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格納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
【大紀元2019年07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紀安娜、王亦笑報導)德國音樂巨匠瓦格納是個謎團,人們搞不清楚他到底是天才還是鬼才。他音樂中的激越和恢弘令人驚訝,一組組音符像能量團般在空中炸開,爆發出無數色彩與震撼。你要麼對此狂熱崇拜,要麼對此極度厭惡。無論如何,絕不會無動於衷。
德國古典音樂大師威廉‧理查德‧瓦格納(Wilhelm Richard Wagner,1813~1883)以其創作的歌劇聞名於世。他將浪漫主義歌劇推至巔峰,不僅繼承了莫扎特、貝多芬的歌劇傳統,還開啟了後浪漫主義歌劇作曲潮流。
後人將其與莫扎特(Mozart,1756~1791)、格魯克(Gluck,1714~1787)、和威爾第(Verdi,1813~1901)一起,合稱歐洲歌劇史上的四大天王。
瓦格納也是詩人、導演、作家、指揮家。他自己編寫歌劇劇本,在文學、哲學方面成就頗高。他提出整體藝術的概念,整合詩歌、視覺藝術、歌劇及劇場,並將這些概念放入由四部歌劇組成的系列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中。他的概念影響了後世哲學、文學、視覺藝術及戲劇。
歷時26年完成史詩般巨作
從1848年開始,瓦格納用了26年時間編劇及作曲,直到1874年才完成整部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其創作靈感來自北歐神話內的故事及人物,特別是冰島家族傳說。
在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Der Ring des Nibelungen)裡,尼伯龍根的「矮人」阿爾貝里希(Alberich)用偷來的萊茵河黃金鑄造了具有統治世界魔力的指環,本歌劇系列因此得名。
整部歌劇有四部分:序夜《萊茵的黃金》、《女武神》、《齊格弗里德》和《諸神的黃昏》,四個部分既關聯又獨立。瓦格納主張,歌劇要像古希臘悲劇一樣鮮明、完整。
最後一部《諸神的黃昏》,其實是瓦格納最初構思的。完成後,瓦格納覺得不滿意,認為缺乏更深一層的倫理意義並且無法在劇院裡演出,所以他增加了一部《青年齊格弗里德》(Der junge Siegfried,成為《齊格弗里德》的基礎),並將結局改得含有深奧的玄學意味。最後,為了使全劇完整,又補充了《女武神》及序劇《萊茵的黃金》。
從音樂上來看,《女武神》與《齊格弗里德》最精采,而《萊茵的黃金》較為優美,《諸神的黃昏》則顯示了瓦格納多年來所形成的思想。
瓦格納的歌劇樂隊編制龐大,所選擇的歌手在音量音色和強度方面都有特別要求,還需要採用一些特別措施保證聆聽效果。上演《尼伯龍根的指環》全劇需4夜,15小時以上。管弦樂團編制需108人,其中第1、2小提琴各需16把,中提琴、大提琴各需12把。瓦格納在作品中運用了複雜的音樂織度、豐富的和聲及配器法,另外他也使用了「主導動機」,就是會和特定人物、地點或是事物一起出現的一到兩個小節音樂。
1876年8月13日,《尼伯龍根的指環》在拜羅伊特的節日劇院(Festspielhaus )首演,分四天上演,共演兩次,每天從下午4點開始一直持續到深夜。當時演出盛況空前,幾乎整個歐洲的音樂人士都齊聚這個萊茵河邊的小城鎮,甚至到了拜羅伊特發生食物短缺的程度。
《尼伯龍根的指環》
《尼伯龍根的指環》結構龐大、氣勢雄渾,在世界歌劇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整劇圍繞著有控制全世界能力的魔戒爭奪的故事,以詩史般的結構表現鬥爭與陰謀在天上的神界、地上的人間、地上尼伯龍人居住的尼貝龍國跨三代展開,最後諸神的黃昏降臨、天空瓦爾哈拉城燒毀、地上萊茵河氾濫,一切在廢墟中歸於平靜。
「它會令佩戴之人死去,它不會令人欣喜,不會令人走運,誰掌握它,便會充滿憂慮,誰不掌握它,會心生妒意,所有的人都對它有貪心,但沒有人能占它的便宜。」整個故事都圍繞這句詛咒展開。
序夜《萊茵的黃金》(Das Rheingold)一幕四景,第一夜《女武神》(Die Walküre)三幕,第二夜《齊格弗里德》(Siegfried)三幕,第三夜《諸神的黃昏》(Götterdämmerung)序幕與三幕。
第一部歌劇:《萊茵的黃金》Das Rheingold
主要出場角色:
- • 美人魚:萊茵少女(Rheintöchter)
- • 矮人:阿爾貝里希(Alberich)
- • 神界之王:沃坦(Wotan)
- • 沃坦之妻:弗麗卡(Fricka),守護婚姻和道德的女神
- • 巨人兄弟:法索爾特(Fasolt)和法夫納(Fafner)
- • 青春女神:弗萊婭(Freia)
