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皇帝身邊的賢人

【文史】直言敢諫 一位擅長與皇上講理的朝臣

文/宗家秀
圖為清陳士倌 《聖帝明王善端錄(漢)冊.漢文帝三》。(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701
【字號】    
   標籤: tags: , , ,

皇上的寵妃慎夫人與皇上皇后同席而坐,他就把慎夫人的坐席向後拉退了一些。慎夫人不悅,皇上也不滿意,他對皇上說:「我聽說尊貴和卑下有區別,那樣上下才能和睦。陛下以為是為了慎夫人好,其實恰好成了禍害她的根由。陛下難道沒有見過呂后殘害戚夫人嗎?」文帝聽後很高興,慎夫人也賜給袁盎黃金五十斤。

袁盎,字絲,是西漢有名的諫臣。漢文帝登基後,袁盎的哥哥袁噲推薦袁盎做了郎中,即宮廷侍衛,雖然官位不高,但袁盎能言直諫,尊禮重義,寬待下屬。朝臣都很佩服他,江湖上他也聲名遠播,深受民間遊俠的敬重。

重義理 勸文帝正君臣之序

袁盎尊崇儒家思想,行事以禮制為準則,非常看重君臣之禮。

周勃因誅滅呂后一黨有功,官拜右丞相,因此頗為得意,面對文帝的時候,態度也傲慢起來。而文帝也認為周勃有功於社稷,對周勃非常恭敬,常常在朝會後目送周勃離開。

袁盎覺得這有違君臣之禮。他向文帝進諫說:「右丞相周勃對陛下神色輕慢,陛下對他卻謙退有禮,這違背了君臣間的禮節,臣主失儀,臣認為,陛下不應該採取這種態度啊。」文帝聽後,覺得袁盎說的在理,就逐漸地對周勃威嚴起來,周勃也開始敬畏文帝了。

但由此周勃就很怨恨袁盎了,當面責備他說:「我與你的兄長袁噲素有交情,現在你小子卻在朝廷上毀謗我!」袁盎也不跟他道歉,一笑了之。

袁盎畫像(公有領域)

後來周勃被誣謀反,大臣們都不敢替周勃說話,袁盎卻在皇上面前申明周勃無罪,不會謀反。周勃被釋放後,得知此情,才知袁盎是個重義理的人,從此兩人傾心結交。

善體察人心 預見淮南王的結局

文帝的異母兄弟淮南王劉長,因私怨殺死了辟陽侯,又為人驕橫,文帝念手足之情,沒有處置他。後來淮南王行為上越來越放肆,竟在自己的封地上擺起了天子的派頭。

袁盎勸諫文帝說:「諸侯王太驕橫了,日後會生事端。現在應適當削減淮南王的封地,警示警示他。」但文帝還是不忍心處置劉長,沒有採納袁盎的意見。

後來,一件謀反的事牽涉到劉長,群臣上書說劉長按律當斬。文帝不忍,下旨把劉長貶到蜀地,想教訓一下劉長,劉長被押進了囚車。

袁盎又提醒文帝:「往日陛下對淮南王太過放任,使他落到如此地步,如今又突然對他如此嚴厲,淮南王性格剛烈,坐在囚車裡會想不通,如果他死在途中,陛下就會揹上殺死弟弟的名聲了。」文帝覺得不至於那麼嚴重,就沒重視。

果然如袁盎所料,劉長在被貶途中拒食而亡。消息傳來,文帝痛哭,吃不下飯,後悔沒有事先考慮到劉長的心情、沒重視袁盎的意見。

袁盎勸慰文帝說:「陛下貶謫淮南王,是想讓他的心志受些勞苦,促他改正過錯,並無殺他之意。罪不在陛下啊。」文帝這才稍感寬慰,問袁盎有沒有彌補的辦法,袁盎提醒文帝說,淮南王的三個兒子尚在,於是文帝將淮南王的三個兒子都封為王。

勸諫文帝莫憑個人喜好做事

對於不合朝廷規矩的事,無論誰做的,袁盎都能從大局出發,仗義執言,他引經據典,慷慨陳詞,皇上常常接受他的勸諫。

慎夫人善歌舞,受寵於文帝,常常在皇宮中與文帝、竇皇后同席而坐。一日,竇皇后、慎夫人隨文帝到上林苑遊玩,就坐時,袁盎就把慎夫人的坐席向後拉退了一點,不讓他們並排而坐。

慎夫人不悅,起身離去,文帝也不滿,要返回宮中。袁盎勸文帝說:「我聽說尊卑有別,上下才能和睦。如今陛下已經選定了皇后,如果慎夫人和皇上皇后同席而坐,就失去了尊卑之別了。陛下認為這是對慎夫人好,其實這會為她招來禍患啊。陛下難道不知道呂后殘害戚夫人的事嗎?」

