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保守黨成為少數派政府 首相怎麼辦?
【大紀元2017年06月15日訊】(大紀元英國記者站報導)英國大選結果公布後,保守黨內外都有人呼籲英國首相梅辭職,甚至有人稱她「被判了死刑」。但是她拒絕下台,並且重整旗鼓,計劃彌補損失。
保守黨因為提前大選而在一夜之間從多數派政府變成了少數派政府。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討苦吃⋯⋯這些詞或可以用來形容這場大選中的英國首相梅。
不過,梅首相表示,她讓保守黨陷入這場混亂,她會讓保守黨脫離這場混亂。她已經重組內閣,並且計劃大幅修改政策,包括取消不受歡迎的削減開支的政策。
梅首相的第一個動作就是進行人事調整。曾經深受信賴的兩位幕僚長蒂姆希(Nick Timothy)和希爾(Fiona Hill)辭職,離開了首相府。最不受選民歡迎的老年人護理政策就是蒂姆希提出的,他們還曾經極力勸說首相提前大選,並承諾保守黨的多數席位會增加到100個以上。
這兩位曾經為梅首相工作多年,但是保守黨內有人批評他們傲慢,控制其他人可以接觸首相的機會。蒂姆希和希爾的離去被視為是「丟車保帥」之舉。
梅首相隨後應黨內高層的要求,任命工作與養老大臣格林(Damian Green)為內閣首席大臣,相當於副首相。格林是她的密友。
新內閣基本上保留了原班人馬,只有四名國務大臣被解僱。強硬脫歐派、原司法大臣高夫(Michael Gove)重回內閣,成為環境大臣。財政部首席祕書高科(David Gauke)被提拔為工作與養老大臣,接替格林。
6月12日上午,梅組織了內閣第一次會議,並且在下午與保守黨後座議員組成的1992委員會的成員見面。梅對在大選中失去席位的議員表示歉意,並說「我讓大家陷入這場混亂,我會把大家帶出這場混亂」,而且只要大家還讓她當首相,她就會一直幹下去。議員們的反應比較正面。梅首相的地位已經基本保住。
英國政局的變化將會不可避免地對脫歐談判產生影響。首相提前大選原本是為了在脫歐的問題上獲得更加明確的民意支持,但是卻因為失誤的國內政策而得到了事與願違的結果。梅首相的強硬脫歐立場還能否經受得起考驗呢?
脫歐大臣戴維斯表示,談判中有兩個基本點不會變,那就是英國會離開單一市場,北愛與愛爾蘭之間會是沒有邊境檢查的軟邊境。
他說:「我們想要做什麼,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在單一市場之外,仍可以進入這個市場;在關稅同盟之外,會有關稅協議;會收回對我國法律和邊境的控制。這些都是最基本的,我們不是憑空想像的,我們花了10個月的時間策劃這個策略。」
但是,一些批評人士認為,大選失利意味著英國應該尋求留在歐盟單一市場,因為從國內來說,梅首相在下議院只能依賴北愛的民主統一黨以及保守黨所有議員,其中不乏一些對她不滿的人;從國外來說,目前歐盟堅定了他們的共同立場,英國避免硬脫歐的選擇範圍被縮小了。
北愛不要硬邊境
此外,保守黨在重大問題上需要獲得民主統一黨的支持。北愛的這個黨派迫切希望避免北愛和愛爾蘭之間出現硬邊境,因此外界普遍認為,硬脫歐的可能性顯著縮小了。
民主統一黨領袖福斯特表示:「沒人想要硬脫歐,我們希望看到的是一個可行的脫歐計劃,國民為此而投票,我們因此需要這樣做。但是,我們需要尊重北愛爾蘭的具體情況,我們與愛爾蘭共和國的共同歷史和地理,沒有人想要硬邊境。」
為了跟民主統一黨協商合作計劃,梅首相還推遲了女王演說的日期。女王原定6月19日在議會發表演說,概述政府在這一年裡的立法計劃。
談判或許推遲
英國原定6月19日開始正式脫歐談判。但是出人預料的大選結果意味著談判可能會推遲。
信用等級評估機構穆迪警告,大選結果會「使脫歐談判變得更複雜,可能還會推遲談判」,而且英國政府有可能會不再把削減預算赤字作為當務之急,從而給公共財政帶來壓力,英國今年和明年的預算赤字有可能會增加。
英國在3月底啟動了脫歐程序,那意味著,兩年後,2019年3月29日,英國將不再是歐盟的成員。談判晚開始一天,談判的時間就減少一天。除非全部27個國家都同意延長談判時間,法國已經明確表示不會有多餘的時間。
那麼歐盟會同意修改談判原則嗎?不會。因為無論英國大選結果如何,歐盟都沒打算修改4月底達成的談判原則。但是歐盟方面現在比較擔心,由於保守黨的席位減少了,首相的權威被削減了,她有可能無法讓黨內的一些議員妥協,而且她還要取得民主統一黨的認可。
大幅修改國內政策
為了吸取大選的教訓,也為了獲得民主統一黨的支持,保守黨計劃大幅修改大選宣言中的政策。
梅首相於大選後第一次在議會露面的時候表示,英國現在面臨的最大挑戰包括「國家安全」、「得到有可能的最好的脫歐協議」,「把機會和繁榮帶給國家的每個部分」。
內閣大臣對《每日郵報》披露,梅首相打算取消原定的有錢的老人不能領取冬季採暖補貼的計劃。首相本人極力支持的文法學校擴建計劃也會被擱置。非常不受老年選民歡迎的老人自己多出錢支付護理費的計劃也會被取消。女王演說中的立法將主要集中於英國脫歐,以及打擊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但是,削減移民至十萬以下的目標不變。
選民對於保守黨的這些計劃的評論是:「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責任編輯: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