,全詩如下:

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羅家得雀喜,少年見雀悲。拔劍捎羅網,黃雀得飛飛。飛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

詩中,作者用比興寓喻的手法寄託情志,抒發自己欲拔劍破網、義救友人的悲憤情懷,英武之氣躍然紙上。

「拔劍捎羅網,黃雀得飛飛」,三十年前的香港人神會曹植,將悲憤詩句化作刺向中共的利劍,營救出一批批「六四」人士,從此揭開港人追求民主自由的序幕。

趙紫陽6歲孫女遭通緝 次子一家流亡法國

1989年六四事件後,趙紫陽下台,其舊部被清算。趙紫陽二兒子趙二軍1989年前就持有香港通行證,能夠自由進出香港。中共89六四後開始大批抓人,趙二軍當時還積極參與營救部分知識分子去香港的行動,這些知識分子只是抗議當時中共戒嚴,就遭到大抓捕。中共的陰謀是把這些人抓起來,將罪名栽到美國和趙紫陽智囊團身上。

紫陽百日趙府祭奠合影。右二為趙二軍。(大紀元)

今年六四事件三十周年前夕,趙二軍在廣州接受《香港01》專訪,談到他因參與營救六四人士,妻子和6歲的女兒被中共內部通緝,當時任廣州市長的黎子流曾對趙二軍說:「有沒有搞錯,6歲都(被)通緝。」

「黃雀行動」前線總指揮、人稱「六哥」的陳達鉦回憶說,趙二軍夫人姓汪,她和女兒始終被有關部門監視和跟蹤。她們歷經艱險從北京逃到了廣東,與陳達鉦弟弟陳達鉗接上頭。

從屯門龍虎灘上岸,在去市區途中,一行人遭港警例行檢查。「黃雀行動」另一主要參與者香港藝人岑建勛,曾給行動成員們一個祕密電話,遇到緊急情況可撥打這一電話。陳達鉦用當時的移動電話大哥大撥打了那個號碼。

衛奕信勳爵及夫人,2013年攝於劍橋大學。()

誰也沒想到,接電話的是時任香港總督的衛奕信,雙方做了簡短交流。不一會兒,警察就接到來自上司的電話,車子沒做檢查便被放行了。車子載著趙二軍夫人和女兒直接去了法國駐香港總領事館。

由此可見,當時的港英政府和警察對營救行動實際上是暗中支持和幫助的。

吾爾開希乘軍機逃亡

「黃雀行動」策劃者香港支聯會主席司徒華生前曾披露吾爾開希當年在甘肅蘭州乘軍用專機逃亡至珠海,「黃雀行動」將其送達法國。

「香港支聯會」全稱為「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六四事件後,由香港民主派元老司徒華等人創立,並由牧師朱耀明、藝人岑建勛等人加盟策劃支援,支聯會先後向香港各界募資千萬元,招募走私商人參與偷渡活動,並和西方國家的領事館商討庇護程序。

司徒華在其《大江東去》回憶錄中提到,吾爾開希的父親是蘭州軍區空軍成員,吾爾開希從蘭州由軍用機送至珠海,因而獲得生機。

司徒華得到吾爾開希在珠海的消息後,立即安排接人。司徒華前後兩次白白花費40萬元,沒有接到人。第一次原因是浪太大不能靠岸,第二次是對方說附近有軍隊。第三次,司徒華叫人拿60萬現金去,當場交錢換人,吾爾開希翌日就坐飛機去了法國。

司徒華生前回憶另一個傳奇營救故事是救援學運領袖柴玲。當年柴玲逃至內地邊境時,一直匿藏在一所公安派出所的樓上,而樓下還貼著通緝柴玲的海報。利用政治迫害來發財,中共大小官員向來擅長此道,89六四也不例外。

柴玲和封從德自己坐船來到香港,柴玲從馬料水上岸後到廣州中山大學學生會打電話給司徒華,司徒華立即叫人去接她,同時通知法國駐港總領事館,接到柴玲後直接去法國領事家,第二天買機票飛往法國。

香港馬料水一帶。()

香港記者冒險參與營救

1989年6月4日,中共武力清場後,9日,北京工人自治聯合會廣播員呂京花忍痛離開剛滿周歲的女兒,她從北京搭乘火車到石家莊,再轉車南下,11號到達廣州。

在廣州友人家裡,她把學運期間收到的一大摞各地記者的名片翻了出來,其中有《星島日報》、《成報》、BBC等。她就像抽籤一樣從名片堆裡隨機抽出了一張,這張名片竟成了她命運轉機的上上籤。

呂京花緊張地撥出了第一個電話,非常幸運,一位年輕的香港女記者接通了電話,呂京花語帶焦慮,話音有些哆嗦,她含蓄地暗示對方:她從北京一路到廣州,身體感覺不適。

心有靈犀一點通,對方敏感而準確地捕捉到了呂京花內心的恐懼與需求,女記者與她約定,雙方手上拿著一張捲起來的報紙作為接頭暗號。

隔天,女記者就搭香港到廣州最早的一班火車趕到見面地點,別人拿著的報紙都是疊著的,她倆馬上注意到了對方的報紙是捲著的。

女記者立刻把呂京花帶到中山大學的一處私人寓所,確認了呂的身分後,女記者立刻聯繫了「黃雀行動」成員。8月底,呂京花成功偷渡到香港,後流亡美國。

呂京花曾問這位年僅30左右的記者姑娘有沒有害怕這個電話是中共的釣魚手法,香港姑娘坦誠地回答:「怎麼不害怕!」為防止不測,女記者特意邀一位朋友在其身後照應。

與呂京花同一批偷渡香港的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北京高校學生對話團召集人項小吉,則是在一名三十多歲香港男記者的幫助下,聯繫上了香港「地下通道」。整個流程非常周密、專業,一環扣一環,最後安全到達香港。