袁盎卻坐圖。(公有領域)

文帝這才明白袁盎的用意。於是召來慎夫人,把袁盎的話告訴了她。慎夫人聽後很高興,說自己得到了長久的立身之策,她不計前嫌,賜給袁盎五十斤黃金。

還有一次,文帝從霸陵上山,一時興起,想駕車從西邊的陡坡奔馳而下。袁盎擔心出意外,策馬緊貼著文帝的馬車,伸手拉住了馬韁。

文帝以為袁盎害怕了,袁盎說:「英明的君主不會心存僥倖而冒險,陛下放縱駕車的六匹馬,從高坡上奔馳下來,如果發生意外,陛下即使不愛惜自己,又怎麼對得起高祖和太后呢?」文帝聽從了袁盎的勸諫,中止了冒險的舉動。

寬待手下 也救了自己一命

因在朝廷中敢於直言進諫,日子一長,袁盎也得罪了不少朝臣,後來就不能在朝廷裡當官了,他被外派做隴西都尉。

調出京城後,袁盎不改俠義之氣,對待軍中手下非常寬厚仁愛,士卒爭相為他效命。袁盎後來又被派到齊國做國相,後又被調去做吳國的國相。

擔任吳國國相的時候,袁盎手下的一名從史偷偷喜歡上了袁盎的婢女,兩人私通。袁盎得知後,假裝不知道,對待從史仍跟以前一樣。

有人告訴從史,說袁盎知道他跟婢女私通的事了。從史害怕,就逃回了家。袁盎親自駕車追趕上從史,把婢女賜給他,仍舊讓他回來當從史。

袁盎寬待了手下,也救了自己一命。

吳王為人驕橫,早有謀反之心,對朝廷派來的袁盎很是提防。知道吳王不聽勸阻,袁盎為避免禍害,整日裝作飲酒作樂,不過問其它的事,才平安渡過了任期。

但是袁盎還是被人彈劾,說他收受了吳王的財物,要按律治他的罪。景帝下詔赦免了袁盎,沒有治他的罪,只把袁盎貶為平民。

後來發生了吳楚「七國之亂」,已罷官在家的袁盎又受到了漢景帝的重用,景帝派袁盎出使吳國。吳王勸降袁盎不成,就想殺了袁盎,他派了五百人把袁盎圍困在軍中。

而那位被袁盎追回的從史,剛好是圍困袁盎的校尉司馬。他知恩圖報,要救袁盎,就把隨身攜帶的財物全賣了,買來兩擔味道濃厚的酒,灌醉了圍守的士兵。夜裡,司馬對袁盎說道:「您現在逃走吧,吳王計劃明早殺您。」

袁盎很驚訝,問他:「你是幹什麼的?」司馬說:「我就是以前與您的婢女私通的那個從史啊。」袁盎趕忙辭謝:「你有父母在堂,我不能因此連累你!」司馬說:「您只管走,不用擔憂,我也逃走,我的父母已經藏起來了。」袁盎這才逃了出來。

力諫皇位傳子不傳弟

平定吳楚「七國之亂」後,袁盎做了楚國國相。不久,袁盎因病辭官在家休養,但景帝遇到難以決斷之事,還常常派人來問袁盎的意見。

景帝的母親竇太后有兩個兒子——景帝和梁王,竇太后很寵愛小兒子梁王。漢景帝七年,太子劉榮被廢,竇太后就有意想讓小兒子繼承皇位。雖不情願,景帝也不好推辭。

一天,竇太后和景帝、梁王坐在一起,太后暗示景帝:「我聽說殷商的制度親其兄弟,周朝的制度尊其祖先,其道理是一樣的。百年之後,我把梁孝王託付給你吧。」景帝只得應允。

宴罷出宮,景帝召集袁盎和精通經術的大臣商議。袁盎力諫景帝,不可傳位給兄弟,他以春秋時代的宋宣公為例,當年宋宣公死後,傳位給弟弟穆公。穆公即位,死後,又傳位給宣公的兒子。然而穆公的兒子為爭位,後來殺了宣公的兒子,招致五世爭國,禍亂不斷。

袁盎說,國家大事要從大處考慮,處事歸於正統,皇位傳子不傳弟,以免亂了秩序。

景帝聽後很贊同。於是袁盎和大臣們謁見太后,陳述宋宣公不立嫡子而致五代禍亂,指出不克制小的私心,便會遺害大義。竇太后深明大義,隨即讓梁王歸回封國。不久,景帝立膠東王為太子,這就是後來的漢武帝劉徹。

