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8月18日訊】農委會成立以來首次舉辦農業展,今起在台大農業陳列館,以「農為國本-台灣農業檔案特展」為題,展出呈現農業從滿足軍民糧食需求、支撐工業發展及迎接全球化轉型全貌。
在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協助之下,農委會成立以來,首次舉辦的農業展終於登場。計有 6大主題,包含「農業組織沿革」、「台灣農業伊始」、「增產報國」、「泱泱大農」、「臥農轉型」、「承先啟後」。
農委會表示,「農為國本-台灣農業檔案特展」今天起到10月29日,在台大農業陳列館展出,每天上午9時至傍晚5時免費開放看展,遇週日及民俗節日則休館。
農委會副主委翁章梁說,台灣農業目前產值約占GDP的1%,但若把相關行業的產值計入,則占GDP約7%,台灣農業現在要迎接全球化的挑戰,也面對缺工、小農轉型等課題,但農為國本,永遠不能放棄,此展要向所有曾為農業付出的人致敬。
他並說,食安議題當道,有機農業興起,小農也尋求轉型發展,他自己就見證了50多位小農合作生產,成為超商有機農產品供應商的新運作模式。
農委會主委曹啟鴻今天參與行政院院會,不克與會。他在農委會、國發會、國發會檔案管理局聯合出版的「農為國本-台灣農業檔案專題選輯」中陳述,台灣農業在民國30到40年間,滿足了廣大軍民糧食需求。
民國40到60年間,政府推動土地改革成功及加速農業建設,農業成了高生產力產業,大量出口台糖、香蕉及三罐王(鳳梨、洋菇、蘆筍加工製罐),為國家賺取外匯,支撐了台灣工業發展及推動經濟起飛。
民國60到80年間,因台灣工業化及都市化,農產品出口值占總出口值的比例,從34.5%減至剩5%,民國61年起於是推動「加速農村建設九大措施」、隔年又制定「農業發展條例」,以提振農業發展生機。
接著,民國80年之後,則迎接經貿自由化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衝擊,轉型發展具潛力特色農業,綠金毛豆、文心蘭等出口,應運而生。展望未來,台灣農業是結合經濟、科技、環境及國際導向的精緻產業。
前農委會主委、台大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陳保基也應邀與會,他開心的說,此展內容全都很珍貴又豐富,值得國人花時間用心了解。
展場則依農林漁牧產業分別呈現農業史,另可到線上展覽區看展「//coa105agarchive.coa.gov.tw/」。(轉自中央社)