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基宜花東

中元祭翻轉演出 大秀文化底蘊

馬嫺育說,中元祭要探討的並非只有遊行,必須要將文化底蘊保留下來。(基隆市政府提供)

【大紀元2017年10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梁夢竹台北報導)基隆離台北很近,但看起來就像兩個不一樣的世界,如今有得以翻轉契機,讓人為基隆感到開心,但也有矛盾的心情夾雜在其中,基隆文化局長馬嫻育說,自己是一個很念舊的人,基隆在改變,一些建物也面臨著拆除的考驗,「以拆除國光客運為例,這棟建築與我的成長記憶有所關聯,所以要拆的時候心裡真的很掙扎」,但是它畢竟50多年來沒有好好的整理,且文資委員也評估沒有歷史建物的保存價值,還是把它拆除,「不過我有跟市長說,慢一點拆,晚一點動工,讓民眾有時間去拍照懷念」。

「接任文化局長這個位子,壓力確實很大」,馬嫻育坦承,身上肩負的是基隆鄉親、家人、政府等各方面的壓力,「正因為如此,自己會向長輩請教,聽取正負兩面的意見,既然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自己年紀輕又是正在學習的新手,在與宗親們討論中元祭時,自己選擇用聽的方式參與其中,對於不足的地方再給予協助」,馬嫻育說,今年的基隆中元祭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一改過往主舞台的構想,比照老鷹嘉年華在海洋廣場、愛三仁三路口、廟口夜市等主要節點表演,也安排廣播解說演出意象,中元祭要探討的並非只有遊行,必須要將文化底蘊保留下來。

「宗親們雖然年紀必較大,想法卻讓人出乎意外,他們把海洋廣場展現得如國家燈會規格,田寮河的9朵大蓮花更是做工精細,每一朵花瓣都可以取下來,還有花心在其中,讓人佩服他們的創意。」

將文化承傳下去

「可以回家鄉貢獻,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馬嫻育說,基隆青年也想要回「家」,但要給他們什麼?不是創造一、兩個就業機會就可以解決的事情,而是需要一個規劃好的產業,並讓他們對於自己的家鄉有認同感,了解基隆是一個好的城市。

「基隆有很多意象可以使用,比如海洋、港口,甚至廟口意象都可以成為文創的素材,把食物跟歷史建物結合,也是一個不錯的亮點;現在有許多青年投入文史工作室,讓更多人走入基隆的街道、巷弄之中,了解這塊地的歷史背景;除此之外,結合郵輪產業在文化中心推廣在地文創商品,也不乏是帶動基隆前進的一個方向。」

馬嫻育認為,每個人來看海,感受都不同,但對於基隆人來說,水會匯流在大海,不分彼此,就像基隆人一樣,大家非常團結。基隆雖然動作慢了點,但正在改變中,或許在過程中會有質疑、指責的聲音,但希望能透過「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建立起屬於基隆人的榮譽感、認同感、歸屬感,將這塊土地的歷史、文化傳承下去。◇

責任編輯: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