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廷尉細緻明察,巧妙破案!
三國時魏國的廷尉高柔是以守法著稱的執法者,他從不以至尊(指皇帝)的喜怒而毀法,因此著稱於世。同時,他還是一位細緻、明察的人。問察奸慝(讀特,邪惡)即是一例。
有一次,護軍將軍所統領的營兵竇禮外出數日不歸,營裡以為他逃亡了,便上表報請求追捕,並依據「士亡法」(士兵逃亡的法律)將他的妻子盈及子女沒入官府為奴婢。
但盈卻堅信丈夫絕非逃亡,幾次三番到州府中去訴冤屈。州府對此類事情司空見慣,根本不予理會。她被逼無奈,只好找到中央最高執法官——廷尉,直接申訴。
高柔親自接待了她,並詳細地詢問了具體情況。他首先問道:「你怎麼可以肯定你丈夫不是逃亡呢?」盈哭泣著回答說:「我丈夫自幼孤苦伶仃,沒有親人,奉養一位老婆婆(本非親人)為母,對待她十分孝順、恭謹。他又非常疼愛兒女,關懷備至,不是輕浮油滑、不顧家室的人。」
高柔又問:「你丈夫有沒有和什麼人結仇?」盈答道:「他為人善良,不會與人有仇。」高柔再問:「你丈夫和別人有錢物上的往來嗎?」盈回答:「他曾借錢給同營的兵士焦子文,索要未還。」
當時,焦子文正好因犯小罪被關押在獄,高柔便傳召他,詢問他到底犯了什麼罪?談話之間,高柔似乎很不經意地問他:「你借過別人的錢嗎?」
心虛的焦子文聽到這一個問話神情一變,似乎有些緊張,但隨即就假作無事的樣子,推脫說:「我自知家境孤弱、貧寒,向來不敢向人借錢。」
焦子文神色的變化沒有逃過高柔敏銳的目光。他心中有了底,繼續追問道:「你曾經借過竇禮的錢,為什麼不敢承認呢?」
焦子文聽到了自己最不願聽的話,頓時驚慌失措起來,答話時也顛三倒四,前言不搭後語,並且互相矛盾。
高柔於是揭開了謎底:「你既已殺死竇禮,便應及早認罪伏法!」焦子文只得叩頭服罪,原原本本地說出了殺竇禮的經過及埋藏竇禮的處所。高柔派遣吏卒,根據焦子文的口供前往掘屍,果然無誤。
為此,皇帝特下詔書,恢復盈母子為平民的身份。並「頒示天下,以錯判竇禮之事為戒!」
高柔可稱得上是善察奸慝者!
高柔在審理竇禮逃亡一案時,並未輕信州府的結論,而是從詢問竇禮妻子盈的過程中,發現竇禮很可能是被冤枉的。首先,高柔從中瞭解到,竇禮恭謹、孝順,並且非常疼愛自己的兒女,他不會無緣無故撇下自己的妻室兒女,獨自逃亡。特別是竇禮能將一位素非親人的老婆婆,奉為母親,是大善至孝之心。這樣的好人怎會犯法逃亡?
那麼,高柔又怎麼能相信盈所說的話呢?審理過無數疑難案件的高柔,不可能不清楚盈的哭訴出自真心,這種悽楚悲憫的神情,決不是僅憑演技就能表現出來的。於是,疑點出來了:竇禮既然不是逃亡,又怎麼會無緣無故失蹤呢?結論只有一個:那就是竇禮被人謀害了。竇禮既然不會與人結仇,那麼就是別人對他下手,謀財害命。於是,高柔順藤摸瓜找出真正元兇。
高柔不愧為斷案高手!他對竇禮妻子盈的問詢,只是寥寥數語,便掌握了竇禮是被冤枉的;緊接著對真正的罪犯焦子文,實施突然襲擊,一語道破焦子文圖財害命的行徑。焦子文儘管極力掩飾,但畢竟做賊心虛,始終沒能逃脫高柔敏銳的目光。
高柔對盈和焦子文的詢問,看似輕描淡寫,實則蘊涵著辦案高手非比尋常的巧妙手段。一件冤案,就這樣被高柔輕而易舉地偵破了。
(事據《三國志》等)@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