萊茵河底有萊茵少女守護的黃金,如鑄成指環即可擁有無上權力,但只有棄絕愛情的人才能做到。尼伯龍根的矮人阿爾貝里希(Alberich)自認被萊茵少女們嘲弄,憤而詛咒愛情,奪得黃金鑄成指環。
眾神之王沃坦(Wotan)讓巨人法索爾特(Fasolt)與法夫納(Fafner)建造象徵統治權力的瓦爾哈拉(Walhall)神殿,報酬是青春女神弗萊婭(Freia)。弗萊婭守護著種滿金蘋果的花園,眾神吃了可永保青春。
在旭日的萬道光芒中,瓦爾哈拉神殿建成。但沃坦卻不想兌現承諾,弗萊婭也不願被當成籌碼。沃坦又許諾巨人,以尼伯龍根指環代替弗萊婭。沃坦用計從矮人阿爾貝里希手裡奪走指環,矮人憤然給指環下了最惡毒的詛咒。
沃坦獲得指環後,並不想交給巨人,最終被妻子勸服給了巨人。巨人兄弟沒有逃過指環詛咒,在爭奪指環的毆鬥中,法索爾特被法夫納所殺。法夫納變成巨龍,終日守護著指環。
《萊茵的黃金》是一部基礎劇,在這裡,世間的痛苦與仇恨被開啟,「貪」是一切的根源。其後的三部劇,劇情逐漸擴展開。這部劇的音樂十分動聽,旋律宏大華貴,氣勢動人。
第二部歌劇:《女武神》Die Walküre
主要出場角色:
- • 女武神:布倫希爾德(Brünnhilde),沃坦在神界的女兒
- • 沃坦的人間之子:齊格蒙德(Siegmund)
- • 沃坦的人間之女:齊格琳德(Sieglinde)
- • 齊格琳德的丈夫:洪丁(Hunding)
女武神是沃坦在神界的八個女兒,她們守護著瓦爾哈拉神殿,並把犧牲的英雄搜救到神殿,以免受到矮人攻擊。
年輕鐵匠齊格蒙德(Siegmund)受人追擊,帶傷躲進齊格琳德(Sieglinde)家。齊格琳德的丈夫洪丁(Hunding)驚訝於妻子和陌生人容貌的相似,他逼問陌生人身世,發覺齊格蒙德是仇敵,相約次日決戰。
齊格蒙德和齊格琳德認出彼此是沃坦所生的孿生兄妹,同時也愛上彼此,並一同私奔。沃坦命令女武神布倫希爾德(Brünnhilde)相助齊格蒙德,但沃坦之妻弗麗卡卻主張懲罰二人的不倫之戀。沃坦屈從於弗麗卡,令齊格蒙德戰死。布倫希爾德將懷孕的齊格琳德藏起,因此受罰,長眠在烈火山崖。
《女武神》全長5個小時,瓦格納運用了空前龐大的樂器編制。歌劇第三章中一段著名的音樂《女武神的飛行》,又稱《女武神的騎行》(Ride of the Valkyries),在這段音樂中,瓦格納充分發揮了以長號、小號為主的銅管樂器的音色,在樂隊的伴奏下,輝煌的金屬聲音表現了女武神在空中飛行時的飄逸和瀟灑,具有濃厚的神話色彩和宇宙空間的感覺。這段音樂也是最能體現瓦格納音樂風格的作品之一。
第三部歌劇:《齊格弗里德》Siegfried
主要出場角色:
- • 矮人:米梅(Mime),矮人阿爾貝里希的弟弟
- • 孿生兄妹之子:齊格弗里德(Siegfried)
- • 女武神:布倫希爾德(Brünnhilde)
齊格琳德生下一子後去世,兒子齊格弗里德(Siegfried)被阿爾貝里希(Alberich)的弟弟米梅(Mime)撫養長大。米梅想讓齊格弗里德幫自己去奪取指環。
齊格弗里德鑄成寶劍,刺死化為巨龍的巨人法夫納,根據林中鳥的指示取得了指環,殺了心懷不軌的米梅,並喚醒了女武神布倫希爾德,娶她為妻。
在《尼伯龍根的指環》的四部作品中,《齊格弗里德》最受作曲家青睞。瓦格納賦予作品無與倫比的英雄性,男主角齊格弗里德更是歌劇世界英雄角色的代名詞。歌劇牧歌式的旋律中暗藏著複雜的音樂織體。
第四部歌劇:《諸神的黃昏》Götterdämmerung
主要出場角色:
- • 孿生兄妹之子:齊格弗里德(Siegfried)
- • 女武神:布倫希爾德(Brünnhilde)
- • 矮人阿爾貝里希之子:哈根(Hagen)
命運三女神編織的命運之索突然斷裂,預示諸神即將毀滅。
齊格弗里德獲得指環,但不知指環擁有的權利和詛咒,他把指環交給布倫希爾德作為愛情信物,自己出外探索。
阿爾貝里希之子哈根(Hagen)向貢特爾國王兄妹進言,說布倫希爾德和齊格弗里德是兄妹倆的理想結婚對象,並設計讓齊格弗里德喝下遺忘藥酒。
齊格弗里德忘卻前事,搶走布倫希爾德的指環並將她獻給貢特爾。憤怒的布倫希爾德將齊格弗里德的弱點告訴了哈根。哈根刺殺齊格弗里德和貢特爾,欲搶奪指環。
布倫希爾德將丈夫火葬,自己戴上指環一同殉身。萊茵河氾濫,哈根試圖搶回指環,但被萊茵少女拖入水底,指環物歸原主。大火將瓦爾哈拉神殿吞噬。
《諸神的黃昏》上演時間達4小時20分,劇中序幕與第1幕的間奏曲「黎明,齊格弗里德萊茵河之旅」,第3幕間奏曲「齊格弗里德送葬進行曲」與「布侖希爾德之犧牲」等音樂常以管弦樂在音樂會中單獨演奏。
《尼伯龍根的指環》四部曲主題是謳歌那些犧牲自我,解救世界的英雄,他們甚至比神更偉大。當然,指環的極強寓意,也揭示出從神界到人間的貪婪和慾望,最終這種貪婪和慾望毀滅於水與火的洗禮。一切歸於沉寂,或許一種新的秩序即將建立,各界充滿希望。
責任編輯: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