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tvsmo.com

按下無畏的快門 專訪六四坦克人攝影師

威登納:「我欣賞中國人民的勇氣,那是令人敬畏的勇氣。」(授權影片截圖)

人氣: 580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9年06月05日訊】提到「六四」,不少人腦海中會浮現那張孤身擋坦克的照片,拍下這一幕的前美聯社記者傑夫.威登納(Jeff Widener),在洛杉磯接受了新唐人採訪,接下來的新聞,就跟他一起來回憶這一歷史照片的拍攝過程。

圖為1989年6月5日隻身阻擋坦克車隊入城的王維林。(Getty images)

六四坦克人攝影師威登納:「時不時有槍響,當時坦克人站在坦克車前。我人在陽台上很顯眼,在飯店外牆上還有個彈孔,我知道他們能射到我。」

拍下著名坦克人照片的的攝影師威登納,對於1989年6月5日拍攝當天的回憶終生難忘。威登納表示,在陣陣槍響和坦克行進的隆隆聲中,他冒險舉起相機,恰巧發現了擋在坦克車隊前的這名路人。

威登納:「其中一張照片奇蹟般的聞名全世界,成了大家口中的歷史。」(授權影片截圖)

威登納:「我當時想,那名男子(坦克人)會搞砸我的照片。我等著他被槍擊的那一刻,但沒人開槍,我就一直等。」「後來我照了一張、兩張、三張,我發現我的相機有點問題,快門有點太慢,那時街道上的幾個人上前把他帶走了。我就想,慘了,我失去一個好照片。但其中一張照片奇蹟般的聞名全世界,成了大家口中的歷史。」

威登納:「當時是科克.馬特森(Kirk Martsen),我在北京飯店認識的美國籍交換學生,因為我得把底片送到美聯社辦公室,就問他能不能幫忙帶。因為這是很冒險的事,一台台卡車載滿官兵,對平民開槍。」(授權影片截圖)

威登納當時在北京飯店6樓,距離事發地點大約有800公尺的陽台上,拍下被視為象徵六四事件的「坦克人」照片。

威登納:「當時是科克.馬特森(Kirk Martsen),我在北京飯店認識的美國籍交換學生,因為我得把底片送到美聯社辦公室,就問他能不能幫忙帶。因為這是很冒險的事,一台台卡車載滿官兵,對平民開槍。但他答應了,並把底片藏在內褲帶出去,因為找不到美聯社辦公室,他就帶去美國大使館。最後謝天謝地,大使館順利交給了美聯社。」

威登納:「你知道有多少還活著的記者目睹當時一切嗎?在香港每年有多少家庭舉著蠟燭遊行悼念?明顯就是有事情發生,讓他們的家人失去生命。」(授權影片截圖)

而中國政府(中共)極力掩飾六四事件真相、試圖欺騙世界的行為,令他難以相信。

威登納:「你知道有多少還活著的記者目睹當時一切嗎?在香港每年有多少家庭舉著蠟燭遊行悼念?明顯就是有事情發生,讓他們的家人失去生命。難道這些人有可能憑空消失,像空氣蒸發一樣嗎?很明顯嘛,這太荒謬了。」

威登納:「難道這些人有可能憑空消失,像空氣蒸發一樣嗎?很明顯嘛,這太荒謬了。」(授權影片截圖)

他以大衛決戰歌利亞比喻天安門事件,而坦克人正是人們追尋民主自由夢想,披荊斬棘反抗鎮壓的象徵。

威登納:「催淚瓦斯、高壓水炮,可能會惡化事態,因為抗議群眾很堅決。我想,當時他們不確定自己的訴求,畢竟不是外交或民主專家,只知道這件事能正向改變國家。六四事件是個悲劇,我欣賞中國人民的勇氣,那是令人敬畏的勇氣。」

威登納:「我想,當時他們不確定自己的訴求,畢竟不是外交或民主專家,只知道這件事能正向改變國家。六四事件是個悲劇,我欣賞中國人民的勇氣,那是令人敬畏的勇氣。」(授權影片截圖)

威登納:「決定最終在人民手中,他們必須決定接受、承受多少,如果要改變,是他們要做決定,這不是政府說的算。是人民,如果人民真心想要,就會有改變,這都有歷史見證。」

責任編輯:陳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