香港良心司徒華

1931年出生於香港的司徒華曾是香港左派人士,89六四中共的殘暴使他徹底看清了中共的本質。他生前曾是每年香港紀念六四的維園活動的靈魂人物。

2010年,司徒華在維園紀念六四21周年燭光晚會上。()

人稱華叔的司徒華對中共認識的清醒轉變也並不是「六四」一夕之就。華叔在他的回憶錄中談到,中共在批判胡風時把私人信件作為罪證,他認為這「是不道德的」。

1985年,北京當局任命他為《基本法》草案委員會委員,1988年,他在基本法草案不記名祕密表決時,投了反對票,中共竟在記者會上公開披露。他體會到了中共的無恥。鄧小平曾談到香港「一國兩制」五十年,當時鄧說到興起處表態,如果五十年不夠,可以再加五十年。這令華叔「愕然復凜然」,他認為中共領導人「不知法治精神為何物」,如此重大事情竟隨意變化、信口開河。

六四大屠殺後,華叔退出“草委會”,組織香港支聯會展開營救行動,支聯會參與者知情者只有六人,整個黃雀行動由走私集團負責,共從大陸救出七八百人。每次行動先付五六十萬港元定金,事成後再追加。黃雀行動得到了影藝界鄧光榮、梅豔芳以及商人羅海星出資出力。

華叔一生拒絕中共的統戰,堅決不入黨。生前他表態支持法輪功反迫害行動,積極聲援中國人「退出中共黨團隊」的三退運動。對於97政權移交後的香港虛假民主,他也早已看透,他曾建議香港特首應設立一個副行政長官,但遭到中共責罵,因為中共擔心兩個特首難以掌控。

黃雀行動——港人的又一次恩情

大逃港期間,港人曾義無反顧地接受遭中共政治迫害的逃難者,黃雀行動中,香港又一次向大陸人伸出了援助之手。

這項救援計劃一度被稱為「地下通道」。1991年,演藝界人士岑建勛在接受BBC採訪時提出「黃雀行動」的說法,並引用成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作註解。司徒華病逝後,2011年1月,「黃雀行動」前線總指揮陳達鉦在接受《亞洲週刊》訪問時,提到「黃雀行動」實際上是由司徒華所命名,即來源於曹植的《野田黃雀行》一詩。

香港支聯會成員、黃雀行動領導人之一——牧師朱耀明。(余鋼/大紀元)

黃雀行動的資金來源主要是香港藝、商界及名人。營救行動得到了香港各界的支持,但整個行動被港府視為最高機密,營救團隊得到了英美兩國情報人員和大陸正義人士的協助才能得以進入內陸組織營救。為保證當年參與人員的安全,營救行動的諸多細節至今仍未解密。

自1989年6月,黃雀行動營救出的六四著名人士包括學生領導人李錄、熊焱、吾爾開希、柴玲、封從德,知識分子蘇煒、陳一諮、蘇曉康、嚴家其、高皋、吳仁華、劉再復、遠志明、孔捷生等人。

在營救人員的幫助下偷渡到香港後,住在新界租屋內或香港支聯會義工家中,每人每月可獲得3,000元港幣的生活費。他們還得到了香港各界的關愛,醫生為他們義診,香港明愛捐出衣服,香港電訊提供移動電話,方便他們撥打長途電話。

牧師朱耀明和律師何俊仁幫助他們辦理政治庇護手續,安排出國逃亡計劃。香港主權移交前,民運人士大都流亡法國、英國和美國,少數人前往挪威、荷蘭等國,個別人在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的幫助下獲得了香港身分證。

為了使大陸人擺脫中共的死亡與監禁的威脅,香港的部分營救者們卻失去了生命與自由。在幫助蘇曉康和孔捷生偷渡時,營救快艇在虎門鎮外海遭到中共兩艘邊防巡邏艇以衝鋒槍掃射,營救人員受傷。

據陳達鉦披露,行動成員已知喪生案例有六名,四人因黑夜碰船而死,兩人因躲避邊防快艇的追截,船隻失火被燒死。在營救王軍濤及陳子明的案例中,因事情失敗導致超過100人被中共提訊,羅海星、李龍慶、黎沛成等被判刑。其中羅海星被中共判刑5年、坐監2年,在英國前首相幫助下保外就醫。2009年,羅海星因病離世。

如今,香港支聯會每年都要舉行六四遊行、維園燭光晚會。香港人的堅韌、香港人的恩義、香港人的無所畏懼和義無反顧,正是香港人的精神所在,香港人的歷史告訴我們:榮耀終歸於香港!@*#

2019年6月4日香港維園舉行六四燭光悼念30周年晚會,支聯會宣布有18萬人參加。(余鋼/大紀元)

參考資料:

1. 江迅:《黃雀行動》

2. 司徒華:《大江東去》

3. 冉冉:《六四30周年:通向自由香港的「黃雀行動」》

4. 宋伯明編:《趙紫陽次子趙二軍六四後流亡首次披露黃雀行動細節》

5. 維基百科:黃雀行動

6. 《樂府詩集》

責任編輯:李婧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