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導演張榮吉:如何把握人生《下半場》
【大紀元2019年11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伊鈴多倫多報導)台灣電影《下半場》亮相今年多倫多亞洲電影節。在日前與多倫多媒體見面會上,導演張榮吉接受大紀元專訪,暢談拍片心得。
張榮吉是80後台灣導演,大學期間開始參與多部短片及紀錄片製作,2001年拍攝第一部紀錄短片《碼頭》,2006年與楊力州導演共同執導《奇蹟的夏天》,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2008年執導第一部電影短片《天黑》入圍金馬獎創作短片, 之後又執導《逆光飛翔》、《共犯》等青春片。
《下半場》是張榮吉的最新電影,是一部以運動競技為主題的劇情片,講述一對來自貧困家庭兄弟的故事。因為母親早逝,父親為生活打拚,不得不將兄弟倆寄宿在叔叔家,兄弟倆熱愛籃球,希望有朝一日能夠進入台灣高中籃球聯賽(HBL)球場。
相依為命的兄弟倆,為了追逐各自的夢想,需要做出不同的選擇,從球場上的最佳搭檔,變成最強勁的競爭對手,究竟誰勝誰負?
張榮吉因為一段親身經歷,把籃球比賽搬上熒幕。電影《下半場》彰顯導演張榮吉擅用細膩的手法,高水準專業運動競技場面,講述人生的道理。
靈感來自一則新聞
電影的創作靈感有時會與導演的親身經歷有關。張榮吉本身就愛打籃球,他的《下半場》創作靈感來自一則新聞紀錄片。2015年,台灣泰山、松山高中兩支球隊的一對HBL兄弟檔高國強和高國豪,在冠軍戰賽場上,上演兄弟對決。
張榮吉說,當時看到那些籃球運動員場上流汗、場下流淚,為自己的前途拼搏的精神,終生難忘。從他們身上看到了堅持、不放棄的精神;也看到很多比賽過程中的戲劇性:有青春夢想的競賽,也有難以割捨的兄弟情;他們的教練總像是一個很好的導師,即便是責備的話,也能從中成長。
張榮吉把這段經歷當作寶貴的經驗,希望把它投入到電影中,並開始了他長達7年的構思和拍攝。電影《下半場》上演的既是球場上廝殺的對手,也有惺惺相惜的兄弟情誼。
真實的球員和演員
紀實性是張榮吉的創作特色之一,擅長從現實題材中找到銀幕發光的潛質。如果把一部劇情片拍得像「真的」會是什麼樣?
張榮吉說,拍《下半場》最大的挑戰是如何找「真實」感。要演繹一場真實的籃球賽,讓演員擁有專業籃球運動員的體格及能力;並且畫面不斷的擴大,從街頭籃球到小巨蛋比賽。
在《下半場》海選的演員中,選中一批真會打球的年輕人,其中有幾個從未演過戲的年輕球員,經過半年時間的訓練之後,開始拍戲。
張榮吉表示,希望這批演員能給台灣電影界帶來「新的血液」。
競爭背後的溫情默默
在《下半場》劇中飾演光誠中學的哥哥姜秀宇(范少勳飾演),現實背景接近泰山高中的高國強;而飾演育英高中的弟弟姜桐豪,現實角色接近松山高中的高國豪。影片中,兩個球隊的校風及訓練方式差異很大。光誠中學的哥哥姜秀宇背負著最後一年、即要解散的危機感上場,與育英高中的優秀球員、弟弟姜桐豪上演冠軍賽。
一部運動電影,不可能只呈現競技的部分,還有角色的成長過程。張榮吉的《下半場》表達的是除了一場籃球競賽,更多的是兄弟之間的青春競賽。
青春是一場競賽
張榮吉的電影《下半場》講的是一場籃球比賽,如何透過這一場比賽、運動競技過程,看到角色的成長,如何面對失敗。
張榮吉說,青春是個躁動的年玲段,伴隨很多的不安,成長過程中會觸及很多人生問題。青春就像一場比賽,要面對很多人生挑戰。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有籃球比賽的經歷,但每個人一定都經歷過青春,曾走過追尋夢想的道路。
「比賽有輸有贏,重要的是過程。」張榮吉說。「人生的比賽不會只有一場,也許這場比賽輸了,是否還能堅持你的夢想和理想。舞台總是在那,就看你有沒有準備了。」
張榮吉說,《下半場》表面拍的是籃球,但卻不僅僅是一場球賽,而是透過一場球賽,呈現給觀眾面對人生的正確態度。
堅持就是成功
人們都在追求成功,一般世俗都教人如何考第一名,得高分,很少教人面對人生的失敗。可是比賽總會有輸贏,其實人生就像一場籃球賽,有輸有贏;有成功有失敗。成功是每個人都追求的,但面對失敗時,人將如何面對、如何自處?
張榮吉說:「很多時候,失敗的經驗才是難得的收穫,這東西不是教科書可以告訴你的。」
「無論人生的上半場是否順遂,如童年的坎坷、學業落後、缺乏父母關愛、訓練的艱辛、成長的挫折及受傷等,仍然在中場休息過後重新振作,把握下半場機會,繼續努力,最後無論結果如何都是最好的。 」張榮吉說。
電影《下半場》給觀眾的啟示是:不管上半場是輸是贏,就看你是否仍然堅持理想和目標。只有堅持下去,才有更好的機會。即便上半場輸掉了
如何把握下半場?
電影《下半場》呈現給觀眾的就是堅持、「不服輸」的核心精神。無論上半場輸還是贏,都要給自己機會,把握好下半場,憑籍堅定意志與不懈的精神,超越自我。
「人生也有很多下半場機會,你要如何把握它,重拾人生的機會。」張榮吉說。
作為一個電影工作者,張榮吉坦承會面臨很多挑戰:「就像一場籃球比賽一樣,拍電影是一個團隊工作,大家都在同一條船上。堅持、不放棄,就是成功!」
責任編輯: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