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小說:俠隱(1)

作者:張北海
《俠隱》(新經典文化出版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462
【字號】    
   標籤: tags: , ,

這裡的北京,不是今天的北京。

是抗日戰爭爆發前夕,既家常又詭譎的舊京。

從中秋到冬至,從新年到元宵、到清明、到端午……

一直到盧溝橋的一聲槍響,

江湖不再,現代遊俠李天然該何去何從……

【編按:1936年初,北平風雲詭譎,中、美、日暗中角力,華、洋混雜,各種山頭林立。留美習醫的青年李天然,出現在北平車站。七年前他本來跟著師父顧劍霜在太行派習武,卻目睹師兄勾結日本特務,犯下滅師門血案。逃過一劫的他,必須了此恩怨……】

前門東站

本來應該下午三點到站的班車,現在都快六點了,還沒一點兒影子。前門外東火車站裡面等著去天津、等著接親戚朋友的人群,灰灰黑黑一片,也早都認了。

一號月臺給擠得滿滿的,不怎麼吵,都相當耐心地站著、靠著、蹲著,聊天、抽煙。不時有人繞過地上堆著的大包小包行李,來回走動。不時有人看看錶。不時有人朝著前方鐵軌盡頭張望。

在這座火車棚下頭,黑壓壓一片人海後面一個角落,筆直地立著一身白西裝的史都華·馬凱醫生。他個子很突出,比周圍的人高出至少一個頭。淺黃的頭髮,剛要開始發灰,精神挺好。

他並沒有引起多少注意,只是偶爾有那麼一、兩個人向他點頭微笑,打個招呼。

「來接人啊,馬大夫?」

馬凱醫生也就用他那幾乎道地,可是仍然帶點兒外國味兒的北京話回應。

「是啊。」

馬凱醫生是北平特有的那一類外國人。上海、天津都少見。這些人主要是歐洲人和美國人。他們不光是那些來這兒教書、傳教、行醫和開辦洋行的,還有姘了中國女人的、來冒險發財的,開麵包房、西菜館子的,更別提那批流亡定居的白俄。

反正,不管這些人在這兒幹什麼,先都是因為工作而來,住上了一年、半載,再兩年、三年,然後一轉眼七年、八年,再轉眼就根本不想回國了,也回不去了。

有的是因為這兒的日子太舒服了、太好過了。有的是因為已經給揉成了一個北京人。別說回國,叫他去南京他都住不慣,乾脆在這兒退休養老。

馬大夫就是這一種,儘管他離退休還有一陣。他在洛杉磯加州大學醫學院剛實習完畢,就和新婚夫人依麗莎白來到北京,剛好趕上「中華民國」成立。後來凡是有生人問他來北京多久了,他就微微一笑:

「民國幾年,我就來了幾年。」

馬凱醫生點上了一斗菸,才吸了兩口,一聲笛響,一陣隆隆之聲,一片歡叫。他抬起左手看了看錶,天津上午十點開出來的這班北寧特快,終於在下午六點半進了北平前門東站。

火車還沒喘完最後一口氣,已經有不少人從車窗往外面丟大包、小包,月臺上一下子大亂。喊叫的聲音一個比一個高。馬大夫還是一動不動,噴著煙斗,從他面前一片波動的人頭上遙望過去,注意看著一個個下車的乘客。

他移動了幾次,讓路給提著、扛著包袱箱子,揹著網籃、鋪蓋的出站。月臺上更吵、更亂。剛下車的全在跟來接的人抱怨,有的開口大罵,都他媽的是關外的車誤點,在天津就等了一個多鐘頭才上,到了廊坊又等……