但梁王因此而怨恨袁盎,暗地派刺客殺他。刺客來到關中,在大街上詢問,發現大家都稱讚袁盎,於是這位刺客對袁盎說:「您是有修養和名望之人,我不忍殺您。」

但最終,袁盎還是被梁王派遣的另一個刺客所殺。

袁盎不顧自身安危,為社稷直言敢諫,被後人尊為「無雙國士」。他一生清廉,死後有人盜他的墓,發現其棺槨都是陶瓦材質,陪葬品僅有一面銅鏡而已。@*#

參考資料:

1. 《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2. 《史記·吳王濞列傳》
3. 《史記·梁孝王世家》
4. 《漢書·淮南衡山濟北王傳》

點閱【皇帝身邊的賢人】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徽宗宣和年間,朝政被蔡京、王黼等「六賊」把持,何栗彈劾王黼,屢屢得罪權貴,一度被罷黜,後被欽宗召回,為相輔政。圖為宋徽宗趙佶《聽琴圖》(局部)。(公有領域)
    徽宗宣和年間,朝政被蔡京、王黼等「六賊」把持,何栗彈劾王黼,屢屢得罪權貴,一度被罷黜,後被欽宗召回,為相輔政。面對國破君虜,他無力回天,絕食而亡。死前他曾對金兵說:「忠臣事奉君主,需要死時毫不猶豫。我不考慮家室,但我雙親年老,我死後請不要馬上告訴他們。」他辭世的時候,只有39歲。
  • 日本市町時代狩野正信繪《西王母與東方朔圖》(局部)。(公有領域)
    東方朔(公元前154年—前93年),字曼倩,平原郡厭次縣(今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人。他非常有才華,是西漢文學家,其賦體散文《答客難》開了賦體文學的新領域,他也是影響後世的術數家。
  • 陳寶琛(右)與溥儀(中)、朱益籓合影。(公有領域)
    上個世紀30年代去世的陳寶琛,高壽至88歲。作為滿清遺老和末代帝師,他和我們的距離並不遙遠。他的學生不只是溥儀,民國著名史學家陳寅恪的父親陳三立既是他的學生,又是他的朋友。
  • 陳摶,生年難考,字圖南,自號扶搖,又號「希夷先生」,唐末宋初毫州真源人(今安徽亳州)。陳摶的出生是個謎,毫州一帶傳說陳摶誕生於荷花之中。五六歲時,陳摶還不會說話,一次,他在渦水岸邊玩,有一青衣女子出現在他面前,贈他書一冊、詩一首,陳摶突然就心竅慧開,開口說話了。此後無書不讀,尤喜易經,看一遍便能記誦。
  • 北宋的吏部侍郎李若水。《國語》有句名言:「君憂臣勞,君辱臣死。」深入險境,誓死效忠皇帝,他的事蹟因而被收錄在史書「忠義傳」中。(志清/大紀元)
    敵兵攻破京城時,有個人護送皇帝到敵營談判。他為了捍衛皇室尊嚴據理力爭,不顧性命大罵敵兵。直到他被裂頸割舌而死,罵聲才停止。這說的是宋朝靖康年間一段的忠義故事。靖康之變中,忠臣良將捨生忘死、救國赴難,千百年來被人傳頌不休。這位大臣身在敵營,至死大罵金人。最後,他得到敵國的敬重,被尊為靖康恥中的第一大忠臣!
  • 作為名臣,張養浩是元朝三俊之一;作為文學家,他更是元曲作家中的泰斗。今人對張養浩的了解,大概就是從那首《山坡羊·潼關懷古》開始的。
  • 自孟子道出「我善養吾浩然之氣」的千古名言,其剛正、博大的氣魄深受歷代文人仰慕。他們甚至化用這句話為名取字,時時激勵自己,其中最知名者有唐代的孟浩然,還有元代的一位名臣兼文學大家——張養浩。
  • 李綱雖是一位文官,卻像一道堅固的長城,守衛北宋都城開封,連金兵都是他的手下敗將!李綱一生堅持抗金,如果說皇帝堅持重用他,可怕的「靖康之恥」也許就不會發生!
  • 錢若水是北宋大臣,為人正直,有膽識,後被提拔為樞密院副使。北宋司馬光在《涑水紀聞》和李元綱在《厚德錄》中,都記載了錢若水於宋太宗時期因仗義執言而救了三個官員的事情。
  • 在唐中宗、睿宗之時,武則天奪嫡之謀得逞,肆行不義之威,大唐的國祚差點脈斷武則天之手。然而就在睿宗被誣告「謀反」、命在危急存亡之秋,有一位忠臣義士捨命護主,忠義的魄力震懾奸逆,改變了逆亂之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