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錦繡如浩瀚星空的華夏文明中,多的是謹守五倫的禮義模範。兄弟之間講究仁義友愛是生活上理所當然的根本原則。在傳統文化的啟蒙教育中必讀的《弟子規》中就提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家庭是社會國家的基石,符合了倫常分際,家庭才能安穩有序,社會生產運作才能到位。
《尚書 舜典》裡也提到五常之教乃「父義、母慈、兄友、弟恭 、子孝」。《史記 五帝本紀》中依然講了兄友弟恭:「昔高陽氏(帝顓頊,黃帝之孫)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謂之『八愷』。高辛氏(帝嚳,黃帝之曾孫)有才子八人,世謂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濟其美,不隕其名。至於堯,堯未能舉。舜舉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舉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
若論兄弟情誼,世人肯定會說那孔融能讓梨的故事。孔融何許人也?其乃孔子第二十代孫,魯國曲阜人,東漢末文學家,字文舉,生於西元153年,享年五十有六。曹丕愛其才,列為建安七子之一。因耿直個性又忠君護漢,所發匡正之言得罪了廢漢少帝的董卓,因之被派到黃巾賊作亂最為炙烈的北海為相,因此也被世人稱為孔北海。
《三字經》裡面說:「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孔融以四歲之資,無須父母叮嚀就懂恭敬兄長,這種先他後我的品行,流傳千古而光耀生輝,留垂青史。
孔氏兄弟還有一事更顯兄弟情義非同一般,話說當朝有位張儉,時任東部督郵官職,掌管驛站,案驗刑獄,檢核非法,為漢朝郡級的重要官吏。因彈劾為惡多端的宦官侯覽而遭其報復,侯覽誣陷張儉結黨叛逆並通緝之。《後漢書‧張儉傳》裡說:「儉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門投止。」官兵追得凶猛,逼得張儉望見門戶即投靠藏身,但因他的正直良知甚為世人敬重,不論有無交情,沒有一家懼怕全族誅連,皆開門納藏張儉。事後被惡權處死的竟達數十家之眾。孔融家亦為其中之一。
張儉與孔融兄長孔褒乃同僚好友,因之,儉往孔家投靠。不料,孔褒不在府中,孔融應門接待,張儉看孔融年僅十六,就沒說明來意。但機敏過人的孔融看出神色慌張的張儉窘迫,而出言收留。待張儉藏身數日離去後,孔家被舉發。在公堂之上,孔氏兄弟二人互頂死罪。司馬光所著《資治通鑑》裡面記載著「融曰:『保納舍藏者,融也,當坐。』褒曰:『彼來求我,非弟之過。』吏問其母,母曰:『家事任長,妾當其辜。』」這一門頂死罪的正義,讓官吏難下決斷只得上報朝廷,最後詔書下達定了孔褒極刑,但未誅連全族。
孔氏門風當非一般平常時日的禮貌恭友可以比擬!堅守道德良知上的標準,捨生就義,如此換得凡俗肉體敗壞後的精神形體永存,亦是華夏文明教化人心的重要綱要。@#
點閱【神傳漢字看人生運道】連載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