他慢慢反著人潮往前走了幾步。火車頭嘶地一聲噴出一團茫茫蒸氣,暫時罩住了他的視線,而就在那團乳白氣霧幾乎立刻開始消散的刹那,馬大夫看見了他。

他從那團白茫茫中冒了出來。個子差不多和馬凱醫生一樣高。頭髮烏黑,臉孔線條分明,厚厚的嘴唇,稍微沖淡了點有些冷酷的表情。米色西裝,沒打領帶,左肩掛著帆布背包,右手提著一隻深色皮箱。

他也看見了馬大夫,又走了幾步,放下箱子,在嘈雜、擁擠、流動的人潮之中站住,伸出了手臂,緊緊摟著趕上來的馬大夫。

這一下子就招來後頭一聲聲「借光……」「勞駕……」「讓讓……」

馬大夫伸手去接背包。

「來。」

「我來。」

「那給我你的票。」

兩個人隨著人潮往外走。人出去得很慢,車站查票口只開了兩個。輪到他們的時候,馬大夫把車票和月臺票一起交了,然後一指廣場右前方:

「車在街對面兒。」

他們躲過了一個個扛行李的,又給擠上來的好幾個拉洋車的給擋住了。

「還是我給你揹一件吧!」

他們左讓右讓,穿過了比站內還更擠、更吵、更亂的人群、洋車、板車、堆的行李、汽車、卡車。

沒多遠,可還是走了快十分鐘,才走到城牆根一條土馬路後頭斜坡上停著的那輛黑福特。兩個人把行李放在後座,上了前座。車站塔樓大鐘剛過七點。

馬大夫沒發動,靜了幾秒鐘,偏過頭來:

「摘下墨鏡,天然,讓我先看看你的臉。」

天然慢慢取下了太陽眼鏡。馬大夫仔細觀察了半天,又伸手推了推他的下巴,察看右臉,點了點頭:

「不錯,連我……不說都看不出來,」他頓了一下:「還滿意吧?」

天然輕輕微笑。

馬大夫發動了車。天然摸了摸面前的儀錶板:

「還是那部?」

馬大夫點著頭,慢慢開下小土坡,又等著一連好幾輛洋車過去,才開過那座帶點日本味兒的歐式東站的廣場,上了東河沿。走了沒一會兒又上了正陽門大街,再順著電車軌道,擠在一輛輛汽車、自行車、洋車,還有幾輛手推車和騾車中間,穿過了前門東門洞。

兩個人都沒說話。馬大夫專心開著車,習慣性地讓路,偶爾猛然斜穿過來一輛洋車,他也不生氣。天然坐在他右手,閒望著前面和兩旁閃過去的一排排灰灰矮矮的平房。

黑福特剛過了東交民巷,就拐東上了長安大街。說是入秋了,寶石藍的九月天,還是蠻暖和的,也沒颳風。路上行人大部分都還穿單衣。七點多了,天還亮著,可是崇文門大街上的鋪子多半都上了燈。

天然搖下車窗,點了支菸,看見剛過東總布胡同沒多久,馬大夫就又右轉進了乾麵胡同。

才一進,馬大夫就說:「到了,十六號……」同時按了下喇叭。

左邊一道灰牆上一扇黑車房門開了。馬大夫倒了進去。

「我們那年從美國回來買的,還不錯,兩進。Elizabeth教書的美國學校,就在前面幾步路。」

一出車房就是前院。馬大夫領著天然穿過垂花門,進了內院。灰磚地,中間一個大魚缸,四個角落各擺著兩盆一人多高的石榴樹,和兩盆半個人高的夾竹桃。他們沒走遊廊,直接穿二院上了北屋。

他跟著馬大夫繞過中間那套皮沙發,再沿著牆邊擺的茶几凳子,進了西邊內室睡房。

「廁所在裡面,你先洗洗,我在院子等你……」

馬大夫頓了一下,面帶笑容,伸出來右手一握:

「歡迎你回家,李天然。」

是個白色西式洗手間。李天然放水洗了個快澡。出來發現他的背包、皮箱已經給放在床腳。他圍著大浴巾開箱找衣服。

他不算壯。因為偏高反而顯得瘦長。可是很結實,全身繃得緊緊的。他很快穿上了條藏青帆布褲,上面套了件灰棉運動衣,胸前印著黑色Pacific College,光腳穿了雙白網球鞋。出房門之前,又順手從西裝上衣口袋拿了包菸。

馬大夫已經坐在院子西北角石榴樹下一張籐椅上了。旁邊一張鋪著白色臺布的小圓桌,上面有個銀盤,裡面放著酒瓶酒杯,蘇打水和一小桶冰塊。馬大夫也換了身衣服,改穿一件中式黑短褂。

李天然下了正屋臺階,抬頭看了看上空的最後黃昏,坐了下來。

「Dewar’s?」

李天然說好。

「冰?蘇打?」

「冰。」

馬大夫加冰倒酒,遞給了天然。二人無語碰杯,各喝了一口,而且幾乎同時深深吐出一口氣。

「回來了。」

「回來了。」

「高興嗎?」

李天然微微聳肩。

「有什麼打算?」

李天然微微苦笑,沒有立刻回答,只是呆呆看著手中搖來搖去的酒杯,冰塊在叮叮地響。

「再說吧。」馬大夫抿了一口。

「Yeah… 」◇(未完,待續)

——節錄自《俠隱》/新經典文化出版公司

【作者簡介】

張北海

本名張文藝,祖籍山西五臺,1936年生於北京,父親張子奇曾經在山西響應辛亥革命,後留學日本,跟馮玉祥的西北軍有深厚淵源。1949年,張隨家人移居臺灣,師從葉嘉瑩學習中文,就讀於臺灣師範大學。1962年,到洛杉磯繼續深造,攻讀南加大比較文學碩士。1972年,考入聯合國,遷往紐約,定居至今。

責任編輯:李昀

點閱【小說:俠隱】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參加相親派對簡直就像在宣告自己嫁不出去。之前我一直有這樣的想法,所以向來避不參加,但占卜上寫著「努力脫胎換骨」,而且我也對玻璃工藝頗有興趣,最重要的是,「不能繼續過目前這種生活」的不安推了我一把。
  • 我在和愛德華見面之前,就聽說了他在太太臨終前所作的承諾。
  • 狩獵術語中有個頗具啟發性的詞彙,可以形容這類印痕——嗅跡(foil)。生物的嗅跡就是足跡。但我們很容易便忘卻自己本是足跡創造者,只因如今我們多數的旅程都行在柏油路或混凝土上,而這些都是不易壓印留痕的物質。
  • 她的羊角辮在肩膀上像兩條泥鰍,活奔亂跳。喜饒多吉說,根秋青措誕生在戈麥高地,兩歲時到德格縣城來治病,住在喜饒多吉家,病癒之後,她拒絕再回戈麥高地,於是,喜饒多吉一家就收養了她。現在,她的身上已經找不到任何有關草原的痕跡。
  • 我在北極光號的登船梯入口看向船身:大片的玻璃窗反射陽光,玻璃上沒有一點指紋或海水,閃閃發光的白油漆非常新,彷彿當天早上才完工。
  • 「做什麼夢?」朱錦應酬了一句,知道自己不是唯一一個一翻書就犯睏的人,她心裡稍稍安定了些。
  • 晚間十一點,時值三月上旬,以船隻所處的緯度來看,黑夜才剛開始,第一道曙光最快要在清晨五點才會展露。但黎明能否為獵犬號驅走威脅呢?風浪是否放過這艘羸弱的小船?
  • 我的養生,沒什麼特別,更談不上有什麼養生之道和保健的理論,只不過是東鱗西爪從報上,電視上,親友們的經驗介紹中,吸取適合自己的一條養生之路跟 著這條路不斷走下去,有時不通,及時換另一條路,有時感到這條路難走,也會放棄而捨難求易,一切聽其自然。我願介紹我的養生之路與同學們探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